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蜜蜂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22: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蜜蜂
1.认识“超、概、逆”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生字,会写“蜜蜂、听说”等22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实验过程。
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2.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2.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们喜欢昆虫吗?你们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学生交流。)
3.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通过课前的搜集,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见资料袋)
7.简介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自幼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同桌相互学习生字词。
2.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
(2)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做实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强调: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画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学生书写。
四、课堂小结。
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做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是怎么做的。实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了解“过程”。
1.先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实验的过程。
(第2~5自然段。)
2.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们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出示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2)看到经历了那么多困难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下面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吧!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幻灯片出示句子: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巩固提升,进一步学习实验的过程。
1.学习第2至5自然段,进一步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1)实验的四个步骤中,其中有三个步骤是在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2)抽生汇报,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讨论:去掉“几乎”“大概”可以吗?
(不可以,这些词用得很准确,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是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4)说说作者边看边思考的观察方法。
(师引读,生接读:作者是一边看,一边想的,当法布尔看到——,想到——,看到——,想到——。看到小蜜蜂的这种样子,又想——)
(5)教师:作者在写实验过程中,不但写怎么做的,还写了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才能把实验过程写生动。
2.了解实验结果。
(1)法布尔等蜜蜂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从回家的路上,到跨进家门,再到天黑,最后到第二天。)
(2)找出能证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4)前两只蜜蜂和后面的十五只蜜蜂各自是怎样飞回来的?
(5)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十五只蜜蜂中的一只,途中会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互相交流。)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从蜜蜂回来时遇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吗?
(7)指导朗读: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想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1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3)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4)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四、再思导疑,感悟课文。
1.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并说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2.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1)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从课文中的“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3)看了法布尔的这个实验,你觉得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的人。)
(4)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学完了课文,同学们一定尝到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探究而不怕困难的精神。
蜜 蜂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的条件,然后创设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围绕着实验展开文本阅读,一步一步揭示实验的过程,准确的语言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学生明白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的结果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在这堂课上,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