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专题学案(PDF版 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专题学案(PDF版 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22 23:59:30

文档简介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
第一部分 方法概述
1.知识上:
(1) 审题:首先要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与研究,字斟句酌;其次,对
于题目中给出的例子要加以利用,运用例子去理解抽象复杂的叙述,经历一个
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理解过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关注
题目中给出的文字、符号、图形语言,从中提炼有效的信息。
(2) 以形助数:在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符号化问题出现困难或者障碍的时候,
可以画出图像或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化。
2数学思想方法上:
(1) 对新定义问题的理解与剖析,通常要经历一个从一般——特殊——一般
的学习过程,故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具体例子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果题目没有给
出具体的实例,可以自己举出相应的例子,从中深入地理解新定义。
(2)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解决类似问题的过程
中要有意识地运用。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 1:定义新运算
例:现定义一种新运算:“※”,使得 a※b=4ab;
(1)求 4※7的值;
(2)求 x※x+2※x﹣2※4=﹣36中 x的值.
【分析】(1)根据※的含义,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求出 4※7的值是多少
即可.
(2)根据 x※x+2※x﹣2※4=﹣36,可得:4x2+8x﹣32=﹣36,据此求出 x的值是多少
即可.
【解答】解:(1)4※7=4×4×7=112
(2)∵x※x+2※x﹣2※4=﹣36,
∴4x2+8x﹣32=﹣36,
∴x2+2x+1=0,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2
解得 x=﹣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定义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
算,要熟练掌握,注意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案例 2:坐标变换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定义一种变换:使平面内的点 P(x,y)对应的像为 P′(ax+by,
bx﹣ay),其中 a、b为常数.已知点(2,1)经变换后的像为(1,﹣8).
(1)求 a,b的值;
(2)已知线段 OP=2,求经变换后线段 O′P′的长度(其中 O′、P′分别是 O、P经
变换后的像,点 O为坐标原点).
【分析】(1)根据新定义运算列出关于 a、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来求得它们的值;
(2)根据勾股定理知 OP2=x2+y2=4,由新定义变换得到 O′、P′的坐标,然后由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 O′P′的长度.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

解得, .
即 a、b的值分别是 2、﹣3.
(2)∵OP=2,点 P的坐标是(x,y),
∴根据勾股定理知,x2+y2=4.
∵O′、P′分别是 O、P经变换后的像,点 O为坐标原点,
∴O′(0,0),P′(2x﹣3y,﹣3x﹣2y),
∴O′P′= = = =2 ,即经变换
后线段 O′P′的长度是 2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该题的难点
是弄清楚新定义运算的法则,列出关于 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它们
的值,从而求得点 P′的坐标.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3
第三部分 日期: 2020/2/19 15:02:13;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专项训练
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新定义计算型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共 1 小题)
1.对非负实数 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 n为非负整数时,若 n﹣ ≤x<
n+ ,则<x>=n,如<0.46>=0,<3.67>=4,给出下列关于<x>的结论:
①<1.493>=1,
②<2x>=2<x>,
③若< x﹣1>=4,则实数 x的取值范围是 9≤x<11,
④当 x≥0,m为非负整数时,有<m+2013x>=m+<2013x>,
⑤<x+y>=<x>+<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分析】对于①可直接判断,②、⑤可用举反例法判断,③、④我们可以根据题意所
述利用不等式判断.
【解答】解:①<1.493>=1,正确;
②<2x>=2<x>,例如当 x=0.3时,<2x>=1,2<x>=0,故②错误;
③若< x﹣1>=4,则 4﹣ ≤ x﹣1<4+ ,解得:9≤x<11,故③正确;
④m为整数,不影响“四舍五入”,故<m+2013x>=m+<2013x>,故④正确;
⑤<x+y>≠<x>+<y>,例如 x=0.3,y=0.4时,<x+y>=1,<x>+<y>=0,故
⑤错误;
综上可得①③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和理解题意的能力,关键是看到所得值是
个位数四舍五入后的值,问题可得解.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4
二.解答题(共 10 小题)
2.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b都有 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
减法及乘法运算.
比如:2⊕5=2×(2﹣5)+1=2×(﹣3)+1=﹣6+1=﹣5.
(1)求:(﹣2)⊕3的值;
(2)若 3⊕x=4,求 x的值.
