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14 《 礼拜二午睡时刻》(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物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14 《 礼拜二午睡时刻》(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22:38:42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同步导练/RJ·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 步导 练07 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创新研究课堂 课标导向自主积累互动平台课外拓展反思 文本赏析文摘精华习作点评温示提馨课时作业14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课时作业14 *礼拜二午睡时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既要提得起,又要放得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我们不要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为失去而大悲。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当然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苦闷,但不可颓废。人生路上充满着________,某一次失败是不足为怪的,何必过分去计较呢?失败后,我们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更不能________、自暴自弃,因为时间是创伤的最好疗药。善待自己吧,因为善待自己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权利。当收获成功时,我们当然可以欢呼雀跃,但不可________,因为往往骄兵必败。我们大可以尽快放下成功的花束,摒弃逆境的干扰,重新设置挑战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虽然不至于________,但我们可能收获另一个人生的成功。
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每一个生命中的音符,奋然前行。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如果成功了,那是人生的幸事;如果没有成功,那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需要一种态度 B.人生需要一种厚度
C.人生需要一种高度 D.人生需要一种长度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语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括号内要填入的是总括句。所给选项结构一致,只需判断“态度”“厚度”“高度”“长度”哪一项与文本内容契合即可。根据“我们不要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为失去而大悲”“我们当然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苦闷”“笑对人生”可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应该是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表达一种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故选A。
答案: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风十雨 期期艾艾 得意忘形 马到成功
B.风风雨雨 自怨自艾 得意忘形 立竿见影
C.风风雨雨 期期艾艾 得意扬扬 马到成功
D.五风十雨 自怨自艾 得意扬扬 立竿见影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成语辨析宜用排除法。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各种艰难困苦。根据“某一次失败”可知,第一空意指人生路上的坎坷,应选填“风风雨雨”。排除A、D两项。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第二空与“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构成递进,后面又有“自暴自弃”,故应选填“自怨自艾”。排除C项。故选B。
答案: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奋然前行。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B.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每一个生命中的音符,奋然前行。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C.笑对人生,奋然前行.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D.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奋然前行。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每一个”放在“音符”前;二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尽管……都”应改为“不管……都”。故选D。
答案:D
4.(2018年河南濮阳三模)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抬爱。
特此推荐
××中学
2018年3月19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这是一封推荐信,应符合书面语体特点。①“你校”用词不当,应该使用敬称,可改为“贵校”。②“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中“倍儿棒”太口语化,用在校方所写的推荐信上不恰当,应改为“优秀”。③“荣任”指人担任要职(多用于称颂)。此处用于本校的学生不恰当,应改为“担任”。④“大作”是称对方著作的敬辞。此处称本校学生的作品不恰当,应改为“作品”。⑤“抬爱”指抬举爱护,常用作客套话,称对方对自己的器重和爱护。该学生还没有被大学录取.使用不恰当,应改为“垂青”。
答案:【示例】①“你校”改为“贵校”;②“倍儿棒”改为“优秀”;③“荣任”改为“担任”;④“大作”改为“作品”;⑤“抬爱”改为“垂青”。
5.(2018年百校联盟5月联考)下面是某公司网上购物流程图,请写一段话介绍这个购物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题干要求“写一段话介绍这个购物流程”,既为流程,就要关注箭头的指向,注意表述的顺序。从图上来看,第一步是客户登录网上商店;第二步是查询产品信息,在这一步中,客户可以自己查询,也可以请求客户代表帮忙查询;第三步是把产品加入购物车;第四步是生成订单;第五步是公司收集到订单;第六步是确认付款;第七步是订单执行。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表述即可。
答案:【示例】客户登录网上商店,可以自己查询产品信息,或请求客户代表帮忙查询,然后将所购商品加入购物车,生成订单。公司收集到订单后,确认客户付款,再执行订单。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6—8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橘红色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一望无际、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从车窗里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和铁路平行的狭窄的小道上,有几辆牛车拉着一串串碧绿的香蕉。铁路的另一边是光秃秃的空地,那里有装着电风扇的办公室、红砖盖的兵营和一些住宅,住宅的阳台掩映在沾满尘土的棕榈树和玫瑰丛之间,阳台上摆着乳白色的椅子和小桌子。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气还不太热。
……
(见课本83页)
“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
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
