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专题学案(PDF版 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专题学案(PDF版 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22 23:58:48

文档简介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1
第一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 1】一次函数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点 P的坐标为(x1,y1),点 Q的坐标为(x2,y2),且 x1≠x2,
y1≠y2.若 P,Q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
形为点 P,Q的“相关矩形”,下图①为点 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
已知点 A的坐标为(1,0),
(1)若点 B的坐标为(3,1),求点 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
(2)点 C在直线 x=3上,若点 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 AC的表达式;
(3)若点 D的坐标为(4,2),将直线 y=2x+b平移,当它与点 A,D的“相关矩形”
没有公共点时,求出 b的取值范围.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2
【案例 2】反比例函数问题
如图,定义:若双曲线 y= (k>0)与它的其中一条对称轴 y=x相交于 A、B两点,则线
段 AB的长度为双曲线 y= (k>0)的对径.
(1)求双曲线 y= 的对径.
(2)仿照上述定义,定义双曲线 y= (k<0)的对径,并直接写出 y=﹣ 的对径.
(3)若双曲线 y= 的对径是 10 ,求 k的值.
【案例 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
定义运算 max{a,b}:当 a≥b时,max{a,b}=a;当 a<b时,max{a,b}=b.如 max{﹣3,
2}=2.
(1)max{ ,3}= 3 ;
(2)已知 y1= 和 y2=k2x+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若 max{ ,k2x+b}
= ,结合图象,直接写出 x的取值范围;
(3)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 max{2x+1,x﹣2}的值.
日期:2020/3/21 0:48:32;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3
第二部分 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 1:一次函数问题
一.选择题(共 2 小题)
1.定义:点 A(x,y)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若满足 x=y,则把点 A叫做“平衡点”,
例如:M(1,1),N(﹣2,﹣2)都是“平衡点”,当﹣1≤x≤3时,直线 y=2x+m上有
“平衡点”,则 m的取值范围是( )
A.0≤m≤1 B.﹣1≤m≤0 C.﹣3≤m≤3 D.﹣3≤m≤1
2.对于实数 a,b,我们定义符号 max{a,b}的意义为:当 a≥b时,max{a,b}=a;当 a
<b时,max{a,b}=b;如:max{4,﹣2}=4,max{3,3}=3,若关于 x的函数为 y=
max{x+3,﹣x+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
A.0 B.2 C.3 D.4
二.填空题(共 1 小题)
3.我们规定:当 k,b为常数,k≠0,b≠0,k≠b时,一次函数 y=kx+b与 y=bx+k互为交
换函数.例如:y=4x+3的交换函数为 y=3x+4.一次函数 y=kx+2与它的交换函数图象
的交点横坐标为 .
三.解答题(共 9 小题)
4.如果两个一次函数 y=k1x+b1和 y=k2x+b2满足 k1=k2,b1≠b2,那么称这两个一次函数
为“平行一次函数”.
已知函数 y=﹣2x+4 的图象与 x轴、y轴分别交于 A、B两点,一次函数 y=kx+b与 y=
﹣2x+4是“平行一次函数”
(1)若函数 y=kx+b的图象过点(3,1),求 b的值;
(2)若函数 y=kx+b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OB面积的 ,求 y=kx+b的解
析式.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4
5.定义: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任取自变量 x的一个值,当 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互
为相反数;当 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函数互为相关函数.例
如:一次函数 y=x﹣1,它们的相关函数为 y= .
(1)已知点 A(﹣5,8)在一次函数 y=ax﹣3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求 a的值;
(2)已知二次函数 y=﹣x2+4x﹣ .
①当点 B(m, )在这个函数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时,求 m的值;
②当﹣3≤x≤3时,求函数 y=﹣x2+4x﹣ 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5
6.当 m,n是正实数,且满足 m+n=mn时,就称点 P(m, )为“完美点”,已知点 A(0,
5)与点 M都在直线 y=﹣x+b上,点 B,C是“完美点”,且点 B在线段 AM上,若 MC
= ,AM=4 ,求△MBC的面积.
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 P1(x1,y1),P2(x2,y2),我们把|x1﹣x2|+|y1﹣y2|叫
做 P1、P2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 d(P1,P2).
