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 同步导练/RJ·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 步导 练08 第八单元单元览要话题探讨写作素材沙之书 创新研究课堂 课标导向自主积累互动平台课外拓展反思 文本赏析文摘精华习作点评温示提馨课时作业15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课时作业15 沙之书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今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试采可燃冰的成功,( )。
这些钻井平台每一座都比城堡还要大,人站在旁边得拼命仰起头才能望到顶,其中黄色的“蓝鲸1号”尤其________。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试采可燃冰的任务后,“蓝鲸1号”钻井平台目前正在这里进行维保。“蓝鲸1号”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平台长117米,宽92.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从船底到顶端有37层楼那么高。在这座重达42 000吨的平台上,集中了27 354台设备,40 000多根管路,这么一个________能够在海上高速行驶,还能“钻”到深海开采能源,实在令大家又惊讶,又自豪。
在抵御强风暴方面,“蓝鲸”具有“________”的能力。今年夏天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遇到了非常猛烈的海上风暴,最大风力达到12级。事实证明,这个大家伙果然________,经历风暴后,继续顺利完成了开采任务。
“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实现了最大作业水深3_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_240米的好成绩。这意味着对于“蓝鲸1号”来说,就算是“钻”到地球最深点也不在话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达到了最大作业水深3 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 240米的好成绩。
B.“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 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 240米的好成绩。
C.“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实现了最大作业水深3 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 240米的好成绩。
D.“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 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 240米的好成绩。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深度”缺少定语,就不能很好地限定其对象或范围;二是搭配不当,“实现”和“成绩”搭配不当。
答案:D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B.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l号”钻井平台身上
C.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D.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承担开采任务的“蓝鲸1号”钻井平台身上
解析:这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采用兼语句式。另外用语要力求准确,“目光聚焦”不可说成“目光聚集”。
答案: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惹人注目 庞然大物 处变不惊 不负众望
B.举世瞩目 硕大无朋 处变不惊 不孚众望
C.惹人注目 硕大无朋 岿然不动 不负众望
D.举世瞩目 庞然大物 岿然不动 不孚众望
解析:惹人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这里突出“蓝鲸l号”的与众不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应用“惹人注目”。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这里形容“蓝鲸1号”的大,但没有到“无朋”的程度,应用“庞然大物”。处变不惊:比喻处在变乱之中,能沉着应付,一点儿也不慌张。岿然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此处说“蓝鲸”抵御强风暴的能力很强,二者意思皆可,但后者不可作定语,而“处变不惊”则可作谓语和定语。因此选“处变不惊”。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负”意思是“辜负”,“孚”意思是“使人信服”,根据句意选用“不负众望”。
答案:A
4.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答案:①“抛砖引玉”→金玉良言;②“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③“殷切期望”→衷心希望。
5.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实践。
②中国书法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③中国书法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沙之书
[阿根廷]博尔赫斯
……你的沙制的绳索……
乔治·赫伯特
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的最好方式。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
……
(见课本91页)
我觉得心里稍稍踏实一点,以后我连图书馆所在的墨西哥街都不想去了。
6.你认为“沙之书”可能象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数的金钱、无法挽留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浩瀚无穷的知识、让人身心俱疲的爱情等等。(答案不唯一,只要扣住“沙之书”的特性即可)
7.小说主人公“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起初好奇,然后设法得到,接着是钻研,但发现对它了解的越多,不了解的部分也就更多,于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奈,紧接着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最终选择逃避、放弃,让“沙之书”淹没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
这一变化过程既形象地说明“沙之书”的奇妙而神秘的特性,又表现了“我”乃至人类在无限强大的异己之物前不胜渺小、恐惧的心理。
8.“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一句的内在的哲理是什么?你能仿造一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在的哲理是:无限之物是由无数个有限之物组成的,每一个有限的个体因为无限的同类数量而得以永存,也因为无限的同类而容易被忽略。
仿造示例:①隐藏一粒沙子最好的地点是沙漠;②保留一颗水珠最好的办法是放入大海;③隐藏一个人最好的地点是人群。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D.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解析: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误,小说情节是虚构的。B项,并不委婉。D项,“历史画卷”“民众的必胜信念”言过其实。
答案:C
10.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1.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象(电话)的作用。既为枢纽,就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因为是“电话”连接了两人,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就更多一些,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在内容的表达上,更为自由。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