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文帝杨坚 发展措施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③为后来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二、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从605年起
人物:隋炀帝
条件
(1)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2)经济基础:经济发展繁荣,有一定的实力支撑
(3)自然条件: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运
河
风
光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考 1、隋文帝在位20多年里,经济繁荣,
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为基础。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注 重 门 第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文帝废止前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凭才学做官 隋文帝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制度。隋炀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①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意义: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科举制诞生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共存37年。思考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隋炀帝的暴政本课小结:2.隋朝统一全国 3.开通大运河4.开创科举制1.隋朝的建立5.隋朝的灭亡隋朝
(581年-618年)请思考: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581年 B. 587年 C. 589年 D. 618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北京 B. 西安 C. 洛阳 D. 南京
3、隋朝的都城是
A.洛阳 B. 开封 C. 长安 D. 建康
4、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5、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王朝是
A.南朝 B.北朝 C.隋朝 D.唐朝
ACCAC6.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7.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8.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DDB9.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10.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11.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长安,依次要经过的几人工河是( )①广通渠②永济渠③通济渠④白渠⑤江南河⑥邗沟
A.②③⑤⑥ B.④③②①
C.⑥④①⑤ D.⑤⑥③① ADD11、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完成下列各题。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年开始开凿的?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大运河共分几段?连接了哪几大河流?
3、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4、对大运河做出评价。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
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
朝的灭亡。 隋朝大运河涿郡(今北京) 洛阳余杭(今杭州)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隋炀帝龙舟模型隋炀帝南巡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正确看待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