【分析】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所求式子,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2)⊕3=﹣2×(﹣2﹣3)+1=10+1=11;
(2)根据题意化简已知等式得:3(3﹣x)+1=4,
去括号得:9﹣3x+1=4,
移项合并得:3x=6,
解得:x=2.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3.对于有理数 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 a☆b=a2﹣ab.
(1)求 2☆(﹣3)的值;
(2)若(﹣2)☆(3☆x)=4,求 x的值.
【分析】(1)根据☆的含义,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求出 2☆(﹣3)的值
是多少即可.
(2)首先根据☆的含义,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由(﹣2)☆(3☆x)=4,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求出 x的值是多少即可.
【解答】解:(1)2☆(﹣3)
=22﹣2×(﹣3)
=4+6
=10
(2)(﹣2)☆(3☆x)
=(﹣2)☆(9﹣3x)
=(﹣2)2﹣(﹣2)×(9﹣3x)
=22﹣6x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5
=4
解得 x=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注意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4.对于有理数 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 a⊙b=|a+b|+|a﹣b|.
(1)计算 1⊙(﹣2)的值;
(2)当 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化简 a⊙b;
(3)已知(a⊙a)⊙a=8+a,求 a的值.
【分析】(1)根据定义的新运算“⊙”,代入数据即可求出结论;
(2)观察数轴即可得出 a+b<0,a﹣b>0,结合新运算的定义式,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
论;
(3)分 a≥0以及 a<0两种情况考虑,根据新运算的定义式分别得出关于 a的一元一次
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1⊙(﹣2)=|1+(﹣2)|+|1﹣(﹣2)|=1+3=4.
(2)从 a,b数轴位置可知:a+b<0,a﹣b>0,
∴a⊙b=|a+b|+|a﹣b|=﹣a﹣b+a﹣b=﹣2b.
(3)当 a≥0时,(a⊙a)⊙a=2a⊙a=4a=8+a,
解得:a= ;
当 a<0时,(a⊙a)⊙a=﹣2a⊙a=﹣4a=8+a,
解得:a=﹣ .
综上所述:a的值为 或﹣ .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定义
式代入数据求解;(2)观察数轴找出 a+b<0,a﹣b>0;(3)分 a≥0 以及 a<0找出关
于 a的一元一次方程.
5.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和 b,规定 a☆b=ab2+2ab+a,如:1☆3
=1×32+2×1×3+1=16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6
(1)求(﹣2)☆3的值;
(2)若( ☆3)☆(﹣ )=8,求 a的值;
(3)若 2☆x=m,( x)☆3=n(其中 x为有理数),试用 x表示 m﹣n.
【分析】(1)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已知等式利用已知新定义化简求出 a即可;
(3)已知等式利用已知新定义化简,表示出 m﹣n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原式=﹣18﹣12﹣2=﹣32;
(2)已知等式整理得:[ (a+1)+3(a+1)+ ]×(﹣ )2﹣[ (a+1)+3(a+1)
+ ]+[ (a+1)+3(a+1)+ ]=8,
即 2(a+1)=8,
解得:a=3;
(3)已知等式整理得:2x2+4x+2=m, x+ x+ x=n,即 4x=n,
则 m﹣n=2x2+2.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6.若规定两数 a、b通过运算“※”,得到 4ab,即 a※b=4ab,例如:2※6=4×2×6=48;
3※5=4×3×5=60
(1)求 ※ 的值;
(2)求 x※x+2※x﹣2※4=0中 x的值.
【分析】(1)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运算即可.
(2)将式子根据运算法则表示成方程的形式,解出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得: ※ =4× × =8 ;
(2)x※x+2※x﹣2※4=0可化为:4x2+8x﹣32=0,
整理得:x2+2x﹣8=0,
解得:x=2或﹣4.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理解新
定义所表示的运算法则.
7.规定 a※b=2a×2b
(1)求 2※3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7
(2)若 2※(x+1)=16,求 x的值.
【分析】(1)根据规定 a※b=2a×2b可以求得题目中所求式子的值,本题得以解决;
(2)根据规定 a※b=2a×2b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2※3=22×23=4×8=32,
(2)2※(x+1)=16,
22×2(x+1)=2x+3=16=24,
∴x+3=4,
∴x=1.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计算方
法.
