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1.3 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1.3 斜坡的启示 苏教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08:0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一单元 3、斜坡的启示
年级:五年级
科目:科学
课型:新授课
类别:
主备教师:谭朝春
导学教师:谭朝春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课文大体由四个版块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块引导学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这是本课的难点;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如:柴油桶的装卸、斧子、盘山公路等,但由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只停留在看到了但不去深究的阶段,进而忽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自学生疑
自学内容
自学要求
1、斜坡也叫什么?它具有什么的作用?
2、试着搭建一个斜面,用手提升重物和在斜坡上拉重物,体会用力的不同。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
按课本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
导学释疑
学习目标
A类
基标类
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B类
导学类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C类
拓展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
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学习难点
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螺旋是变形的斜面。
过程预设
导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学意图
一、确定向导
提出问题
斜面是否具有省力的效果?
怎样研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大小的影响?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做起来很费力,当人们遇着这种情况时,都会想出一些办法解决。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出示有关斜坡的图片)当你遇着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
让学生动脑进行思考,引出课题。
二、依向自导
作出猜测
斜面是否具有省力的效果?
怎样研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大小的影响?
自学要求:自学课本6—8页,用笔勾画出你学懂的和想知道的内容,并对上面的问题大胆猜想。
师:自学课本6—8页,用笔勾画出你学懂的和想知道的内容,并对上面的问题大胆猜想。
通过问题完成本节内容,
三、合作互导
寻找证据
活动要求:(一)首先用弹簧秤直接提升小汽车,再用弹簧秤沿斜面拉动小汽车,比较两次用力的大小。
(二)先后搭建两种不同高度的斜坡,并沿斜坡拉动小汽车(注:可以增加书本的数量增加斜坡的高度),比较不同斜坡用力的大小。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同学们应该知道了很多东西,但是也肯定产生了很多的疑问,现在带着收获的东西和产生的疑问在小组内探讨,进行小组合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锻炼。
四、汇展主导
得出结论
1、通过活动(一):在直接提升小车和用斜面拉小车用力比较中,能得出斜面具有( )的作用。 2、通过活动(二):在两种不同坡度上拉动小车,能得出: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斜面的坡度越大越( )。
教师走到小组中进行指导,等待小组合作完成后,选择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到台上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对做得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鼓励好的,激励差的。
五、达标评导
一、填空。
1、斜坡也叫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具有( )的作用。 2、在研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中:斜面坡度越小越( ),斜面坡度越大越( )。
二、拓展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斜面,它们有何作用?
三、不用锤子,螺丝钉和铁钉哪一个更容易进入木板中?为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知道的不少,见识也增强了。现在老师用练习题和拓展题的形式,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请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
鼓励大家一起进步。互相找出存在问题,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自省提升
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基本达到了,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还要进一步努力,经心设计每一堂课,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带领他们一起学习。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斜坡的启示
作用:省力
省力的效果跟坡度有关
通过本课教学,我的发现自己的设计贴近生活轻松引入新课、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巧设题型突破教学难点,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图文并存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个思考联系实际的空间。但是这节课我发现自己组织课堂细节和巧妙安排教学小细节上的能力很欠缺。毕竟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备注:设计本课的教育理论指导: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在理解与认知相谐调的条件下,学生能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在实践中。能很好的体验科学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技能。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心声,教师的教学要贴于现实,理论联系实践。比如在《斜坡的启示》中的一个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斜面?这个问题就很好的理论联系在实践中了。
《新课程改革》中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斜坡的启示》一课中,我的设计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在模拟火山的喷发与模拟地震的实验中,都以小组的合作,学生的自发管理组织出发,真正做到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这样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设计特色简述:我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斜坡的启示》,它是一节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就在学生的身边也遇到过。因此,我在教学中把自然教材中有些课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然后引起学生的共鸣。这课内容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是教师教学很好的资源。因为教学的内容多而且联系紧密,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进行了课本的重组。学生通过亲手做小车拉力大小与斜面坡度大小关系的实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方面,是分层次进行的。针对小学生,要逐步培养,要求不要过高。但此课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二年的科学学习经历,所以在能力培养上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学生会观察,懂实验,还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来认识小车拉力大小与斜面坡度大小关系的实验,来探究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最终在做中达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