(1)已知 P1(1,﹣2),P2(﹣3,4),求 d(P1,P2);
(2)已知 O为坐标原点,动点 P(x,y)满足 d(O,P)=1,请写出 x与 y之间满足
的关系式,并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所组成的图形;
(3)设 P0(x0,y0)是一定点,Q(x,y)是直线 y=ax+b上的动点,我们把 d(P0,Q)
的最小值叫做 P0到直线 y=ax+b的直角距离,试求点 M(2,1)到直线 y=x+2 的直角
距离.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6
8.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图 1,平面内两直线 l1、l2相交于点 O,对于平面内的任意一点 M,
若 p、q分别是点 M到直线 l1和 l2的距离(p≥0,q≥0),我们称有序非负实数对[p,q]
是点 M的距离坐标.
根据上述定义请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 2,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 l1的解析式为 y=x,直线 l2的解析式为 y= x,
M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
(1)若 p=q=0,求距离坐标为[0,0]时,点 M的坐标;
(2)若 q=0,且 p+q=m(m>0),利用图 2,求距离坐标为[p,q]时,点 M的坐标;
(3)若 p=1,q=1,则坐标平面内距离坐标为[p,q]的时候,点 M可以有几个位置?在
图 3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M(简要说明画法).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7
9.设关于 x的一次函数 y=a1x+b1与 y=a2x+b2,则称函数 y=m(a1x+b1)+n(a2x+b2)(其
中 m+n=1)为此两个函数的生成函数.
(1)当 x=1时,求函数 y=x+1与 y=2x的生成函数的值;
(2)若函数 y=a1x+b1与 y=a2x+b2的图象的交点为 P,判断点 P是否在此两个函数的生
成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2,3)、B(6,3),连结 AB.如果点 P在直线
y=x+1上,且点 P到直线 AB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1,那么称点 P是线段 AB的“疏远点”.
(1)判断点 C( , )是否是线段 AB的“疏远点”,并说明理由;
(2)若点 Q(m,n)是线段 AB的“疏远点”,求 m的取值范围.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8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
角形.例如,图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x,y轴分别交于点 A,B,则△OAB为此函数的
坐标三角形.
(1)求函数 y= x+3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若函数 y= x+b(b为常数)的坐标三角形周长为 16,求函数关系式.
1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点 P和线段 AB,其中 A(t,0)、B(t+2,0)两点,给
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 AB上存在一点 Q,使得 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1,则称
P为线段 AB的伴随点.
(1)当 t=﹣3时,
①在点 P1(1,1),P2(0,0),P3(﹣2,﹣1)中,线段 AB的伴随点是 ;
②在直线 y=2x+b上存在线段 AB的伴随点 M、N,且 MN= ,求 b的取值范围;
(2)线段 AB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 C,将射线 CO以点 C为中心,顺时针
旋转 30°得到射线 l,若射线 l上存在线段 AB的伴随点,直接写出 t的取值范围.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9
专项训练 2:反比例函数问题
一.解答题(共 2 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
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
(1)任意一对“互换点”能否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2)M、N是一对“互换点”,若点 M的坐标为(m,n),求直线 MN的表达式(用含 m、
n的代数式表示);
(3)在抛物线 y=x2+bx+c的图象上有一对“互换点”A、B,其中点 A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直线 AB经过点 P( , ),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10
2.定义:点 P为△ABC内部或边上的点,若满足△PAB、△PBC、△PAC至少有一个三角
形与△ABC相似(点 P不与△ABC顶点重合),则称点 P为△ABC的自相似点.
例如:如图 1,点 P在△ABC的内部,∠PBC=∠A,∠PCB=∠ABC,则△BCP∽△ABC,
故点 P为△ABC的自相似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
(1)点 A坐标为(2,2 ),AB⊥x轴于 B点,在 E(2,1),F( , ),G( ,
)这三个点中,其中是△AOB自相似点的是 (填字母);
(2)若点 M是曲线 C:y= (k>0,x>0)上的一个动点,N为 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
点;
①如图 2,k=3 ,M点横坐标为 3,且 NM=NO,若点 P是△MON的自相似点,求
点 P的坐标;
②若 k=1,点 N为(2,0),且△MON的自相似点有 2个,则曲线 C上满足这样条件的
点 M共有 个,请在图 3中画出这些点(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11
专项训练 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
一.填空题(共 1 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对于不在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 P(x,y),我们把点 P′( ,
)称为点 P的“倒影点”,直线 y=﹣x+1上有两点 A,B,它们的倒影点 A′,B′均
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若 AB=2 ,则 k= .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把纵坐标是横坐标的 2倍的点称之为“理想点”,例如点
(﹣2,﹣4),(1,2),(3,6)…都是“理想点”,显然这样的“理想点”有无数多个.