8.材料 1:一般地,n个相同因数 a相乘: 记为 an.如 23=8,此时,3叫做
以 2为底的 8的对数,记为 log28(即 log28=3).那么,log39= 2 ,(log216)2+ log381
= 17 .
材料 2:新规定一种运算法则:自然数 1到 n的连乘积用 n!表示,例如:1!=1,2!
=2×1=2,3!=3×2×1=6,4!=4×3×2×1=24,…在这种规定下,请你解决下列
问题:
(1)计算 5!= 120
(2)已知 x为整数,求出满足该等式的 x: =1.
【分析】材料 1:各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材料 2:(1)原式利用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
求出解即可得到 x的值.
【解答】解:材料 1:log39=log332=2;(log216)2+ log381=16+ =17 ;
材料 2:(1)5!=5×4×3×2×1=120;
(2)已知等式化简得: =1,即|x﹣1|=6,
解得:x=7或﹣5.
故答案为:2;17 ;(1)120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8
9.若规定 =a﹣b+c﹣d,试计算: 的值,其中 x=﹣2,y=1.
【分析】先展开,再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最后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 =(xy﹣3x2)﹣(﹣2xy﹣x2)+(﹣2x2﹣3)﹣(﹣
5+xy)
=xy﹣3x2+2xy+x2﹣2x2﹣3+5﹣xy
=2xy﹣4x2+2,
当 x=﹣2,y=1时,原式=﹣4﹣16+2=﹣18.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法则和整式的混合运算和求值,能正确根据整式的运算
法则和实数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10.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
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
(1)求 sin120°,cos120°,sin150°的值;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 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A,
cosB是方程 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m的值及∠A和∠B的大小.
【分析】(1)按照题目所给的信息求解即可;
(2)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①当∠A=30°,∠B=120°时;②当∠A=120°,∠B=
30°时;③当∠A=30°,∠B=30°时,根据题意分别求出 m的值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得,
sin120°=sin(180°﹣120°)=sin60°= ,
cos120°=﹣cos(180°﹣120°)=﹣cos60°=﹣ ,
sin150°=sin(180°﹣150°)=sin30°= ;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 1:1:4,
∴三个内角分别为 30°,30°,120°,
①当∠A=30°,∠B=120°时,方程的两根为 ,﹣ ,
将 代入方程得:4×( )2﹣m× ﹣1=0,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9
解得:m=0,
经检验﹣ 是方程 4x2﹣1=0的根,
∴m=0符合题意;
②当∠A=120°,∠B=30°时,两根为 , ,不符合题意;
③当∠A=30°,∠B=30°时,两根为 , ,
将 代入方程得:4×( )2﹣m× ﹣1=0,
解得:m=0,
经检验 不是方程 4x2﹣1=0的根.
综上所述:m=0,∠A=30°,∠B=120°.
【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按照题目所给的运算法则
求出三角函数的值和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难度一般.
11.若 x是不等于 1的实数,我们把 称为 x的差倒数,如 2的差倒数是 ,﹣1
的差倒数为 ,现已知 ,x2是 x1的差倒数,x3是 x2的差倒数,x4是 x3
的差倒数,…,依此类推.
(1)分别求出 x2,x3,x4的值;
(2)计算 x1?x2?x3的值;
(3)计算 x1x2…x2019的值.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分别计算出 x2,x3,x4的值;
(2)根据(1)求得的 x2,x3,x4的值,可以求得 x1?x2?x3的值;
(3)根据题目中数字的特点和(2)中的结果,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
当 x1= 时,
x2= = ,
x3= =4,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0
x4= =﹣ ;
(2)由(1)知,
x1= ,x2= ,x3=4,
则 x1?x2?x3= × ×4=﹣1;
(3)∵2019÷3=673,
∴x1x2…x2019
=(x1?x2?x3)?(x4?x5?x6)?…?(x2017?x2018?x2019)
=(﹣1)673
=﹣1.