6.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题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虽然作为小偷的儿子被人枪杀的事实会令任何母亲不安,然而这个经过了长途跋涉,带着已经枯萎的鲜花和唯一的女儿,来到这陌生之地看望亡儿之坟的母亲却是如此的镇静。母亲面对一切非常镇静,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7.这篇小说的手法很简单,但是读者都被这个简短的故事打动了,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篇小说的简单同样给人美丽。全篇充满了救赎的宁静,能够在读者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可敬的回忆,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8.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斐然的小说创作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记者问他“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手写一本书”时,他干脆地回答:“一个目睹的形象!”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尔克斯认为:“别的作家有了一个想法,一种观念,就能写出一本书来。我总是先得有一个形象。”他举了很多自己的例子。如他的“最好的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就是源于作者在一个荒凉的镇上看到一个身穿丧服、手打黑伞的女人领着也穿丧服的小姑娘在火辣辣的骄阳下奔走的形象。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琴声
[美]约翰·弗洛赫蒂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犯。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他。
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一定是帕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你们抓不到他的。”枪指着克里斯。
“那么,您是……”克里斯看着老人问。
“我和帕皮是老朋友。”老人答道。
克里斯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上头安排我负责这个案子,”他说道,“但我可以看出他今天不在家。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然后,他看见了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谁拉小提琴?”他问。
屋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老人答道:“帕皮。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你应该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克里斯似乎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真的呀?我也略懂皮毛。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
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平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似乎他是一位受到热烈欢迎的宾客。他小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然后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克里斯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老人开始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但帕皮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紧握着枪,冷冷地看着克里斯。
克里斯卖力地拉着小提琴,眼睛偶尔瞄上帕皮一眼。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小屋内弥漫着热情的气氛。克里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拉得这么好过。帕皮·理查兹也陶醉了,对抗的眼神变成了惊奇。枪现在已经指向地面。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哦,警官,”帕皮说道,“这是一流的演奏水平。也许您应该留下来吃饭,再给我们多演奏几首曲子。”
饭后,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享受春日的阳光。他们聊起了小提琴曲,以及住在这一带的老人和帕皮认识的小提琴手。
他们聊了一个小时,没有谁提起克里斯到这里来的原因。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最后,克里斯说道:“抱歉,我得回镇上去了。我现在住在司法办。”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说:“卡尔呢?你想逮捕他,不是吗?”声音里带着一些调侃。
“哦,不是我要抓他,”克里斯笑道,“是政府要抓他。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政府总能抓到他想抓的人吗?”老人问。
“不总是。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掉的。”
帕皮陷入了沉思。许久,他突然说道:“嗯,警官先生。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我想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然后,他沙哑着说:“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我想他明天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明天中午你在司法长官办公室等着吧。”
克里斯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道:“那么,明天中午见。”下山时,他擦去了额头上的汗。
第二天中午,当镇上教堂的钟敲响12点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
的男子,一看就知道已经在山上藏了好几天。他们正朝司法长官办公室走去。
(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故事里帕皮·理查兹是罪犯的父亲,“靠窗站,拿着枪”等细节暗示了他戒备的心态,而“枪丢到了角落里”表明他已放松了对克里斯的警惕。
B.特工克里斯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里通过他同相关人物的对话以及拉琴等核心情节,从始至终表现出他在缉犯过程中的冷静与无所畏惧。
C.在缉犯过程中,《草丛中的火鸡》以及相关乐曲的演奏,让克里斯赢得了罪犯家人的信任,并在随后的对话中改变了他们继续匿藏凶犯的主意。
D.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让特工克里斯的形象逐渐鲜明饱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也让主人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从始至终的“无所畏惧”有误,“流汗”的细节足以说明。
答案:B
10.小说中的“克里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冷静沉着,只身前往凶犯住所与其亲人周旋;②勇敢智慧,面对危险能通过察言观色发现蛛丝马迹;③富有才华,会拉出很多曲子;④友善温情,能设身处地为嫌犯着想,最终让其自首。
11.小说以“琴声”为题很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琴声推动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克里斯为抓捕卡尔而演奏小提琴;②以琴声为题,表现了克里斯在抓捕过程中的冷静、智慧、真诚与温情;③以琴声为题,赞扬了人文执法、温情执法;④以琴声为题,与缉拿犯人的故事形成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