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才中学高三语文三月阶段测验试卷
? 2020.03.17
一?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老子曰:“大音希声”,与《琵琶行》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找出不是文天祥诗的一句( ???)。(1分)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找出与儒家思想不符的一句( ???)。(2分)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C.穷天理,灭人欲 ??????????D.兼相爱,无差等
2.按要求选择(5 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一项( ???)。(2分)
A.今天天气太反常,滴水成烟,炙手可热,真是难受极了。
B.所谓开放,就是要借他山之石,师心自用,促进自我发展。
C.虽然他犯了错误,但是罪不容诛,应允许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D.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这篇文章差强人意,他终于总算过关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说:“中国从来不许忏悔”,一语道破传统道德中缺乏忏悔精神的事实。_________。此种作派流毒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纷纷走向伪圣或伪人,你也就不必感到莫名惊诧。
①隐晦事实真相,掩盖世人耳目,回避现实与人性问题与矛盾
②但是整个思想传统并没有把“自省”当成令人敬佩的品格,多数人将其看作是“自污”
③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讲“讳”的,为长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④虽然儒者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A.④③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文本,完成?3—7 题。(16 分)
①我们知道,在家庭关系中不需要正义道德,在朋友熟人乡亲关系中也不需要正义道德,而只有在陌生人之间才需要正义道德。维系前两种关系的是仁爱道德,而正因为在陌生人关系中缺乏仁爱情感(罗尔斯所谓的“相互冷淡”),才需要建立正义道德。这似乎意味着,正义道德的价值发自互利交换的动机,是因为正义对人有用、有利,我们才需要它、尊重它。这种观点曾经风靡于 17、18 世纪,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这些感觉主义者。这种观点将价值的发源归因于人的利益追求、利害感受或自爱自利。
②但是,这种观点遭到剑桥柏拉图学派和情感主义者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仅仅靠相互利益关系而无相互善意关系,不能建立正义道德;正义道德不仅发自利害感受,而且发自同情心。也就是说,仅仅诉诸利益并不能使人尊重和遵循正义道德;只有同时诉诸道德情感,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正义、热爱正义、维护正义。休谟认为正义价值的最初源头是利己的互利动机,但一旦正义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向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和灌输的过程。经这一过程,人们对正义价值的敬重和维护就不再是出于利己心,而是出于一种道德情感(同情心);人们就不再把正义仅仅视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视为就是目的本身。在休谟看来,没有正义感的道德建设(教育、灌输、启迪等),正义道德无以为存。
③而任何道德建设都是一个诉诸人们道德情感、培养人们道德情操的过程;不诉诸情感,道德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根本无法维持。情感是否是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这一点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这一点是无疑的。康德企图将正义道德的维持建立在毫不诉诸情感(如同情心、仁爱之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康德那里,助人不必是“为乐”的过程,不必怀有仁爱心、同情心、怜悯心等等;唯一需要的是对道德法则的无限敬重,这是一种出自理性的义务。康德自己也深知这种对情感的绝对排斥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故认为这是先验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是即使永远达不到也应该努力追求的彼岸。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情感的推动,人会去帮助人?单有理性是不足以维持道德的,道德必须诉诸情感。理性可以说服人,但不能打动人;仅仅诉诸理性,对
