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09: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十九章的第一节。本节课是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内容——生物圈的重要部分,该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为后几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主要内容有: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物富集及其影响三个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分析研究,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认识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意义。通过自学了解生物富集的概念和过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现阶段,已经没了七年级时的盲目性,他们已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这对进一步的开展该节内容具备良好的基础。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已有认知。所以,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察,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生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观察、交流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二)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2. 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三)教学关键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理州庆长假就快到了,许多人都想乘此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放飞自己的心灵,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点击,学生观看大屏幕)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苍山)时,你看到什么?你听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生:(略)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虫鸣鸟唱。?
师:这时候,你会想到这些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会想到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起来畅游这奇妙的“生命之网”(点击,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101页。
(板书)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2.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态系统。
提问:什么叫生态系统呢?
师: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整体,就像我们校园内的池塘一样,既包含了池塘这个环境又包含池塘内的生物。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也可称为生态系统呢?请举例。
学生:……
师:其实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广阔的沙漠,海洋,甚至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什么叫生态系统吗?
生:(预设回答)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师:归纳总结
(板书)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 + 环境 = 生态系统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他们是生态系统吗?(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画面)
引导学生在精美生动的画面里寻找:(浮游植物、鱼、虾、蚯蚓、水草、细菌和真菌)生物和(土壤、水、太阳、空气等)非生物,学生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最终达到共识。
小组讨论(学生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1)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
(2)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教师巡回指导,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如果某小组讨论中遇到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
小组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板书)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师:归纳总结。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讨论的成果。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呢??????
生: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师:(点击)很好,那又有哪些生物成分呢??
生:有一些浮游植物、水草等植物,有鱼、虾、蚯蚓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师:回答很好。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呢?现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扮演一下这些角色。大家掌声欢迎!(鼓掌)?
生:扮演,讲述以后再请另一个小组扮演。?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生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所以把他们叫生产者。?
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的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所以把它们叫消费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也是消费者。?
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板书)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植物(生产者)
生物成分 动物(消费者)
微生物(分解者)

师: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句话中大鱼、小鱼、虾米和藻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揭示了生物之间什么关系呢?
生: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
师:图片中藻类、虾米、小鱼和大鱼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藻类的关系。
师:这种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什么?
生:食物链
生: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师:(点击)大屏幕上出现:食物链:藻类→虾米→小鱼→大鱼
(板书)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板书)1.食物链
师:展示“螳螂补蝉,黄雀在后”的多媒体课件
生:写出该谚语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提问:食物链有何特点?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交流。
师:归纳总结
(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2)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3)箭头指向捕食者。
师:展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现在我们一起通过捕食关系把食物连接起来好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击鼠标连接。
师:这幅图像什么?
生:像一张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络,这张无形的网络叫做什么呢?
生:食物网
(板书)2.食物网
师: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老鼠的数量可能会增加,草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等。?
师:提问:
(1)这个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
(2)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
(3)草和鼠是什么关系?鼠和兔是什么关系?
师:我们人类自己在食物链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生:食物链的最末端。
师:当我们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排入生态系统时,情况会怎样呢?(点击)请看大屏幕,(图19-4)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请同桌间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有毒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鹰体内的?
(2)这些有毒物质在图中传递时有何特点?
(3)这种现象叫什么?
师:提问?
(板书)四、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生:回答?
师:归纳总结
师: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为什么?
生:生物富集
师:生物富集常常伴随着什么而发生?
生:食物链
师: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传递有何特点?
生:浓度逐级增加。
师:那么,大家想过吗?这些有毒物质怎么会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呢??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农药等等。?
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呢??
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
师:我感到很高兴,同学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不再被破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3.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4.课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回答。
5.感悟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吗?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6.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5页的自我评价1.2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植物(生产者)
生物成分 动物(消费者)
微生物(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2.食物网
四、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