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风云
——《北宋的政治》
【课程标准】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重武轻文的特点。
2.分析重武轻文特点的形成与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北宋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理解重武轻文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正确评价重文轻武的影响。
【德育目标】 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
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知识网络线索】
步骤一:自学教材,并在书上标记出下列问题
(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1.建立:时间_______、人物_______(宋太祖)都城________,事件—陈桥兵变
2.统一: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消除唐末以来________的积弊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掉兵权分开);3.调换军队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中央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的臃肿
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派_______担任州县的长官,实施____________,频繁调动;2.设置_________分割知州的权力;(行政。)
3.取消节度使________的权力;4.设置__________把地方財赋收归中央。(经济)
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冗官。
影响:宋朝把_____________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__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①宋太祖重用________掌握军正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_______、提升________地位的政策,使_____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②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________,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______。(宋朝如何发展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记住。)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
弊端(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步骤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根据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措施,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二)从唐朝的重文尚武,到五代十国的重武轻文,到宋朝的重文轻武,你认为治理国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步骤三:解惑释疑,成果展示
(一)将经过小组互学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解答。
(二)上一环节问题全班展示。
【明师点睛·史料拓展】
北宋的经济
科技成就,我们所说的中国对世界在科技上的影响主要是四大发明,虽然不止这四大发明,但这四大发明是典型的,这四项发明中除了造纸术以外,其他三项在技术上的关键点或是向世界的传播,都发生在宋代。
接着我们就看一下宋代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首先在这个时期都市十分繁荣,工商业有很大进步,这些方面当然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所取得的。在宋人的笔记里就提到,当时很多人都喜欢到城里来买东西,为什么要到城里来买东西呢?因为城里有很多名家,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牌子、老字号。所以很多人都会来城市里面做买卖,或者采购。当时不仅仅是工商业的经营方式有变化,这种变化还渗透到了社会上的各个方面。《清明上河图》中画了这样一个铺面,他的牌匾上写着“赵太丞家”,实际上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一户人家,“赵太丞家”前面有一个门面店铺,这个店铺是一个药店。这个赵太丞是什么意思呢?太丞实际上就是太医,这一户人家可能在某一代出过一个太医,从此他们家就一直打着这个招牌来做这个药铺,这个药铺前还有几个人等着给人把脉、开方子、抓药。门前有一些帘子,写着一些当年的广告词,这些广告词有些已经模糊不可辨认了,但有的我们还能认得出来,像左边的这一栏写着“治酒所伤真方季香丸”。我们一看这个就可以想到,宋代可能是一个应酬很多的朝代,这个药店专门治喝酒喝多了,伤肝伤肾的。右边的一栏写着“太医出丸医肠胃病”。这些就跟我们现在的一些广告一样。
在当时的开封,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店家,还有卖书的,但是它跟现在的新华书店不一样,是前面卖书,后面刻书。举个例子,有本刻出来的书,最末的一页除了内容后面还有一行字,写的是“钱塘包寻书字”,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刻板印刷。刻板印刷先把要印刷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反着贴到桃木板上,刻工按着这个板去刻,刻出来后才可以印刷。所以这个书好看不好看跟写字的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这个抄写的人的贡献和知识产权,会把这本书是谁抄写的也印在上面。还有一些书,也会印上刻工的名字。比如有一条写着“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间纸马铺钟家印行”,这个就是告诉你这个书是在什么地方印的,这里不但卖书而且刻书,如果觉得书刻的还不错,你也可以到我这里来刻。这等于给了这些读书人一个路线图,告诉他们这个书店也是印刷厂,其实也就是一个广告。而他这个广告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刻书的书铺原来是纸马铺。纸马铺就是做纸车、纸马的地方。而这些纸车、纸马都是清明节给祭奠先人烧用的东西。