手会服输,但不会跟着你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价值竞争和冲突的时代,不同价值靠什么去赢得人?诉诸理性无疑是必要环节,但理性仅仅是提供支持的理由,若无情感置入,这种理由可能是聊胜于无。理性本身毫无生气,不具吸引人的媚力,纯粹地坚持理性,等待人的认知能力提高,几乎等于等待死亡。只有迂腐之人才会相信:真理在我这一边,因此我必胜。实际上,最认为历史规律有利于自己并且相信真理必胜、我必胜的人,最善于去争夺人心,激发情感,鼓动大众,他们决不会消极等待客观真理为其开辟道路。真理决定论在表面上的科学性蕴含着极大的号召力,可是,“科学性”一词本身就赋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
④自由主义是最讲究合理性和中立性的体系,但正因为如此,它易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被意识形态专家的鼓动、煽情所击败。不要以为自由主义就必然胜利,不要企图去等待人们认识到自由主义的真理价值,如果自由主义者不去战斗,它完全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自由主义所坚持的价值与其他意识形态所坚持的价值处于竞争之中,坚持自由就意味着可能损害平等,坚持个人主义就意味着有可能削弱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坚持对人权的尊重就意味着会限制国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因此,反对自由主义的对手们是不会在竞争中服从什么理性,他们所服膺的是情感。同理可知,没有对自由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就不会有自由。自由是一种价值,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值,若没有情感注入其中,就不可能实现她,捍卫她。只有热爱,才会给我们以动力,不惜以生命和爱情为代价去追求她。
⑤情感可以为恶张目,也可以为善讴歌;可以为非正义煽动,也可以为正义唱赞歌。这不是在鼓吹道德相对主义,而是在指出一个严峻的事实:你不去诉诸情感,你就有可能失败。但是,话说回来,这种情感的作用也仅限于为道德增添光彩,而未必能产生真正的道德。问题是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工具理性的发达使价值的实现极有效率,包括恶的价值和不正义价值的实现也极有效率。如果失去价值理性及其所弘扬美好情感,我们这个时代就会被工具理性所窒息,会被无情的冷漠所击溃。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工具理性对人们形成健全的、丰富多彩的的价值生活不会有多少帮助,而今天的人们又过分迷信科学和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从小就被环境和教育塑造成麻木、漠然的性格,只追求事实认识,而缺乏价值倾向;没有生气,没有激情,没有血性,少有感受性和良知判断力。殊不知,如果不能激发和调动全体国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所增加的也许只是作为生活数量的财富,而不是作为生活质量的价值,长此以往,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发展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国家,永远只是群氓聚集的奴隶之邦,无论他树立了多少高楼大厦,无论她建筑了多少隧道桥梁。
3.简述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
4.作者论述“自由主义”的意图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强调“自由主义“价值具有合理性,值得人们付出热情、努力追求。
B.论述“自由主义“价值具有多重性矛盾性复杂性,必须谨慎对待。
C.指出“自由主义“的反对者,常常利用偏见与情感,来蛊惑人心。
D.以“自由主义“为例,论证维持道德须情感、理性两者并重的观点。
5.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情感可以作为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
B.自由主义者从不诉诸煽情来寻求支持。
C.科学并不具有完全绝对的客观性。
D.工具理性越发达,价值理性越缺乏。
6.找出与本文思想倾向一致的一项(????)。(3分)
A.爱情像两个人拉橡皮筋,受伤的总是那个不愿意放手的人。——佚名
B.热情既使人疯狂糊涂,也使人明澈深思。——沈从文
C.热情,不小心的时候,就是一个自焚的火坑。——纪伯伦
D.与其过有思想的生活,莫如去体验有情感的生活。——济慈
