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的获取——视觉》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开始了神经系统的学习,《视觉》与神经系统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在神经系统的开章学习视觉,首先就要明确整章的教学内容,梳理章节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清晰的学习提供一条主线,让学生学起来有抓手。 将神经系统中人脑的工作原理和电脑的工作原理想类比,用熟悉的内容去帮助理解新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有效性教学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抽象为生动形象,降低难度,缩短时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
“视觉”这节课是冀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是神经系统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为学习神经系统的反射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2)理解并尝试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知道近视、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办法。
(4)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1)视觉的形成。
三、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状况。从其思维特征来看,尽管抽象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简单、认知水平低,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用类比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去理解难懂的抽象的内容。
视觉是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学的重点,难度较大,尤其是凸透镜的知识是初二的物理知识,初一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还不能象上物理课那样系统的讲解,所以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比,化难为易。
从其学习动机来看,求知欲强、问题意识强,愿意动脑思考,所以教学中以探究为线索,通过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从其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易于外露,乐于表现自己,为此,课堂教学中应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从其情感特征来看,他们重感情、讲友谊,很容易与教师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在喜欢我的基础上更加喜欢学习生物学。
四、教学过程:
开章利用与电脑的类比,介绍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整章有整体的认识,明白为什么要在开章学习视觉,同时渗透反射弧的组成,为后续神经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直入主题,明确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自主探究,认识眼球:
下发导学案和眼球模型,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及文字介绍,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探究教材中没有的角膜,虹膜瞳孔的作用,以及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5分钟后通过回答课件显示的眼结构示意图订正导学案习题,同时检测学生自学结果,进一步探究进出电影院时,人瞳孔的变化,及视近物和远物时晶状体的变化。补充折射的概念及眼球中的折光系统,为视觉的形成打下基础。
实验演示,形成视觉:
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看见物体的原理是因为物体在发光或者反射光线。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搭建视觉形成的过程。在一系列知识的铺垫下,引导学生顺利成章的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借助动画演示视觉的形成,加深学生的印象。具体实例引领学生思考视觉形成的条件,促进学生的思考,挺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联系生活,健康用眼: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性教育。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了解近视带来的不便,带领学生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对比了解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利用动画直观认识近视远视的成因,同时让学生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最后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
课堂小结,习题巩固:
动画,逐条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伴随习题的考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新知。
学生稍有接触胶卷相机,结合习题,对照“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卷
脉络膜——暗室的壁
瞳 孔——光圈
五、板书设计:
光线
眼球的结构: ↓
巩膜 、 角膜
↓
脉络膜、虹膜、瞳孔
↓ (房水) 折光系统
眼球壁 晶状体
↓ 内容物
玻璃体 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 ↑ 传导神经冲动
视网膜(形成物像) → 视神经
产生神经冲动
八、反思、总结:
本节课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及信息技术手段。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困倦的状态,思考问题比较迟缓,学习积极性也略差,总体来说教学效果一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注意设置更多的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同时继续探索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