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湖南省)(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湖南省)(说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7-10-14 0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
教学流程
课改体会
课后反思
教学构想
教 材 分 析
1
教 学 目 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3
教 学 背景 分 析
4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策 略
5
6
教 学 资 源
7
7
本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1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是: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来源的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信息价值判断。本章在本书中起到奠基的作用,是学生学好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前提,如学生在本章收集到的信息将在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集成与交流》的后续活动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网页中进行处理,在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中进行归类整理。而《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又是本章的基础,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是有效获取信息的前提,只有准确定位信息需求、选择有效信息来源,在正确决策的指引下,才能高效的获取信息。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知道不同载体类型信息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载体信息。并在具体问题中,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根据所确定的需求,选择恰当、合适、有效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从信息的内容和载体两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
(3)知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表达的效果不同,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4)学会根据具体问题或任务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章导言,总结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对
本章知识有整体的了解;
(2)通过事实材料《野象来了》导出本节课任务——制作“保
护野生动物”信息需求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3)通过校园网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观
点,在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中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从而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活动中;
(4)通过完善需求表,让学生熟悉需求表,能够独立制作需求
表,并熟练、有效地使用需求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历制作“保护野生动物”需求表活动,让学生体验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确定有效信息来
源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主题,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惜动
物,深刻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在活动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做事
有计划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任务制作信息需求表。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分析并提炼信息需求,
有效选择信息来源。
教学重、难点
情境导入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确定信息内容
确定信息载体
选择信息来源
填写小组信息需求表
师生总结
提出任务
情境导入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确定信息内容
确定信息载体
选择信息来源
填写小组信息需求表
师生总结
提出任务
教学背景分析










原:
现:
教学背景分析
导课:
◆ 野生动物受迫害的图片或影片:说明人类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不良行为;
◆ Flash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学生喜欢,但只是人们
保护野生动物的感人事例;
◆ 材料《野象来了》:内容是由于盗猎分子的大肆捕杀,使野象受到惊吓,
闯入村庄伤害了村民。
以上两则材料虽然与“保护野生动物”主题相对应,但是都不能起到点睛作用。
说明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即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而且根据已有经验能从周围的一些事和物中简单获取所需信息。但因为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隐藏在人们日常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所以他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缺乏有效获取信息的方法,不能准确的定位信息需求、高效获取信息。
通过本课任务,让学生学会制作信息需求表,知道在大型活动或复杂任务中如何利用需求表清晰、高效、快速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做事情有计划、有准备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教学中,处处以任务、问题为牵引,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如导课环节,通过材料“野象来了”让学生感受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境下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制作“保护野生动物”信息需求表;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环节,以分析章导言某校高一(3)班“营养与健康”主题活动中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过程为例,让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在制作需求表过程,以“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中,你要搜集哪些资料?”“为使活动达到好的宣传效果,根据信息内容,你会选择什么载体类型的信息?”“可以从什么渠道获取需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来源更合适、更有效、更可靠?”为问题,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需求表。
教学策略
(2)分析归纳教学法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能够获得简单任务的需求信息,但是对复杂问题或任务,获取信息效率不高,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课重在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归纳总结,所以每次填表之后,都让学生分析说明填写的理由,通过同学间的分析交流增强理解。
(1)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2)软件资源:Powerpoint、Excel
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论坛
(3)素材:《野象来了》(选自中央十套“讲述”栏目)
教学资源
情境导入:出示材料《野象来了》,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制作需求表:
提出任务:制作“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需求表。
填写小组信息需求表:小组研究确定本组要从哪方面(信息内容)搜集信息,需要什么载体类型的信息,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填写小组信息需求表,为下节课搜集信息做好准备。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分析章导言,得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师生总结: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总结。
选择信息来源:总结不同来源信息的特点,并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载体:学生总结不同载体信息的特点,并根据信息内容选择信息载体。
确定信息内容:登陆校园网论坛,学生发帖子说明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教师将论坛中的信息汇总到需求表,师生概括总结信息内容。
教师将整理后的需求表发送到学生机。
教学流程框架
2002年冬,云南景谷县永平镇一带的傣族村民一夜之间沸腾了:百年未遇的野象突然走出深山,来到了村镇。 野象用长鼻子勾下了房瓦,弄死了鸡,糟蹋了芭蕉,踏烂了庄稼,踢伤了村民……
村民们很是不解:这些野象到底有多少头?为何要走出森林伤害人?它们还要在此待多久?当地政府成立了一支考察队,赴野象聚居的深山揭开这些谜团。
原来,是盗猎分子的大肆捕杀,使
野象惊恐万分,无耐只好冒险来到人类
的聚集地,干涉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由此看来,这场人象之争的罪魁祸
首,还是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制作“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信息需求表。
请阅读教材第7页的章导言,思考在“营养与健康”主题活动中高一(3)班各小组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并将下表填写完整。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来源
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
信息价值的判断
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中,你要搜集哪些资料?
请登陆校园网论坛(172.16.0.200),在“保护野生动物”主题中发帖子,说说你要获取哪些信息?
为达到好的宣传效果,根据信息内容,你会选择什么载体类型的信息?
请阅读教材第8页信息需求的确定。
形 象
生 动
直 观
准 确
客 观
特 点
视 频
声 音