7.试评析文章对中国现实生活的论断。(5分)
?
?
(二)阅读文本,完成?8—11 题。(15 分)
麦
①麦子黄,登场。奶奶深深叹了口气,说,“接上顿了,饿不死人了。”我不止一年听到,几乎年年如此,不管家中有没有余粮。
②麦子站在季节的中央,饥饿的中心,麦收季节叫午季,如一天的正中央,翻过去,就是下午,就是夜晚,就是清晨。
③麦子收割前的一段时间,在若干年前的乡村,是最难熬的光阴,糊口的余粮见底,麦穗还在田中昂着头,不紧不慢地收罗阳光。饥饿若慢性的常见病,在村子里生长出长长的藤条。一天两顿或三顿照见人影的稀饭,把乡村拉成了长长的条状。
④村庄的目光纠缠在了麦地里。村里小学卧在港地的池塘里,距我所在的村子五华里,一天两个来回,都要穿过大面积的麦地,盯着麦子一天天长成,露茼了,怀穗了,扬花了,弯腰了,金黄了,饿揣在怀里,时间过得好慢。有麦地,饿不坏,麦苗可吃,青穗可吃,弯腰的穗藏着清甜的浆汁,将熟的穗子揉揉,麦粒清晰,吃进肚子,经饿。何况麦地还躲着青整整的豌豆,那是上等的美味。
⑤和麦子同时生长的是油菜,花开金黄,至今我仍不喜欢,花和荚进不了嘴。从油菜地里经过,花粉冲撞大脑,腿拧不动,饿更甚。
⑥头年大灾,庄子炊烟稀,一村人的希望都在麦地里。麦苗青青,长势好,眼看露茼了,却出了大事,麦田里成块成块的麦苗——被割去了。村子里的人,跳着脚骂,但也仅是骂,骂着骂着天就黑了,油灯下,奶奶对我说,救命呢,二狗家断顿了,割了麦苗煮来吃。果然,慢腾腾的阳光下,二狗一家人,脸色麦苗般,泛青。
⑦岗地麦种的少,土质不适,产量低。种下的麦分两种,芒麦和仁麦。芒麦,有长长的芒,仁麦芒短些。村里人聪明,芒麦比仁麦成熟早,救急,可打先锋。芒麦粗、燥,碾碎了,粉和麸混合,炒焦面,打麦糊,仅此而已,填上肚子的一角。仁麦是精粮细粮,磨成面,细白,怎么做,都是上好吃食。但岗上的人不会做面食,粗粮细粮,只会拎疙瘩、贴死面膜。疙瘩碗口般大小,死面膜硬如石头,但也连鼻子都吃了,填肚子过瘾。鹅卵石烧肉都好吃,麦子怎么做都劲道。
⑧麦子到家,村里人忙着去碾面,村里人不说碾,叫机面。加工厂离村子有段距离,七岁那年,我背着十来斤麦子去加工厂,队排得老长,耐心等待,轮到我天已擦黑。出面分几道,一道面雪白,二道面微白,到了三道面已发黄。日子过得紧巴,我虽小也知道麸出的越少越好。“麦割八分熟,今年割早了。”加工厂的师傅,边干活边说,一旁的天已沉沉黑。奶奶等着面下锅,奶奶舍得,拎疙瘩,贴死面膜。胀得我肚子咕咕叫。连吃了三碗面疙瘩,两个死面馍,胀得我弯不下腰身,在场地里溜了一圈又一圈。月亮很圆,野地辽阔,我第一次感到乡村的美好。
⑨麦子让乡村度过了一道道沟坎,风景般生长在丘陵的紧要处,风吹过往,日子呈现出一抹抹亮色。
⑩麦收时节,我应约去了故乡。大片大片的麦子金黄,麦子的主人是二狗,他流转了村子里的大部分麦田,种稻、种麦,做了家庭农场主。随二狗在麦田里走,麦浪滚滚,麦香一缕缕从沉穗里飘出。麦子们风度翩翩,撑开了泥土千折百叠的皱纹。排开麦子,我寻找小时偷嘴时的小路,小路更细更长了,悠悠静静的向前探去,揉了一根麦穗,麦子饱满,一咬嘣响,我说八成熟了,二狗点头称是,说已开镰了。
?晚上吃麦食,我点着要吃面疙瘩、面食馍,上了一桌子面食,饺子、千层饼、花卷儿、手擀面、面鱼,独独没见面疙瘩、死面膜。二狗哈哈笑,面鱼,千层饼是它们的升级版。
?面鱼在水中游,千层饼千层心思,果然可口。
?月上树梢,飘在麦地的中央。二狗搂着我的肩膀,说:“麦,我的恩人。”泪眼闪闪,恩人何止是二狗一个人的。
8.欣赏第③段中划线句的语言。(4分)
?
9.有人说,文章第①段是败笔,不要更好。请说出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4分)
?
10.鉴赏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分)
?
11.试分析二狗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时代性。(3分)
?
?
(三)阅读文本,完成?12—14 题。(8 分)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
(南朝梁)王僧孺
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日华随水泛,树影逐风轻。
依帘野马①合,当户昔耶②生。
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
傥过北山北,聊访法高卿③。
[注]①野马:漂浮的游气。②昔耶:生长于台阶、瓦缝等处的苔类。③法高卿:东汉隐士法真(字高卿),郡守曾请他出仕,他回答:“我将隐居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
1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从诗题“愁居”推测,此诗写于作者被纠免官期间。
B.首联中“云物善”三字,是总起,也是全诗的诗眼。
C.作者熟读老庄之书,字里行间洋溢着道家之气象。
D.真诚羡慕隐士法真,作者希望能够一睹他的风采。
1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动景与静景相结合。?????????B.远景与近景相结合。
C.写景与议论相结合。?????????D.用典与假设相结合。
14.有人说,诗题是“秋日愁居”, 全诗却无半点愁气。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
?
