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21:53: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大厂第二回民中学 八 年级语文多元互动导学案
主备人 张宏宇 审核人:年级语文组 上课时间:2020年 3 月
班级: 主讲人: 课型:新授课
课 题 被压扁的沙子 课时:6课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辅备栏内请老师们根据学情补充各自的教法,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辅 备
【导预疑学】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重点及难点】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重点】 二、课前预习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恐龙无处不有》内容回顾 文章的说明内容是什么?告诉人们什么科学道理? 【导问研学】 研学活动一:筛选信息,理清结构 1. 本文的标题是《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的沙子”指的是 ____ ___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 __。 2. 文中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分别是 和 。 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写出起止词句,中间用省略号代替即可) ① 。 ② 。 3. 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介绍“撞击说”和“火山说”及研究地球生物大灭绝原因的深远意义。 第二部分(7—17):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证明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研学活动二:梳理思路,明确顺序 1.斯石英有怎样的性质? 2.斯石英的这些性质与造成恐龙灭绝的的撞击说、火山说有什么关系? 3.阅读7—17段梳理科学家的证明思路。 科学家发现:普通沙子在超高压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或在高温下加热30分钟,也将变成普通的沙子。) 经过推断,得出结论: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举例证实:亚利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发现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在6500万年前形成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当时也曾有过一次巨大的撞击。 由此推理,得出最终结论:这些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撞击,而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因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活动小结】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 研学活动三:品析语言,学会赏析(准确、幽默) 下列语句是作者在两篇短文的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即非常纯的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产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导评促学】 一、辨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1.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二、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2.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 3.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4.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5.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明确:“似乎”“肯定”在这里一起运用不矛盾。“似乎”是一种猜测的语气,“肯定”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之所以用“似乎”,是因为作者没有亲眼看见斯石英出现在地壳深处,只好用猜测语气。之所以用“肯定”,是因为根据科学推理,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备巨大压力,而巨大压力存在于地壳深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知识回顾 观看直播视频,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观看直播视频,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说明文阅读 考点训练 课堂交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