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2《 杠杆的平衡》-粤教粤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2《 杠杆的平衡》-粤教粤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2 23:0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杠杆的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
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铁架台和横杆、钩码、透明塑料罐、大小一致的瓶盖或塑料碟子、棉线、夹子、回形针、大头针、白纸、钳子、指甲钳、镊子、剪刀、起子、开瓶器、筷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小胖和波波在玩跷跷板,波波为什么能把小胖撬起来呢?
讨论:小胖有机会反败为胜吗?可以怎样做?
跷跷板运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思考:跷跷板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吗?
二、活动一:研究杠杆的平衡
导入:我们试一下改变波波和小胖的位置,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
问题:改变了波波和小胖的位置,跷跷板的平衡就改变了。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
指导:我们利用带孔眼和支架的尺子,以及质量不同的钩码,模拟跷跷板游戏,看看其中有什么奥秘。
演示:利用铁架台和横杆搭建一个杠杆尺,研究秤杆平衡的问题。
问题:如果在杠杆的左边挂两个钩码,右边应怎样挂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
是不是在横杆的右边随便挂两个钩码就可以使杠杆尺平衡?
讨论:小组讨论,设计杠杆尺研究实验和记录表。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各自的实验设计,全班师生对方案进行梳理和完善,确定实验和统计的方法。
任务:进行杠杆尺研究实验,收集数据,找出使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活动:根据实验记录表的提示,分小组研究杠杆平衡的问题,并填写实验记录。
讨论:小组讨论,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小结: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可使用固定的格数表示)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可使用固定的格数表示)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三、活动二:制作简易小天平
导入: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是杠杆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吗?
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简易天平。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班师生对各方案进行思考和完善,选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指导:教师指导,强调制作中的注意要点。
活动:学生选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分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天平。
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作品。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拓展:用自己制作的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指导:教师说明在使用小天平过程的注意事项:
1.先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2.注意用小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四、活动三: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你见过这些工具吗?你觉得它们属于杠杆吗?
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
活动:小组活动,在课本图中指出这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工具的支点所在位置。
媒体:播放“生活中的杠杆” 视频。
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