这个店铺原来就是干这个的,现在因为他的纸多,就用来印书了。但是又怕别人不知道纸马铺还能刻书,所以他在自己店铺印的书后面都打上了这个广告。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印书业集中的杭州,包括四川等地也是如此。南宋有一部书叫《东都事略》,这本书印出来之后,目录页上有两行字,写着“眉山陈水人宅印行,以审上司勿许复版”,意思就是说,这本书是我们家刻的,已经在上司家挂了号,不允许照着我的样子去刻,这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另外还有一些小广告,但广告虽小,技术含量却也不低,有一个小广告的版,现在还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那是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卖各种各样的针,你到哪儿去找这样的针呢?广告上面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就是说这个上面有一个注册商标,是他的logo,画着一个白兔,白兔手里拄着一个拐棍,实际上他不是拐棍,而是一根针,告诉你凡是有这个标志的就是他们家的针。那为什么要去买他们家的针呢?底下有一个说明,说“收买上等钢条”,也就是说用材特别好,另外他是“造工细真”,也就是说做工非常好,下功夫造的针。就是这种广告的意识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经营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师点睛·易错易混点】
(一)北宋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只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
(二)北宋的重文轻武的武指的不是军队是将领,宋朝很重视军队的建设。
【明师点睛·学法点】
(一)看地图学历史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各种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历史地图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现了文字那已达到的效果,与课本相辅相成。同时,地图能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力。本课中通过读《北宋疆域图》和《北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图》,可以很明确看到北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的策略和北宋没有统一全国只是局部统一。
(二)表格法学历史
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学生便于比较学习。
【明师点睛·趣味点】
宋朝:成也重文轻武,败也重文轻武
在中国五千年浩荡历史中,宋朝其实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它的文学风气蓬勃发展,将“诗余”也就是词发展到了巅峰,同时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纸币,百姓的日常娱乐生活继承了唐朝开放之风,达到了空前的活跃状态。而在朝堂之上,在宋之前的朝代是皇帝不好做,在宋之后的朝代是臣子不好做,因此宋朝可以说是君臣博弈之间的转折点。这个朝代是隋唐宋元明清中唯一一个较为分裂的朝代,北边时常受到西夏、金国、辽国的侵扰,西边毗邻吐蕃,南面还有大理国等潜在导火索。与此同时,宋朝的羸弱也让许多生在这个时代的文臣武将感到奇耻大辱——“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宋朝的风气就是重文轻武,那么宋朝的重文轻武,其根源是什么呢?又有何利弊呢?
要说一个朝代的风气来源最重要的要追溯到开国的两三个皇帝身上,毕竟他们奠定了整个朝代的基调。众所周知,晚唐末年基本上是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五代十国这一乱象的产生。要说这五代十国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乌合之众的闹剧。对比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乱世: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无一不是出了不少名将名臣,而五代十国很难看到成器的将领或者谋士。这个时期典型就一个字:乱!并且国与国之间会互相倾轧、背叛、十分的自私自利。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登基。一朝皇帝一朝臣,尤其新帝登基也得培养自己的班底,于是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在皇帝的任命下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军权。
北宋建隆元年(960)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将要对周不利,宰相范质也来不及分辨消息的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在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驿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从宋太祖登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登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说难听点就是“篡位”。等到赵匡胤登基后他就会考虑了,他都能黄袍加身胁迫柴家退位,那自己千秋之后会不会有人来效仿自己的做法夺取他赵家的江山呢。于是后面就上演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从兵制出发,彻底改革,变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这便是重文轻武的根源之一。那么这件事的好处仅仅是巩固他赵氏的政权,防止别人篡位吗?当然不止,还有更重要的是通过重文轻武的思想,他彻底将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断层和朝野上下的风气彻底肃清了一次,也再次过滤了一遍。当然弊端肯定是很明显的,在国防力量上,弱后了就注定会挨打,何况宋朝还那么富裕,典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子弟,周围的穷国不来打你打谁呢?宋朝的重文轻武其实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放在任何一个人站在赵匡胤的位置都不可能找到能够两全的办法。我们应当感谢“重文轻武”,不然我们不能见识到商品经济萌芽的宋朝,不能见到文化、思想异常活跃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