?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 题。(17 分)
①冯按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
②王莽末,四方溃畔,按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按,按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按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按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按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
③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按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盗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按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按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按诣行在所。帝案行斗处,知按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按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 按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④中元元年,从东封岱宗,行卫尉事。二年,帝崩,使按持节起原陵,更封杨邑乡侯。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土。六年,显宗幸鲁,复行卫尉事。七年,代阴嵩为执金吾。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⑤子柱嗣。尚显宗女获嘉长公主,少为侍中,以恭肃谦约称,位至将做大匠。柱卒,子定嗣,官至羽林中郎将。定卒,无子,国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按将季欲还其宫(????????)??????????(2)定卒,无子,国除(????????)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帝案行斗处,知按力战(????)
A.按压??????????B.考察??????????C.查办??????????D.按照
(2)使按持节起原陵(????)
A.出任??????????B.兴建??????????C.开启?????????D.搬运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
?
18.给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B.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C.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D.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19.第③段写了哪两件事来表现冯按“有方略”?(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
20.评析第④段划线句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分)
?
?
五、阅读文本,完成?21—25 题。(14 分)
民本君末论
①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②观夫乡社赛会,必择举一长,使治会事,用人理财之权咸隶□。长不足以长则易之,虽愚夫愿农,犹知其然矣;何独于君而不然?岂谓举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盘乐怠傲,骄奢而淫杀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滥纵其百官,又欲传之世世万代子孙,一切酷毒不可思议之法,由此其繁兴矣。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犹欲为之死节!
③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夫曰共举之,犹得曰吾死吾所共举,非死君也;独何以解于后世之君,皆以兵强马大力征经营而夺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一姓之兴亡,渺渺乎小哉,民何与焉?乃为死节者,或数万而未已也。
④古之所谓忠,以实之谓忠也。下之事上当以实,上之待下乃不当以实乎?则忠者,共辞也,交尽之道也,岂可专责之臣下乎?孔子曰:“君君臣臣。”又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教主言未有不平等者。古之所谓忠,中心之谓忠也。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应物平施,心无偏袒,可谓中矣,亦可谓忠矣。君为独夫民贼,而犹以忠事之,是辅桀也,是助纣也。其心中乎,不中乎?
⑤呜呼,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为辅桀助纣者几希!况又为之掊克聚敛,竭泽而渔,自命为理财,为报国。无惑乎君主视天下为其囊橐中之私产,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民既摈斥于国外,又安得少有爱国之忱。何也?于我无与也。继自今,即微吾说,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
A.也??????????B.者??????????C.之??????????D.焉
22.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B.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C.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D.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23.分析第④所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4分)
?
24.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要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本末倒置,宁有加于此者?
A.第①节的“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句后。
B.第②节的结尾。
C.第③节的结尾。
D.第⑤节的“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句后。
25.分析在第⑤段中“我”与“吾”的不同身份及其含义。(3分)
?
三?写作(70 分)
26.人活着,就必须吃饭,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最低底线;但决不能以食为天,把吃饭当作最大追求,最高极限。每一个职业,每一种身份,无论是唯真是求的学者,还是唯利是图的商人;无论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逢场作戏的演员;无论是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官员,还是寄生于家庭、尚不能独立的学生……都应有不能失去、也不能混淆的底线与极限。
——这句话引导我们思考:在这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如何做好一个人?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900 字。
进才中学3月测试语文答案(2020.3.17)
一? 积累应用(10分)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分)?(2)(D)(1分)?
(3)(D)(2分)
2.(1)(D )(2分)? (2)(D)(3分)????????? ????????
?????????????????????????