(1)若点 M(2,a)是反比例函数 y= (k为常数,k≠0)图象上的“理想点”,求这
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函数 y=3mx﹣1(m为常数,m≠0)的图象上存在“理想点”吗?若存在,请求出
“理想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1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对于任意三点 A,B,C,给出如下定义:
如果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 A,B,C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
则称该矩形为点 A,B,C的覆盖矩形.点 A,B,C的所有覆盖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
形称为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例如,下图中的矩形 A1B1C1D1,A2B2C2D2,AB3C3D3
都是点 A,B,C的覆盖矩形,其中矩形 AB3C3D3是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
(1)已知 A(﹣2,3),B(5,0),C(t,﹣2).
①当 t=2时,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 ;
②若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 40,求直线 AC的表达式;
(2)已知点 D(1,1).E(m,n)是函数 y= (x>0)的图象上一点,⊙P是点 O,
D,E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优覆盖矩形的外接圆,求出⊙P的半径 r的取值范围.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
第一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 1】一次函数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点 P的坐标为(x1,y1),点 Q的坐标为(x2,y2),且 x1≠x2,
y1≠y2.若 P,Q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
形为点 P,Q的“相关矩形”,下图①为点 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
已知点 A的坐标为(1,0),
(1)若点 B的坐标为(3,1),求点 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
(2)点 C在直线 x=3上,若点 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 AC的表达式;
(3)若点 D的坐标为(4,2),将直线 y=2x+b平移,当它与点 A,D的“相关矩形”
没有公共点时,求出 b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A(1,0),B(3,1)
由定义可知:点 A,B的“相关矩形”的底与高分别为 2和 1,
∴点 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为 2×1=2;
(2)由定义可知:AC是点 A,C的“相关矩形”的对角线,
又∵点 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
∴直线 AC与 x轴的夹角为 45°,
设直线 AC的解析为:y=x+m或 y=﹣x+n
把(1,0)分别 y=x+m,
∴m=﹣1,
∴直线 AC的解析为:y=x﹣1,
把(1,0)代入 y=﹣x+n,
∴n=1,
∴y=﹣x+1,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2
综上所述,若点 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直线 AC的表达式为 y=x﹣1或 y=﹣
x+1;
(3)把 A(1,0),D(4,2)分别代入 y=2x+b±2,
得出 b=0,或 b=﹣8,
∴b>0或 b<﹣8
【案例 2】反比例函数问题
如图,定义:若双曲线 y= (k>0)与它的其中一条对称轴 y=x相交于 A、B两点,则线
段 AB的长度为双曲线 y= (k>0)的对径.
(1)求双曲线 y= 的对径.
(2)仿照上述定义,定义双曲线 y= (k<0)的对径,并直接写出 y=﹣ 的对径.
(3)若双曲线 y= 的对径是 10 ,求 k的值.
【解答】解:过 A点作 AC⊥x轴于 C,如图,
(1)解方程组 ,得 或 ,
∴A点坐标为(1,1),B点坐标为(﹣1,﹣1),
∴OC=AC=1,
∴OA= OC= ,
∴AB=2OA=2 ,
∴双曲线 y= 的对径是 2 ;
(2)若双曲线 y= (k<0)与它的其中一条对称轴 y=﹣x相交于 A、B两点,
则线段 AB的长度为双曲线 y= (k<0)的对径.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3
同(1)的方法得出,y=﹣ 的对径为 2 .
(3)∵双曲线 y= 的对径为 10 ,即 AB=10 ,OA=5 ,
∴OA= OC= AC,
∴OC=AC=5,
∴点 A坐标为(5,5),或点 A坐标为(﹣5,5)
把 A(5,5)代入双曲线 y= (k>0)得 k=5×5=25,即 k的值为 25;
把 A(﹣5,5)代入双曲线 y= (k<0)得 k=﹣5×5=﹣25,即 k的值为﹣25;
即 k的值为 25或﹣25.
【案例 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
定义运算 max{a,b}:当 a≥b时,max{a,b}=a;当 a<b时,max{a,b}=b.如 max{﹣3,
2}=2.
(1)max{ ,3}= 3 ;
(2)已知 y1= 和 y2=k2x+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若 max{ ,k2x+b}
= ,结合图象,直接写出 x的取值范围;
(3)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 max{2x+1,x﹣2}的值.
【解答】解:(1)max{ ,3}=3.
