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第二中学
课例名称
呼吸的过程
教师姓名
顾红霞
学段学科
七年级下册生物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第三章 第一节第二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人体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4.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技能性目标:
1.尝试人工呼吸的方法,将肺通气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制作“膈的运动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演示装置”。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的方法,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肺通气和体内气体交换是完成呼吸全过程的重要步骤
教学难点:肺通气和气体交换的知识及概念,呼吸全过程。?
学情分析
虽然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学生对体循环、肺循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氧气究竟是如何从外界的大气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放到外界大气中的双向过程还不是很清晰。该节课是在学习血液循环、肺通气的基础上,对氧气、二氧化碳在外界、肺泡、肺泡毛细血管、心脏、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中流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
呼气和吸气时胸廓的变化情况,涉及到物理学中容积与压强的关系,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所以理解本部分知识有一定困难。教师应尽量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容积、压力差的变化关系。
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而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需要,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结合本节内容我主要先择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各种组织对学生都是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书本知识感性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较抽象的知识降低难度,从而合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得到提高。?
2、集体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共同完成表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总结的能对于学法是根据孩子年龄特征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物学科的要求,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观察法:组织的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标本,图片的机会,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加深对人和动物,植物常见组织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学习以达到学习目标,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3、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深化知识。力、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是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理解呼吸的实质。肺通气是人体呼吸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由于习惯上人们容易认为吸气引起胸廓扩大,呼气使胸廓缩小,因此在《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的“身边事”中提出了“吸气—扩胸、呼气—缩胸”还是“扩胸—吸气、缩胸—呼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做实验,体会胸廓的变化是如何引起肺的张缩并导致吸气和呼气的,理解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关系。通过分析在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与其周围毛细血管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小,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来确定气体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方向,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播放呼吸的全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呼吸的全过程。
教学环节二:讨论学习,构建新知
学习任务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0页最后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的概念。
2.呼吸包括哪四个环节?结合板书上的图解分析其中哪些环节是学过的?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实现的,为什么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在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那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
教师喷香水,闻到香水味道的同学举手,学生依次举手,解释现象:先举手的同学先闻到香味是因为香水浓度高,然后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直到整个教室中都能闻到香水的味道,即平衡为止。所以,气体的扩散作用即气体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52-P53第一自然段,理解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看微课,《肺内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请同学用箭头和不同颜色的粉笔去划出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三个环节我们已经学会,那么还剩第一个环节----肺通气。
1.什么是肺通气?(通过阅读,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概念。)
重点强调:
该过程的气体交换发生在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肺与外界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呢?
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运动就要有骨骼和肌肉的参与。
有哪些骨骼和肌肉的参与呢?(看微课)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参照书P52的图3-8,模拟演示膈的运动与呼气、吸气的关系。(学生自己制作的)
通过模型我们发现肺的扩张和收缩都不是主动进行的,那么与什么有关呢?(看微课)
这个模型只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是怎样进行的呢?
学习任务三:
阅读课本P51第一自然段,思考在吸气和呼气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结构的变化,理解呼吸运动。
所以,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整个这四个环节就是呼吸的全过程。
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概念拆解:人体由细胞构成,即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所以我们吸进来的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里。
组织细胞需要氧气做什么?
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各种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
即: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学习任务四
阅读课本P53最后三个自然段,请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说出理由:
1.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肺泡的数量增多,增进肺通气能力。( )
2.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
3.小明测三次肺活量,分别为3200ml、3300ml、3500ml,所以小明的肺活量应取他们的平均值。( )
4.进入菜窖之前,我们应该将菜窖盖打开通风或用然着的蜡烛做测试。( )
5.煤气中毒是由于人吸入二氧化碳造成的。( )
总结:易混淆概念的区分,即呼吸、肺通气、呼吸运动。
呼吸的全过程。(速背)
考考你:呼吸过程的四个环节。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对于胸廓,气压,呼吸运动啊,气体的扩散啊,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学习这一章内容如果教师不好好备课和设计的话基本上算是囫囵吞枣。这种状况,对于当时的学习是不利的。在教学的设计上,本节课我打破了书上的教学过程,自己按照重难点一一突破并且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高效的完成的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听见录屏软件中我的声音的时候学习兴趣高涨,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去看视频。我个人认为有两个优点:一,将学生感受和动画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呼吸运动的全过程。二,以小组合作和及时反馈练习,目的性强。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练习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