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十九) 人造卫星上天
A级—学考达标
1.(2019·聊城高一检测)如图是某位同学设想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卫星发动机关闭),其中不可能的是( )
解析:选D 人造地球卫星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所以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地心,A、B、C正确,D错误。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D。
2.(2018·浙江6月学考)如图所示为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所画草图。他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若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若不计空气阻力,这个速度至少为( )
A.7.9 km/s B.8.9 km/s
C.11.2 km/s D.16.7 km/s
解析:选A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v=
7.9 km/s。
3.(2019·泰安高一检测)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v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
A. B.
C. D.gr
解析:选C 由题意v1== ,v2=v1= ,所以C项正确。
4.(2019·全国卷Ⅲ)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A.a金>a地>a火 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 D.v火>v地>v金
解析:选A 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
由G=ma得向心加速度a=,
由G=m得速度v=
由于R金所以a金>a地>a火,v金>v地>v火,选项A正确。
5.如图所示,三颗人造卫星正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B.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
C.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D.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
解析:选D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必须与地心重合,所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选项A、B错误;同步卫星位于赤道的上方,可能的轨道为a,选项C错误、D正确。
6.(2019·临沂高一检测)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利用一箭双星技术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到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A、B,它们在同一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A的质量大于卫星B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大小都是7.9 km/s
B.它们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它们的周期不一定相等
解析:选C 由于F=G,且A的质量大于卫星B的质量,故FA>FB;由G==ma=mr,可知v=< =7.9 km/s;由a=,可知两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由T=可知两卫星的周期相等。综上分析,C正确。
7.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
A.TAEkB
C.SA=SB D.=
解析:选D 根据G=m2r知T=,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所以TA>TB,故A错误;由G=知:v=,所以vB>vA,又因为质量相等,所以EkB>EkA,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行星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C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D正确。
8.(2019·菏泽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一宇航员静止(相对空间舱)“站”于舱内朝向地球一侧的“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此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B.空间站的运行速度一定等于7.9 km/s
C.宇航员与“地面”之间无弹力作用
D.若宇航员将手中一小球无初速(相对于空间舱)释放,该小球将落到“地”面
解析:选C 宇航员靠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7.9 km/s是第一宇宙速度,是贴着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小于7.9 km/s,故B错误。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零,故C正确。宇航员相对于太空舱无初速释放小球,小球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
9.恒星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成为恒星世界的“侏儒”——中子星,中子星的半径很小,一般为7~20 km,但它的密度大得惊人。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1.2×1017 kg/m3,半径为10 km,那么该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多少?(G=6.67×10-11 N·m2/kg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它表面卫星的环绕速度,此时卫星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是中子星的半径,且中子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充当卫星的向心力,由
G=m,得v= ,
又M=ρV=ρπR3,
解得v=R
=1×104× m/s
=5.8×107 m/s=5.8×104 km/s。
答案:5.8×104 km/s
B级—选考提能
10.(安徽学业水平测试)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对接后,其组合体在离地面高度约为380 km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 000 km,将组合体和同步卫星的运动都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则组合体的( )
A.线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B.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解析:选C 根据G=m可知v=,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故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组合体的线速度,A错误;根据公式G=mω2r可知ω=,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故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于组合体的角速度,B错误;根据G=mr可知T=2π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故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组合体的周期,C正确;根据G=ma可得a=,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故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组合体的向心加速度,D错误。
11.(2019·宁德高一检测)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下表,火星和地球相比( )
行星
半径/m
质量/kg
轨道半径/m
地球
6.4×106
6.0×1024
1.5×1011
火星
3.4×106
6.4×1023
2.3×1011
A.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
B.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解析:选B 火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mr=ma知,因r火>r地,而=,故T火>T地,选项A错误;向心加速度a=,则
a火<a地,故选项B正确;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火=,代入数据比较知g火<g地,故选项C错误;地球和火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
v地= ,v火= ,v地>v火,故选项D错误。
12.(2019·滨州高一检测)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已经启动多年,同学们也对月球有了更多的关注。有同学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解答:
若用g表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用R表示月球的半径,用h表示“嫦娥一号”卫星在环月圆轨道上离月球表面的距离。
(1)试写出“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环月圆轨道后,运行的周期的表达式,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2)在月球上要发射一颗环月卫星,则最小的发射速度多大?