故答案为:3;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4
(2)∵max{ ,k2x+b}= ,
∴ ≥k2x+b,
∴从图象可知:x的取值范围为﹣3≤x<0或 x≥2;
(3)当 2x+1≥x﹣2时,max{2x+1,x﹣2}=2x+1,
当 2x+1<x﹣2时,max{2x+1,x﹣2}=x﹣2.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3/21 0:48:32;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第二部分 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 1:一次函数问题
一.选择题(共 2 小题)
1.定义:点 A(x,y)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若满足 x=y,则把点 A叫做“平衡点”,
例如:M(1,1),N(﹣2,﹣2)都是“平衡点”,当﹣1≤x≤3时,直线 y=2x+m上有
“平衡点”,则 m的取值范围是( )
A.0≤m≤1 B.﹣1≤m≤0 C.﹣3≤m≤3 D.﹣3≤m≤1
【解答】解:∵x=y,
∴x=2x+m,即 x=﹣m.
∵﹣1≤x≤3,
∴﹣1≤﹣m≤3,
∴﹣3≤m≤1.
故选:D.
2.对于实数 a,b,我们定义符号 max{a,b}的意义为:当 a≥b时,max{a,b}=a;当 a
<b时,max{a,b}=b;如:max{4,﹣2}=4,max{3,3}=3,若关于 x的函数为 y=
max{x+3,﹣x+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
A.0 B.2 C.3 D.4
【解答】解:当 x+3≥﹣x+1,
即:x≥﹣1时,y=x+3,
∴当 x=﹣1时,ymin=2,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5
当 x+3<﹣x+1,
即:x<﹣1时,y=﹣x+1,
∵x<﹣1,
∴﹣x>1,
∴﹣x+1>2,
∴y>2,
∴ymin=2,
故选:B.
二.填空题(共 1 小题)
3.我们规定:当 k,b为常数,k≠0,b≠0,k≠b时,一次函数 y=kx+b与 y=bx+k互为交
换函数.例如:y=4x+3的交换函数为 y=3x+4.一次函数 y=kx+2与它的交换函数图象
的交点横坐标为 1 .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解得, ,
故答案为:1.
三.解答题(共 9 小题)
4.如果两个一次函数 y=k1x+b1和 y=k2x+b2满足 k1=k2,b1≠b2,那么称这两个一次函数
为“平行一次函数”.
已知函数 y=﹣2x+4 的图象与 x轴、y轴分别交于 A、B两点,一次函数 y=kx+b与 y=
﹣2x+4是“平行一次函数”
(1)若函数 y=kx+b的图象过点(3,1),求 b的值;
(2)若函数 y=kx+b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OB面积的 ,求 y=kx+b的解
析式.
【解答】解:(1)∵一次函数 y=kx+b与 y=﹣2x+4是“平行一次函数”,
∴k=﹣2,即 y=﹣2x+b.
∵函数 y=kx+b的图象过点(3,1),
∴1=﹣2×3+b,
∴b=7.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6
(2)在 y=﹣2x+4中,令 x=0,得 y=4,令 y=0,得 x=2,
∴A(2,0),B(0,4),
∴S△AOB= OA?OB=4.
由(1)知 k=﹣2,则直线 y=﹣2x+b与两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 ,0),(0,b),
于是有 |b|?| |=4× =1,
∴b=±2,
即 y=kx+b的解析式为 y=﹣2x+2或 y=﹣2x﹣2.
5.定义: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任取自变量 x的一个值,当 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互
为相反数;当 x≥0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函数互为相关函数.例
如:一次函数 y=x﹣1,它们的相关函数为 y= .
(1)已知点 A(﹣5,8)在一次函数 y=ax﹣3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求 a的值;
(2)已知二次函数 y=﹣x2+4x﹣ .
①当点 B(m, )在这个函数的相关函数的图象上时,求 m的值;
②当﹣3≤x≤3时,求函数 y=﹣x2+4x﹣ 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答】解:(1)y=ax﹣3的相关函数 y= ,
将 A(﹣5,8)代入 y=﹣ax+3得:5a+3=8,
解得 a=1;
(2)二次函数 y=﹣x2+4x﹣ 的相关函数为 y= ,
①当 m<0时,将 B(m, )代入 y=x2﹣4x+
得 m2﹣4m+ = ,
解得:m=2+ (舍去),或 m=2﹣ ,
当 m≥0时,将 B(m, )代入 y=﹣x2+4x﹣ 得:
﹣m2+4m﹣ = ,
解得:m=2+ 或 m=2﹣ .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7
综上所述:m=2﹣ 或 m=2+ 或 m=2﹣ ;
②当﹣3≤x<0时,y=x2﹣4x+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2,
此时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 y的最大值为 ,
当 0≤x≤3时,函数 y=﹣x2+4x﹣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2,
当 x=0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当 x=2时,有最大值,最大值 y= ,
综上所述,当﹣3≤x≤3时,函数 y=﹣x2+4x﹣ 的相关函数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
6.当 m,n是正实数,且满足 m+n=mn时,就称点 P(m, )为“完美点”,已知点 A(0,
5)与点 M都在直线 y=﹣x+b上,点 B,C是“完美点”,且点 B在线段 AM上,若 MC
= ,AM=4 ,求△MBC的面积.