【点评】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倒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数字的
变化特点,求出所求式子的值.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2/19 15:02:36;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新定义坐标变换型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共 1 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x,y)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 P'(﹣y+1,x+2),我们把点
P'(﹣y+1,x+2)叫做点 P(x,y)的终结点.已知点 P1的终结点为 P2,点 P2的终结点
为 P3,点 P3的终结点为 P4,这样依次得到 P1、P2、P3、P4…Pn,若点 P1的坐标为(2,
0),则点 P2018的坐标为( )
A.(﹣3,3) B.(1,4) C.(2,0) D.(﹣2,﹣1)
【分析】利用点 P(x,y)的终结点的定义分别写出点 P2的坐标为(1,4),点 P3的坐
标为(﹣3,3),点 P4的坐标为(﹣2,﹣1),点 P5的坐标为(2,0),…,从而得到每
4次变换一个循环,然后利用 2018=4×504+2可判断点 P2018的坐标与点 P2的坐标相同.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点 P1的坐标为(2,0),则点 P2的坐标为(1,4),点 P3的坐
标为(﹣3,3),点 P4的坐标为(﹣2,﹣1),点 P5的坐标为(2,0),…,
而 2018=4×504+2,
所以点 P2018的坐标与点 P2的坐标相同,为(1,4).
故选:B.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1
【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变换:四种变换方式:对称、平移、旋转、位似.掌握在直角
坐标系中各种变换的对应的坐标变化规律.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
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点 P(m,n),定义一种变换:作点 P(m,n)关于 y轴
对称的点 P′,再将 P′向左平移 k(k>0)个单位得到点 Pk′,Pk′叫做对点 P(m,n)
的 k阶“? ”变换.
(1)求 P(3,2)的 3阶“? ”变换后 P3′的坐标;
(2)若直线 y=3x﹣3与 x轴,y轴分别交于 A,B两点,点 A的 2阶“? ”变换后得到
点 C,求过 A,B,C三点的抛物线 M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 M的对称轴与 x轴交于 D,若在抛物线 M对称轴上存在
一点 E,使得以 E,D,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点 E的坐标.
【分析】(1)根据点 P(m,n)的 k阶“? ”变换的定义求解;
(2)先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 A(1,0),B(0,﹣3),再根据新定义求出 C
(﹣3,0),然后利用交点式求抛物线解析式;
(3)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 =﹣1,可得到 D(﹣1,0),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 BD= ,然后分类讨论:当 DB=DE= ,如图,易得 E点坐
标为(﹣1, )和(﹣1,﹣ );当 BD=BE,如图,利用对称易得 E点坐标为(﹣
1,﹣6);若 ED=EB,如图,设 E(﹣1,t),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 t2=(﹣1)2+
(t+3)2,解得 t=﹣ ,于是可得此时 E点坐标为(﹣1,﹣ ).
【解答】解:(1)由 3阶“? ”变换定义:P(3,2)关于 y轴对称的点为 P'的坐标为(﹣
3,2),再将 P'(﹣3,2)向左平移 3个单位得 P3'的坐标 P3'(﹣6,2);
(2)当 y=0,3x﹣3=0,解得 x=1,则 A(1,0);当 x=0,y=3x﹣3=﹣3,则 B(0,
﹣3);
由 2阶“? ”变换定义:A(1,0)关于 y轴对称的点为 A'的坐标为(﹣1,0),再将 A'
(﹣1,0)向左平移 2个单位得 P3'的坐标 A3'(﹣3,0),则 C(﹣3,0);
设过 A,B,C三点的抛物线 M的解析式 y=a(x+3)(x﹣1),
将 B(0,﹣3)代入得 a?3?(﹣1)=﹣3,解得 a=1,
所以抛物线 M的解析式为 y=(x+3)(x﹣1)=x2+2x﹣3;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2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 =﹣1,则 D(﹣1,0),
而 B(0,﹣3),
∴BD= = ,
若 DB=DE= ,如图,则 E1(﹣1, ),E2(﹣1,﹣ ),
若 BD=BE,如图,则 E3(﹣1,﹣6);
若 ED=EB,如图,E4B=E4D,设 E4(﹣1,t),
则 t2=(﹣1)2+(t+3)2,解得 t=﹣ ,则 E4(﹣1,﹣ ),
综上所述,点 E的坐标为(﹣1, )、(﹣1,﹣ )、(﹣1,﹣6)、(﹣1,﹣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几何图形性质;会运用分类讨论的
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阅读与理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点 P(x,y)经过τ变换得到点 P′(x′,y′),该变换记
为τ(x,y)=(x′,y′),其中 (a,b为常数).