解析:(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R+h)
由G=mg,可得T=。
(2)在月球表面附近mg=m,得v=。
答案:(1)见解析 (2)
课时跟踪训练(十八) 天体质量的计算
A级—学考达标
1.(2019·枣庄高一检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做了一项伟大的实验,他把这项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在这个实验中首次测量出了( )
A.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B.地球的公转周期
C.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D.引力常量
解析:选D 在这个实验中首次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选D。
2.地球可近似看成球形,由于地球表面上物体都随地球自转,所以有( )
A.物体在赤道处受的地球引力等于在两极处受的地球引力,而重力小于在两极处的
B.赤道处的角速度比南纬30°大
C.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两极处大
D.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提供向心力的是重力
解析:选A 由F=G可知,若地球看成球形,则物体在地球表面任何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都相等,此引力的两个分力一个是物体的重力,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在赤道上,向心力最大,重力最小,A对。地表各处的角速度均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B错。地球上只有赤道上的物体向心加速度指向地心,其他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均不指向地心,C错。地面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D错。
3.(2018·浙江4月学考)土星最大的卫星叫“泰坦”(如图),每16天绕土星一周,其公转轨道半径约为1.2×106 km。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 )
A.5×1017 kg B.5×1026 kg
C.7×1033 kg D.4×1036 kg
解析:选B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mr,得M=。代入数据可得M=5×1026 kg(能估算出数量级即可)。
4.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A. B. C. D.
解析:选B 根据N=mg,得g=,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g,解得:M=,故B正确。
5.(2019·泉州高一检测)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行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恒星的质量为
B.行星的质量为
C.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
解析:选B 由G=m=mr得M==,A对;无法计算行星的质量,B错;r===,C对;a=ω2r=ωv=v,D对。
6.(2019·德州高一检测)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在全球七大城市同时发布由“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到位于室女A星系(M87)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的照片,如图所示。若某黑洞半径R约为45 km,质量M和半径R满足的关系为=,(其中c为光速,c=3.0×108 m/s,G为引力常量),则估算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
A.1010 m/s2 B.1012 m/s2
C.1014 m/s2 D.1016 m/s2
解析:选B 黑洞实际为一天体,天体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与该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对黑洞表面的某一质量为m物体有:G=mg,又有=,联立解得g=,代入数据得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1012 m/s2。故B正确。
7.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月球的质量为m,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等于( )
A. B.
C. D.r3
解析:选B 由mg=G得g=;又m·r=mg得g=r,故选项B正确。
8.地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可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
A. B.
C. D.
解析:选A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对处于地球表面的物体,有mg=G,又地球质量M=ρV=πR3ρ。代入上式化简可得地球的平均密度ρ=。
9.(2019·泰安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是月亮女神、嫦娥1号绕月亮做圆周运动时某时刻的图片,用R1、R2、T1、T2分别表示月亮女神和嫦娥1号的轨道半径及周期,用R表示月亮的半径。
(1)请用万有引力知识证明:它们遵循==k,其中k是只与月球质量有关而与卫星无关的常量;
(2)再经多少时间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3)请用嫦娥1号所给的已知量,估测月球的平均密度。
解析:(1)设月球的质量为M,对任一卫星均有
G=mR
得===k(常量)。
(2)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有-=π
解得t=。
(3)对嫦娥1号有G=mR2
M=πR3ρ
解得ρ=。
答案:(1)见解析 (2) (3)
B级—选考提能
10.[多选]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它是嫦娥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嫦娥四号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绕月周期为T。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出( )
A.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B.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速度为
C.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D.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速度为
解析:选AD “嫦娥四号”绕月运行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解得:M=,月球的平均密度为:ρ===,故A正确,C错误;月球表面任意一物体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则有:GM=gR2,“嫦娥四号”绕月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得:v=,联立解得:v=,故B错误;“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速度为v=,故D正确。
11.假设某小行星的半径为r=16 km。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
A.400g B.g
C.20g D.g
解析:选B 由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G=mg,又M=πR3ρ,得g=,则==,即g行=g,故B正确。
12.有的天文学家倾向于把太阳系外较小的天体叫做“矮行星”,而另外一些人把它们叫作“小行星”,谷神星就是小行星之一。现有两个这样的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1和r2,求:
(1)它们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之比;
(2)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
解析:(1)设太阳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两天体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之比==。
(2)两天体绕太阳的运动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有G=m2r,
所以,天体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2π ,
则两天体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之比=。
答案:(1) (2)
课件35张PPT。
“课时跟踪训练”见“课时跟踪训练(十八)”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课件42张PPT。
“课时跟踪训练”见“课时跟踪训练(十九)”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