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3 08: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6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推行大众教育、城市化及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的基本史实。 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 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
难点 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也带来负责影响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19 世纪 70 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2)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3)1820—1870 年,世界头号工业国家是哪个国家?该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入: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那么,社会的发展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3.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4.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5.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 6.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材料和教材,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每年大约增长0.5%~1%。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则低于0.5%。有的年份,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口大幅度下降,比如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 设问1:为什么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 提示: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不断,医疗卫生条件不好。 设问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人口流动的增加、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设问3:试着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提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劳动力和庞大商品销售市场。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100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等。从上世纪初至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60多起,公害病患者达40万—50万人,死亡10多万人。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教师总结: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道路…… 四、课堂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值得人类深思。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