二? 阅读(70分)
(一)(16分)
3.(2分)提出与第1段相对的观点:既要注重利益,又要注重情感,才能建立正义道德。(1分)为文章进一步发展、在下一节提出“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的观点做铺垫。(1分)
4.D(3分) ???5.C(3分) ????????6.D(3分)
7.(5分)中国现实:工具理性太发达,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太缺乏(2分)。这个观点针砭现实,点到要害/富有启发性(1分)。社会上此类现象众多,如政治冷漠症严重,对公共事物缺乏热情;重视经济建设,忽略人文精神;崇拜理工男,嘲笑文科生等等(列举新例1分)。指出危害或强调要两者并重(进一步分析1分,应该还有其他思路,不一一列举)
?
评析:评+析
1.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叙述/描写……内容,赞美了/批判了……,表达作者……态度/情感)
2.评价,作者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有价值/无价值——启发、鼓舞、积极
3.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当下是什么情况,解决意义
4.接下来,我们是否针对问题进行相应解决措施。
?
(二)(15分)
8.(4分)把麦子比拟为人,生动形象写出麦子还没有成熟时器宇轩昂的模样(1分),“不紧不慢“一词反衬出饥民渴望麦子早点成熟的急躁心理(1分)。 ? ? ? ? ? ? ? ? ? ? ? ? ? ? ? ? ? ? ? ??
9.(4分)败笔。开头太直白,让文章缺少韵味(1分)。①段与②段在时空上是先后错位(1分)。①段与随后的②③④没有紧密联系(1分)。①与整体内容重复(1分)。
不败。给整体文章确定叙事的基调(1分)。简练概括本文要写的内容(1分)。与结尾的内容构成对比或呼应(1分)。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1分)。
10.(4分)⑧段写吃饱了的我心旷神怡,突然发现乡村的风景美好(1分)。⑨是⑧段内容的延伸与扩展(1分)。又是文章的转折段落(1分)。由此顺理成章写到农村改革后的幸福生活(1分)
11.(3分)
曾经因偷割麦苗,被乡亲们咒骂,又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同情(1分),因为他本质不坏,都是饥馑或那罪恶的时代所惹的祸(1分);农村改革后,他勤劳致富,成为受人敬重的农场主,也是拜时代所赐,通过他,可见时代的巨大进步(1分)。
?
(三)(8分)
12.D(2分) ?????13.B(2分)
14.(4分)不同意(1分)。被纠而愁居,作者闲居山林,诗中全是孤寂清幽气氛,并没有一般田园诗的喜悦或隐逸诗的宁静淡泊(1分)。“依帘野马合,当户昔耶生”已写出他自己觉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寂寞闲愁(1分)。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故作精神超脱,不愿意在朋友面前流露哀愁(1分)。他有意夸张所居环境的美好,以忽悠朋友来拜访自己,可见他是真有寂寞忧愁(1分)。原本是被贬,不得不“禁居”,却自比为超脱官场的隐士,可见他的牢骚不满(1分)。(给满4分为止)
同意(不给分)。理由分析言之有理者,一条一分,给满2分为止。
?
(四)(17分)——15分/(满分)
15.(2分)(1)携带/带领 ?(2)封地
16.(2分)(1)B ?(2)B ??
17.(6分)我年老的父母(1)幼小的弟弟都在贼人城里,今天帮助(1)你(1),尚且(1)没有考虑(1)他们(1),还讲什么财物呢?
18.D(3分)
19.(2分)①寡不敌众不硬拼????②赦免叛贼作耳目?
20.(2分)真实记录冯按任用奸官的过错(1分),秉笔直书,不为贤者隐,让传主形象更加可信(1分)
?
五、(14分)
21.D(2分)
22.D(2分)
23.(4分)
方法1诠释论证(1分)。作用:作者强调上下彼此“诚实“为忠,是上下通用语言,不能是上对下的单向度用语;”忠“是中心中央无偏的意思,辅助独裁暴君,不能为忠(1分)。
方法2引用论证(1分)。作用:作者两次反其原意活用儒圣孔子的话,强调君臣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1分)
24.C(3分)
25.(3分)“我”即全文中反复提到的“民“,是在”生民之初“举荐领导人的原始居民;也是忍受君王暴政不知反抗的愚民百姓;还是被排挤在政治事务之外,对国事漠不关心的市井小民……(答对任意1点,得1分);”本段的“吾“ 即作者本人,已经清醒认识到专制独裁制度的危害,(1分),并且坚信人民一定会觉醒,不再为独裁统治尽忠卖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