数 据
文 本
信息载体
各类载体信息的特点:
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需要的信息?
哪些信息来源更合适、更有效、更可靠?
请阅读教材第9页信息来源的确定。
纸质媒介 电子媒介 人 事物
辞典
百科全书
报纸、杂志
专业文献
日志、传记
电话薄黄页
…… 广播、电视
电子百科全书(e-book)
因特网网站
光盘(DVD、VCD、CD)
录像带、录音带…… 专业人士
知情人
当事人
朋友
老师
同学
…… 公共场所
各类活动、会议
事件现场
感官直接接触到的具体事物
……
优点:全面系统
不足:查找费力 优点:生动直观
不足:需要设备 优点:灵活方便
不足:主观片面 优点:直观 真切
不足:表面 零散
不同来源信息的特点:
要获取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可用来源: 纸质媒介:报纸、杂志、野生动物专业书籍
电子媒介:电视、网站
人: 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
事物: 野生动物相关会议、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
可靠信息来源:野生动物专业书籍
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
野生动物专题网站
小组信息需求表:
组长 组员
主题 信息需求 信息来源
信息内容 信息载体
文本 数据 图 声音 视频
事实材料 观点 ……






正如马克思所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计划、找准方向。好的计划、正确的方向让我们事半功倍。
通过本课学习,大家知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按照这一过程获取信息就会避免走弯路。设计一张信息需求表,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有效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同学们也要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总结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不自觉地获取信息。
2002年冬,云南景谷县永平镇一带的傣族村民一夜之间沸腾了:野象来到了他们的小村。野象用长鼻子勾下了房瓦,弄死了鸡,糟蹋了芭蕉,踏烂了庄稼……
村民们很是不解:这些野象到底有多少头?为何要走出森林伤害人?它们还要在此待多久?当地政府成立了一支考察队,赴野象聚居的深山揭开这些谜团。
原来,是盗猎分子的大肆捕杀,使
野象惊恐万分,无耐只好冒险来到人类
的聚集地,干涉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由此看来,这场人象之争的罪魁祸
首,还是人类自己!
2002年冬,云南景谷县永平镇一带的傣族村民一夜之间沸腾了:野象来到了他们的小村。野象用长鼻子勾下了房瓦,弄死了鸡,糟蹋了芭蕉,踏烂了庄稼……
村民们很是不解:这些野象到底有多少头?为何要走出森林伤害人?它们还要在此待多久?当地政府成立了一支考察队,赴野象聚居的深山揭开这些谜团。
原来,是盗猎分子的大肆捕杀,使
野象惊恐万分,无耐只好冒险来到人类
的聚集地,干涉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由此看来,这场人象之争的罪魁祸
首,还是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课后反思
1、导课选材恰当,教学流程清晰、主题明确。
2、确定信息内容环节,对学生提交的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归类汇总,教师指导不够精确。
实施新课改体会
课前 本节课
授课环境 班 级 多媒体教室
授课方式 讲授、举例 活动、讨论、交流
师生地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教师指导者
学生活动 小部分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广、参与性强
关注程度 重结果 重过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