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8《 保护生物资源》-粤教粤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8《 保护生物资源》-粤教粤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08:1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 保护生物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波波说:“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媒体:出示我国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问题: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讨论: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小结: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200万种。但是,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滥伐森林和生态环境被破坏,近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以千计,许多动物和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延续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人类对世界上千百万遗传物种的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二、活动:
媒体:出示卧龙自然保护区图片。
问题: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
资料:一般来说,自然保护区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源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在这块区域内,人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这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保持无人为干预的自然发展状况。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自然综合体的陈列馆和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而且对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包含某个核心对象的陆地及水体为主要任务,所以,自然保护区应该保护的是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等。
引导: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活动: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目的:通过调查,使学生对自然保护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