例如,当 a=1,且 b=1时,τ(﹣2,3)=(1×(﹣2)+1×3,1×(﹣2)﹣1×3)
=(1,﹣5).
(1)当 a=1,且 b=﹣2时,τ(0,1)= (﹣2,2) ;
(2)若τ(1,2)=(0,﹣2),则 a= ﹣1 ,b= ;
(3)设点 P(x,y)是直线 y=2x上的任意一点,点 P经过变换τ得到点 P′(x′,y′).若
点 P与点 P′关于原点对称,求 a和 b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3
【分析】(1)根据该变换记为τ(x,y)=(x′,y′),其中 ,代入 a,b
的值,可得答案;
(2)根据该变换记为τ(x,y)=(x′,y′),其中 ,可得关于 a、b的
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解方程组,可得答案;
(3)根据点 P与点 P′关于原点对称,可得τ(x,y)=(﹣x,﹣y),根据点 P的位
置,可得 P′点的坐标,根据τ(x,y)=(x′,y′),可得方程组,根据解方程组,
可得答案.
【解答】解:(1)当 a=1,且 b=﹣2时,τ(0,1)=(1×0+(﹣2)×1,1×0﹣(﹣
2)×1)=(﹣2,2),
故答案为:(﹣2,2);
(2)τ(1,2)=(a×1+2b,a×1﹣2b)=(0,﹣2),
,解得 .
故答案为:a=﹣1,b= ;
(3)∵点 P(x,y)经过变换τ得到的对应点 P′(x′,y′)与点 P关于原点对称,
∴τ(x,y)=(﹣x,﹣y).
∵点 P(x,y)在直线 y=2x上,
∴τ(x,2x)=(﹣x,﹣2x),
即 .
∵x为任意的实数,
∴ ,解得
∴a= ,b=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利用了点 P(x,y)经过τ变换得到点 P′(x′,
y′),该变换记为τ(x,y)=(x′,y′),其中 (a,b为常数).
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点 P(x,y),若点 Q的坐标为(x+ay,ax+y)(其中 a为
常数,且 a≠0),则称 Q是点 P的“a系联动点”.例如:点 P(1,2)的“3系联动点”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4
Q的坐标为(7,5).
(1)点(3,0)的“2 系联动点”的坐标为 (3,6) ;若点 P的“﹣2系联动点”
的坐标是(﹣3,0),则点 P的坐标为 (1,2) ;
(2)若点 P(x,y)的“a系联动点”与“﹣a系联动点”均关于 x轴对称,则点 P分
布在 x轴上 ,请证明这个结论;
(3)在(2)的条件下,点 P不与原点重合,点 P的“a系联动点”为点 Q,且 PQ的
长度为 OP长度的 3倍,求 a的值.
【分析】(1)根据 Q是点 P的“a系联动点”的定义,计算或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即可;
(2)根据 Q是点 P的“a系联动点”的定义的定义,理由轴对称的性质构建方程组即可
解决问题;
(3)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点(3,0)的“2系联动点”的坐标为(3+2×0,2×3+0),即(3,6),
点 P(x,y)的“﹣2系联动点”的坐标是(﹣3,0),则 ,解得 ,即 P
(1,2),
故答案为(3,6),P(1,2);
(2)结论:点 P分布在 x轴上.
理由:∵点 P(x,y)的“a系联动点”的坐标为(x+ay,ax+y)(其中 a为常数,且 a
≠0),
∴点 P(x,y)的“﹣a系联动点”为(x﹣ay,﹣ax+y).
∵点 P的“a系联动点”与“﹣a系联动点”均关于 x轴对称,
∴ ,
∵a≠0,
∴y=0,
∴点 P在 x轴上.
故答案为:在 x轴上.
(3)∵在(2)的条件下,点 P不与原点重合,
∴点 P的坐标为(x,0),x≠0,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析版
15
∵点 P的“a系联动点”为点 Q,
∴点 Q的坐标为(x,ax),
∵PQ的长度为 OP长度的 3倍,
∴3|x|=|ax|,
∴|a|=3,
∴a=±3.