【解答】解:∵m+n=mn且 m,n是正实数,
∴ +1=m,即 =m﹣1,
∴P(m,m﹣1),
即“完美点”B在直线 y=x﹣1上,
∵点 A(0,5)在直线 y=﹣x+b上,
∴b=5,
∴直线 AM:y=﹣x+5,
∵“完美点”B在直线 AM上,
∴由 解得 ,
∴B(3,2),
∵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y=x垂直于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y=﹣x,而直线 y=x﹣1与
直线 y=x平行,直线 y=﹣x+5与直线 y=﹣x平行,
∴直线 AM与直线 y=x﹣1垂直,
∵点 B是直线 y=x﹣1与直线 AM的交点,
∴垂足是点 B,
∵点 C是“完美点”,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8
∴点 C在直线 y=x﹣1上,
∴△MBC是直角三角形,
∵B(3,2),A(0,5),
∴AB=3 ,
∵AM=4 ,
∴BM= ,
又∵CM= ,
∴BC=1,
∴S△MBC= BM?BC= .
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 P1(x1,y1),P2(x2,y2),我们把|x1﹣x2|+|y1﹣y2|叫
做 P1、P2两点间的直角距离,记作 d(P1,P2).
(1)已知 P1(1,﹣2),P2(﹣3,4),求 d(P1,P2);
(2)已知 O为坐标原点,动点 P(x,y)满足 d(O,P)=1,请写出 x与 y之间满足
的关系式,并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所组成的图形;
(3)设 P0(x0,y0)是一定点,Q(x,y)是直线 y=ax+b上的动点,我们把 d(P0,Q)
的最小值叫做 P0到直线 y=ax+b的直角距离,试求点 M(2,1)到直线 y=x+2 的直角
距离.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9
【解答】解:(1)∵P1(1,﹣2)、Q1(﹣3,4)
∴P1、Q1两点的直角距离为 d(P1,Q1)=|1+3|+|﹣2﹣4|=10,
(2)∵坐标原点 O点坐标为(0,0),动点 P(x,y)满足 d(O,P)=1,
∴|0﹣x|+|0﹣y|=1,
即|x|+|y|=1.
(3)∵Q(x,y)是直线 y=x+2上的动点,M(2,1),
∴Q(x,x+2),
∴d(M,Q)=|2﹣x|+|1﹣(x+2)|=|2﹣x|+|﹣1﹣x|=|x﹣2|+|x+1|,
∵|x﹣2|+|x+1|表示数轴上实数 x所对应的点到﹣1和 2所对应的点的距离之和,其最小值
为 3.
∴点 M(2,1)到直线 y=x+2的直角距离是 3.
8.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图 1,平面内两直线 l1、l2相交于点 O,对于平面内的任意一点 M,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0
若 p、q分别是点 M到直线 l1和 l2的距离(p≥0,q≥0),我们称有序非负实数对[p,q]
是点 M的距离坐标.
根据上述定义请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 2,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 l1的解析式为 y=x,直线 l2的解析式为 y= x,
M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
(1)若 p=q=0,求距离坐标为[0,0]时,点 M的坐标;
(2)若 q=0,且 p+q=m(m>0),利用图 2,求距离坐标为[p,q]时,点 M的坐标;
(3)若 p=1,q=1,则坐标平面内距离坐标为[p,q]的时候,点 M可以有几个位置?在
图 3中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M(简要说明画法).
【解答】解:(1)若 p=q=0,则点 M既在直线 l1上又在直线 l2上,是两直线的交点,
则 M(0,0);
(2)若 q=0,且 p+q=m(m>0),即 p=m,则点 M在直线 l2上,与直线 l1相距 m.
当点 M在第一象限时,如图 1:
作 MH⊥l1于 H,作 MN∥y轴,交 l1于 N,则 MH=m,MN= m.
