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部编)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部编) (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3 08: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课前小测
1.1978 年 会后,党和政府决定实行 政策。
2. 改革首先从 开始实行 。
3.1984年,中共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的活力。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经济体制。
5.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 、汕头、 4个经济特区。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P42
6. 1988年, 被划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最大、最南端的特区。
7.我国形成了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 的对外开放格局。
8.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 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安徽凤阳)
改革开放
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
珠海
厦门
深圳
海南
经济特区
经济开放区
内地
世界贸易组织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1.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初步了解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情况与原因。

3.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民生活
国民生活之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的市场
五十年代,生活物资紧缺,我国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买菜要菜票,买肉要肉票,买米要米票,钱很大,一块钱可以买很多很多东西。
五十年代的娱乐生活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家家户户没什么电器,唯一的有台面的就是一台小小的收音机,人们只能通过收音机和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
五十年代的交通
五十年代,人们出门只能步行,出趟远门也只能靠走路,有事要走一两天甚至更久。这在五十年代是常有的事情。
五十年代的代步工具
自行车是当时唯一的代步工具,老式的自行车笨重又生硬,确是当年可以说最高级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大件之一。
五十年代的住房
当年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农村住房大多用单一的砖瓦累积而成,室内拥挤,设施简单。
五十年代的食品
五十年代,地瓜和玉
米窝窝头等是人们的主
食,配菜只有咸菜,过
年才有肉吃。
五十年代的服饰
当年,服装以中山装(右)
和列宁装(左)为主
五十年代三大件
在当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被称为三大件,或是三件套,这在如今看来很平常的东西确是当年最为珍贵的三样东西。

谢谢观赏

80年代的生活

我的童年和现在生活

谢谢观赏


(1)根据上述图表,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支出不断增长。
材料一:
通过流行语,思考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
50年代:成分 ,贫下中农,同志,改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锅饭
70年代:“吃了吗”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电视 报纸 广告 喇叭裤 迪斯科 打的

60年代 毛主席万岁 学雷锋 旧社会 阶级斗争 上山下乡
80年代: 经济特区 “万元户” 可乐饮料 “老土” 下海 “经商”
“弄潮儿”结婚四大件(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女排精神
90年代 下海,邓小平南巡讲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岗在就业““海归”“大哥大”“有事呼我”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炒股”“炒楼”“因特网”
2000以来 手机 网购 给力 打卡 洪荒之力 中国梦 不忘初心 人工智能 天舟一号 新时代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科技进步,科技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人民的辛勤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时代流行语:
交通 铁路
公路
民航
自主探究
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
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结合教材99-100面内容,谈谈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的发展情况,完成表格。
(2)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看着那长长的排队等待队伍,一时间让人感慨万千,
这曾经是苹果的荣光专利。如今,风水轮流转,就连
老外排队抢购的也不再是苹果,而是后来居上的华为
手机。
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希望的中学生,
你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
丰富多彩
营养均衡
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