【点评】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坐标与图形的性质、Q是点 P的
“a系联动点”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方程分思想思考问题,属
于中考压轴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2/19 15:02:47;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 335385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1
第一部分 方法概述
1.知识上:
(1) 审题:首先要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与研究,字斟句酌;其次,对
于题目中给出的例子要加以利用,运用例子去理解抽象复杂的叙述,经历一个
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理解过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关注
题目中给出的文字、符号、图形语言,从中提炼有效的信息。
(2) 以形助数:在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符号化问题出现困难或者障碍的时候,
可以画出图像或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化。
2数学思想方法上:
(1) 对新定义问题的理解与剖析,通常要经历一个从一般——特殊——一般
的学习过程,故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具体例子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果题目没有给
出具体的实例,可以自己举出相应的例子,从中深入地理解新定义。
(2)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解决类似问题的过程
中要有意识地运用。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案例 1:定义新运算
例:现定义一种新运算:“※”,使得 a※b=4ab;
(1)求 4※7的值;
(2)求 x※x+2※x﹣2※4=﹣36中 x的值.
【分析】(1)根据※的含义,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求出 4※7的值是多少
即可.
(2)根据 x※x+2※x﹣2※4=﹣36,可得:4x2+8x﹣32=﹣36,据此求出 x的值是多少
即可.
【解答】解:(1)4※7=4×4×7=112
(2)∵x※x+2※x﹣2※4=﹣36,
∴4x2+8x﹣32=﹣36,
∴x2+2x+1=0,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2
解得 x=﹣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定义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
算,要熟练掌握,注意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案例 2:坐标变换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定义一种变换:使平面内的点 P(x,y)对应的像为 P′(ax+by,
bx﹣ay),其中 a、b为常数.已知点(2,1)经变换后的像为(1,﹣8).
(1)求 a,b的值;
(2)已知线段 OP=2,求经变换后线段 O′P′的长度(其中 O′、P′分别是 O、P经
变换后的像,点 O为坐标原点).
【分析】(1)根据新定义运算列出关于 a、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来求得它们的值;
(2)根据勾股定理知 OP2=x2+y2=4,由新定义变换得到 O′、P′的坐标,然后由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 O′P′的长度.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

解得, .
即 a、b的值分别是 2、﹣3.
(2)∵OP=2,点 P的坐标是(x,y),
∴根据勾股定理知,x2+y2=4.
∵O′、P′分别是 O、P经变换后的像,点 O为坐标原点,
∴O′(0,0),P′(2x﹣3y,﹣3x﹣2y),
∴O′P′= = = =2 ,即经变换
后线段 O′P′的长度是 2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该题的难点
是弄清楚新定义运算的法则,列出关于 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它们
的值,从而求得点 P′的坐标.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3
第三部分 日期:2020/2/19 15:02:13;用户:金雨教育;邮箱:309593466@qq.com;学号:335专项训练
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新定义计算型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共 1 小题)
1.对非负实数 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 n为非负整数时,若 n﹣ ≤x<
n+ ,则<x>=n,如<0.46>=0,<3.67>=4,给出下列关于<x>的结论:
①<1.493>=1,
②<2x>=2<x>,
③若< x﹣1>=4,则实数 x的取值范围是 9≤x<11,
④当 x≥0,m为非负整数时,有<m+2013x>=m+<2013x>,
⑤<x+y>=<x>+<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解答题(共 10 小题)
2.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b都有 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
减法及乘法运算.
比如:2⊕5=2×(2﹣5)+1=2×(﹣3)+1=﹣6+1=﹣5.
(1)求:(﹣2)⊕3的值;
(2)若 3⊕x=4,求 x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4
3.对于有理数 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 a☆b=a2﹣ab.
(1)求 2☆(﹣3)的值;
(2)若(﹣2)☆(3☆x)=4,求 x的值.
4.对于有理数 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 a⊙b=|a+b|+|a﹣b|.
(1)计算 1⊙(﹣2)的值;
(2)当 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化简 a⊙b;
(3)已知(a⊙a)⊙a=8+a,求 a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5
5.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和 b,规定 a☆b=ab2+2ab+a,如:1☆3
=1×32+2×1×3+1=16
(1)求(﹣2)☆3的值;
(2)若( ☆3)☆(﹣ )=8,求 a的值;
(3)若 2☆x=m,( x)☆3=n(其中 x为有理数),试用 x表示 m﹣n.