设 M(x, x),N(x,x),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1
MN=x﹣ x= x= m,
∴x=2 m,
∴M(2 m, m),
当点 M在第三象限时,同理可求得 M(﹣2 m,﹣ m);
(3)如图 2:
先作与 l1平行、距离为 1的两条平行线,再作与 l2平行、距离为 1的两条平行线,
共有四个交点,即为点 M,故点 M可以有四个位置.
9.设关于 x的一次函数 y=a1x+b1与 y=a2x+b2,则称函数 y=m(a1x+b1)+n(a2x+b2)(其
中 m+n=1)为此两个函数的生成函数.
(1)当 x=1时,求函数 y=x+1与 y=2x的生成函数的值;
(2)若函数 y=a1x+b1与 y=a2x+b2的图象的交点为 P,判断点 P是否在此两个函数的生
成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解答】解:(1)当 x=1时,
y=m(x+1)+n(2x)
=m(1+1)+n(2×1)
=2m+2n
=2(m+n),
∵m+n=1,
∴y=2;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2
(2)点 P在此两个函数的生成函数的图象上,
设点 P的坐标为(a,b),
∵a1×a+b1=b,a2×a+b2=b,
∴当 x=a时,y=m(a1x+b1)+n(a2x+b2),
=m(a1×a+b1)+n(a2×a+b2)
=mb+nb=b(m+n)=b,
即点 P在此两个函数的生成图象上.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2,3)、B(6,3),连结 AB.如果点 P在直线
y=x+1上,且点 P到直线 AB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1,那么称点 P是线段 AB的“疏远点”.
(1)判断点 C( , )是否是线段 AB的“疏远点”,并说明理由;
(2)若点 Q(m,n)是线段 AB的“疏远点”,求 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点 C( , )不是线段 AB的“疏远点”.理由如下:
∵ +1= ,
∴点 C( , )在直线 y=x+1上;
∵点 A的纵坐标与点 B的纵坐标相同,
∴AB∥轴,
∴点 C( , )到线段 AB的距离是 ﹣3= <1,
∴点 C( , )不是线段 AB的“疏远点”;
(2)∵点 Q(m,n)是线段 AB的“疏远点”,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3
∴点 Q(m,n)在直线 y=x+1上,
∴n=m+1.
①当 n=m+1≥3,即 m≥2时,
∵AB∥x轴,∴点 Q(m,n)到线段 AB的距离是 n﹣3,
∴m+1﹣3≥1,解得 m≥3;
②当 n=m+1<3,即 m<2时,
∵AB∥x轴,∴点 Q(m,n)到线段 AB的距离是 3﹣n,
∴3﹣m﹣1≥1,解得 m≤1,
综上所述,m≥3或 m≤1.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
角形.例如,图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x,y轴分别交于点 A,B,则△OAB为此函数的
坐标三角形.
(1)求函数 y= x+3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若函数 y= x+b(b为常数)的坐标三角形周长为 16,求函数关系式.
【解答】解:(1)∵直线 y= x+3与 x轴的交点坐标为(4,0),与 y轴交点坐标为(0,
3),
∴函数 y= x+3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 3,4,5.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4
(2)直线 y= x+b与 x轴的交点坐标为( b,0),与 y轴交点坐标为(0,b),
AB= = = |b|,
当 b>0时,b+ b+ b=16,得 b=4;
当 b<0时,﹣b﹣ b﹣ b=16,得 b=﹣4,
所以函数关系式为 y= x+4或 y= x﹣4.
1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点 P和线段 AB,其中 A(t,0)、B(t+2,0)两点,给
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 AB上存在一点 Q,使得 P,Q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1,则称
P为线段 AB的伴随点.
(1)当 t=﹣3时,
①在点 P1(1,1),P2(0,0),P3(﹣2,﹣1)中,线段 AB的伴随点是 P2,P3 ;
②在直线 y=2x+b上存在线段 AB的伴随点 M、N,且 MN= ,求 b的取值范围;
(2)线段 AB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 C,将射线 CO以点 C为中心,顺时针
旋转 30°得到射线 l,若射线 l上存在线段 AB的伴随点,直接写出 t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当 t=﹣3时,点 A(﹣3,0),点 B(﹣1,0).
①∵P1到线段 AB最短的距离为 = ,
P2到线段 AB最短的距离为 0﹣(﹣1)=1;
P3到线段 AB最短的距离为 0﹣(﹣1)=1.
∴线段 AB的伴随点是 P2,P3.
故答案为:P2,P3.
②∵点 M、N在直线 y=2x+b上,且 MN= ,
∴M、N的纵坐标之差为 2,横坐标之差为 1.
