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如何面对高考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其实质是使人获取一种能力,一种选择、接受、加工、转换输出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使人从智力(意识)、非智力(无意识),身体诸多面得以发展,而人的素质全面的发展,即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又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目前主要通过城镇里高中学校通过专门的信息技术课来实现,内容主要涉及教材所列内容。由于受硬件资源配置差异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资源利用率低,技能掌握程度差的状况。
随着2007年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的出台,首次增加的科目“1”再次为高三老师和考生所关注。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面对这个新科目还没有想到复习的好办法 。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分析
1、信息技术课难教
------教学内容要求高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突出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着重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内涵除了要包含知识、技能与素养三个层面,还应特别强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2、信息技术课模式多,选择难
实践性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特性,而现行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一般仍用纸和笔来考试。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个陌生的答题领域,鉴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就要选择多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给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选择内容,还要选择模式。
学情分析
1、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2、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
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谈版主,对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仅仅是为了娱乐,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
3、学生的信息意识缺乏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4、个性化学习需要难满足
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利,允许学生自主学习。而这对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最头疼的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得不花很大力气逐个解决。
高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都还不尽完善。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效能。一些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必须在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课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理论和技术上加以突破和创新。
下面是我对于几个点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问题
教材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灵活些,教材上有些不切合我们学生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换成我们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引出和呈现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处理内容。选材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社会问题或人与自然的问题等,或是离学生比较近的,对学生的成长有较好的影响的问题。正所谓,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完全吃透教材,理解好教材内容安排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把握好教材。
具体方式:
(1)教材+光盘
(2)运用信息技术本身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
二、解决课时少问题-----试用新型教学模式
高三学生学习紧,任务重,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自己学校实际,选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集中讲座,单独辅导教学模式
1、利用电视媒体的形式集中讲解基本知识及习题等,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解决共同的重点、难点问题。
2、对学生单独辅导
灵活选择时间,对各个班级进行分别辅导,就不同层次,不同问题的学生单独辅导。解决个体学生存在的差异问题。
二种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收益良好
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式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全面:要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几个方面。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可采用研究性学习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且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
四、各科的整合,如何答综合性题目
--------整合型教学模式
高考命题均采用综合题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学习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科目具有很强的交叉性, 要加强对知识间的融合及纵深的挖掘。
质疑其他学科知识带动、辅助本学科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淡化学科间知识的界限,使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现代社会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手段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只能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寻找出路,因此,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五、答题技巧
信息技术课纸笔考试特点:
学生解题必须基于已有的经验,在大脑中虚拟地“操作”技术工具,去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环节。:
首先,学生必须有相应实际使用经验,而非死记硬背的静态知识;
其次,学生无法用头脑原有的知识或经验直接解决问题,必须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在头脑中虚拟地构设操作步骤后,方能得出答案。
信息技术科目亟需解决的问题
1、各科教师协力才能解决课程整合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了解全部课程的知识。
2、基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科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短时间内的训练是很难见效的。
3、高考是个新事物,对于高考方向把握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