6.若规定两数 a、b通过运算“※”,得到 4ab,即 a※b=4ab,例如:2※6=4×2×6=48;
3※5=4×3×5=60
(1)求 ※ 的值;
(2)求 x※x+2※x﹣2※4=0中 x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6
7.规定 a※b=2a×2b
(1)求 2※3的值;
(2)若 2※(x+1)=16,求 x的值.
8.材料 1:一般地,n个相同因数 a相乘: 记为 an.如 23=8,此时,3叫做
以 2为底的 8的对数,记为 log28(即 log28=3).那么,log39= ,(log216)2+ log381
= .
材料 2:新规定一种运算法则:自然数 1到 n的连乘积用 n!表示,例如:1!=1,2!
=2×1=2,3!=3×2×1=6,4!=4×3×2×1=24,…在这种规定下,请你解决下列
问题:
(1)计算 5!=
(2)已知 x为整数,求出满足该等式的 x: =1.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7
9.若规定 =a﹣b+c﹣d,试计算: 的值,其中 x=﹣2,y=1.
10.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
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
(1)求 sin120°,cos120°,sin150°的值;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 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A,
cosB是方程 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 m的值及∠A和∠B的大小.
11.若 x是不等于 1的实数,我们把 称为 x的差倒数,如 2的差倒数是 ,﹣1
的差倒数为 ,现已知 ,x2是 x1的差倒数,x3是 x2的差倒数,x4是 x3
的差倒数,…,依此类推.
(1)分别求出 x2,x3,x4的值;
(2)计算 x1?x2?x3的值;
(3)计算 x1x2…x2019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8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新定义坐标变换型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共 1 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x,y)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 P'(﹣y+1,x+2),我们把点
P'(﹣y+1,x+2)叫做点 P(x,y)的终结点.已知点 P1的终结点为 P2,点 P2的终结点
为 P3,点 P3的终结点为 P4,这样依次得到 P1、P2、P3、P4…Pn,若点 P1的坐标为(2,
0),则点 P2018的坐标为( )
A.(﹣3,3) B.(1,4) C.(2,0) D.(﹣2,﹣1)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
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点 P(m,n),定义一种变换:作点 P(m,n)关于 y轴
对称的点 P′,再将 P′向左平移 k(k>0)个单位得到点 Pk′,Pk′叫做对点 P(m,n)
的 k阶“? ”变换.
(1)求 P(3,2)的 3阶“? ”变换后 P3′的坐标;
(2)若直线 y=3x﹣3与 x轴,y轴分别交于 A,B两点,点 A的 2阶“? ”变换后得到
点 C,求过 A,B,C三点的抛物线 M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 M的对称轴与 x轴交于 D,若在抛物线 M对称轴上存在
一点 E,使得以 E,D,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点 E的坐标.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9
3.阅读与理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点 P(x,y)经过τ变换得到点 P′(x′,y′),该变换记
为τ(x,y)=(x′,y′),其中 (a,b为常数).
例如,当 a=1,且 b=1时,τ(﹣2,3)=(1×(﹣2)+1×3,1×(﹣2)﹣1×3)
=(1,﹣5).
(1)当 a=1,且 b=﹣2时,τ(0,1)= ;
(2)若τ(1,2)=(0,﹣2),则 a= ,b= ;
(3)设点 P(x,y)是直线 y=2x上的任意一点,点 P经过变换τ得到点 P′(x′,y′).若
点 P与点 P′关于原点对称,求 a和 b的值.
2020 中考数学新定义(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10
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点 P(x,y),若点 Q的坐标为(x+ay,ax+y)(其中 a为
常数,且 a≠0),则称 Q是点 P的“a系联动点”.例如:点 P(1,2)的“3系联动点”
Q的坐标为(7,5).
(1)点(3,0)的“2系联动点”的坐标为 ;若点 P的“﹣2系联动点”的坐标
是(﹣3,0),则点 P的坐标为 ;
(2)若点 P(x,y)的“a系联动点”与“﹣a系联动点”均关于 x轴对称,则点 P分
布在 ,请证明这个结论;
(3)在(2)的条件下,点 P不与原点重合,点 P的“a系联动点”为点 Q,且 PQ的
长度为 OP长度的 3倍,求 a的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