∵点 M、N为线段 AB的伴随点,
∴点 M、N的纵坐标分别为 1和﹣1.
∵点 A(﹣3,0),点 B(﹣1,0),
∴当直线 y=2x+b经过点(﹣3,﹣1)时,b取得最大值,此时 b=5;当直线 y=2x+b
经过点(﹣1,1)时,b取得最小值,此时 b=3(如图 1所示).
∴b的取值范围是:3≤b≤5.
(2)∵A(t,0)、B(t+2,0),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5
∴线段 AB的中点为(t+1,0),
∴点 C的坐标为(3﹣t,0).
∵射线 l上存在线段 AB的伴随点,
∴ ,
解得:﹣ ≤t≤2.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3/21 0:54:36;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6
专项训练 2:反比例函数问题
一.解答题(共 2 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
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
(1)任意一对“互换点”能否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2)M、N是一对“互换点”,若点 M的坐标为(m,n),求直线 MN的表达式(用含 m、
n的代数式表示);
(3)在抛物线 y=x2+bx+c的图象上有一对“互换点”A、B,其中点 A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直线 AB经过点 P( , ),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解答】解:(1)不一定,
设这一对“互换点”的坐标为(a,b)和(b,a).
①当 ab=0时,它们不可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②当 ab≠0时,由 可得 ,即(a,b)和(b,a)都在反比例函数 (k≠0)
的图象上;
(2)由 M(m,n)得 N(n,m),设直线 MN的表达式为 y=cx+d(c≠0).
则有 解得 ,
∴直线 MN的表达式为 y=﹣x+m+n;
(3)设点 A(p,q),则 ,
∵直线 AB经过点 P( , ),由(2)得 ,
∴p+q=1,
∴ ,
解并检验得:p=2或 p=﹣1,
∴q=﹣1或 q=2,
∴这一对“互换点”是(2,﹣1)和(﹣1,2),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7
将这一对“互换点”代入 y=x2+bx+c得,
∴ 解得 ,
∴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x2﹣2x﹣1.
2.定义:点 P为△ABC内部或边上的点,若满足△PAB、△PBC、△PAC至少有一个三角
形与△ABC相似(点 P不与△ABC顶点重合),则称点 P为△ABC的自相似点.
例如:如图 1,点 P在△ABC的内部,∠PBC=∠A,∠PCB=∠ABC,则△BCP∽△ABC,
故点 P为△ABC的自相似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
(1)点 A坐标为(2,2 ),AB⊥x轴于 B点,在 E(2,1),F( , ),G( ,
)这三个点中,其中是△AOB自相似点的是 F,G (填字母);
(2)若点 M是曲线 C:y= (k>0,x>0)上的一个动点,N为 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
点;
①如图 2,k=3 ,M点横坐标为 3,且 NM=NO,若点 P是△MON的自相似点,求
点 P的坐标;
②若 k=1,点 N为(2,0),且△MON的自相似点有 2个,则曲线 C上满足这样条件的
点 M共有 4 个,请在图 3中画出这些点(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
【解答】解:(1)如图 1中,连接 OF、OE、GB、FB,作 GM⊥OB于 M,FN⊥OB于 N.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8
由题意可知点 G在 OA上,
∵tan∠AOB= = ,
∴∠AOB=60°,
∵tan∠GBM= = = ,
∴∠OBG=30°,
∴∠BOG=∠AOB,∠OBG=∠A,
∴△OBG∽△OAB,
∴点 F是自相似点,
同理可得∠FON=∠A=30°,∠FBO=∠AOB=60°,
∴△FOB∽△BAO,
∴点 F是自相似点,
故答案为 F,G.
(2)①如图 2,过点 M作 MG⊥x轴于 G点.
∵M点的横坐标为 3,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19
∴y= = ,
∴M(3, ),
∴OM=2 ,∠MON=∠NMO=30°,∠ONM=120°,
直线 OM的表达式为 y= x,
在 Rt△MNG中,∠MGN=90°,MN2=MG2+NG2,
设 NM=NO=m,则 NG=3﹣m,
∴m2=(3﹣m)2+( )2,
∴ON=MN=m=2,
∵△P1ON∽△NOM,△MP2N∽△MNO,
∴∠OP1N=∠MNO=120°,∠MP2N=∠MNO=120°,
∴∠NP1P2=∠NP2P1=60°,
∴△NP1P2是等边三角形,
∴OP1=P1P2=P2M,
∴P1的横坐标为 1,P2的横坐标为 2,代入 y= x,
可得 P1(1, ),P2(2, )
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1, ))或(2, ).
②如图 3中,满足条件的点 M有 4个.
以 O为圆心 2 为半径作圆交反比例函数于 M1,M2,以 N为圆心 2为半径作圆交反比例
函数的图象于 M3,M4,
故答案为 4.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20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
日期: 2020/3/21 0:56:41;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专项训练 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
一.填空题(共 1 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对于不在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 P(x,y),我们把点 P′( ,
)称为点 P的“倒影点”,直线 y=﹣x+1上有两点 A,B,它们的倒影点 A′,B′均
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若 AB=2 ,则 k= ﹣ .
【解答】解:(方法一)设点 A(a,﹣a+1),B(b,﹣b+1)(a<b),则 A′( , ),
B′( , ),
∵AB= = = (b﹣a)=2 ,
∴b﹣a=2,即 b=a+2.
∵点 A′,B′均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
∴ ,
解得:k=﹣ .
(方法二)∵直线 y=﹣x+1上有两点 A、B,且 AB=2 ,
∴设点 A的坐标为(a,﹣a+1),则点 B的坐标为(a+2,﹣a﹣1),点 A′的坐标为( ,
),点 B′的坐标为( ,﹣ ).
∵点 A′,B′均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
∴ ,
解得: .
故答案为:﹣ .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21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把纵坐标是横坐标的 2倍的点称之为“理想点”,例如点
(﹣2,﹣4),(1,2),(3,6)…都是“理想点”,显然这样的“理想点”有无数多个.
(1)若点 M(2,a)是反比例函数 y= (k为常数,k≠0)图象上的“理想点”,求这
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函数 y=3mx﹣1(m为常数,m≠0)的图象上存在“理想点”吗?若存在,请求出
“理想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点 M(2,a)是反比例函数 y= (k为常数,k≠0)图象上的“理想点”,
∴a=4,
∵点 M(2,4)在反比例函数 y= (k为常数,k≠0)图象上,
∴k=2×4=8,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2)假设函数 y=3mx﹣1(m为常数,m≠0)的图象上存在“理想点”(x,2x),
则有 3mx﹣1=2x,
整理得:(3m﹣2)x=1,
当 3m﹣2≠0,即 m≠ 时,解得:x= ,
当 3m﹣2=0,即 m= 时,x无解,
综上所述,当 m≠ 时,函数图象上存在“理想点”,为( );
当 m= 时,函数图象上不存在“理想点”.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对于任意三点 A,B,C,给出如下定义:
如果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 A,B,C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
则称该矩形为点 A,B,C的覆盖矩形.点 A,B,C的所有覆盖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
形称为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例如,下图中的矩形 A1B1C1D1,A2B2C2D2,AB3C3D3
都是点 A,B,C的覆盖矩形,其中矩形 AB3C3D3是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
(1)已知 A(﹣2,3),B(5,0),C(t,﹣2).
①当 t=2时,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 35 ;
②若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 40,求直线 AC的表达式;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22
(2)已知点 D(1,1).E(m,n)是函数 y= (x>0)的图象上一点,⊙P是点 O,
D,E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优覆盖矩形的外接圆,求出⊙P的半径 r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①∵A(﹣2,3),B(5,0),C(2,﹣2),矩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
条坐标轴平行,且 A,B,C三点都在矩形的内部或边界上,则称该矩形为点 A,B,C
的覆盖矩形.点 A,B,C的所有覆盖矩形中,面积最小的矩形称为点 A,B,C的最优
覆盖矩形,
∴最优覆盖矩形的长为:2+5=7,宽为 3+2=5,
∴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7×5=35;
②∵点 A,B,C的最优覆盖矩形的面积为 40,
∴由定义可知,t=﹣3或 6,即点 C坐标为(﹣3,﹣2)或(6,﹣2),
设 AC表达式为 y=kx+b,
∴ 或
∴ 或
∴y=5x+13或 ;
(2)①OD所在的直线交双曲线于点 E,矩形 OFEG是点 O,D,E的一个面积最小的
最优覆盖矩形,如图 1所示:
∵点 D(1,1),
∴OD所在的直线表达式为 y=x,
∴点 E的坐标为(2,2),
∴OE= = ,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版
23
∴⊙P的半径最小 r= ,
②当 DE∥x轴时,即:点 E的纵坐标为 1,如图 2所示:
∵点 D(1,1).E(m,n)是函数 y= (x>0)的图象上一点
∴1= ,解得 x=4,
∴OE═ = ,
∴⊙P的半径最大 r= ,
∴ .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3/21 0:58:42;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