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0 *在桥边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罗贯中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艺,尊重历史,博采史料,塑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罗贯中以__________的笔触,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________,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
( )当董卓擅行废立,残杀大臣,甚至悍然害死何太后和汉少帝,随意屠戮百姓时,众大臣惶恐无计,只能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却与众不同,反而“抚掌大笑”,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这气魄,这胆略,众大臣只能自愧不如。
当董卓的猛将华雄击败孙坚,并连斩联军几员大将,众诸侯“皆失色”时,关羽________愿斩华雄,袁绍、袁术都通过地位为标准看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煽动关羽出战。
关羽一举斩了华雄,袁术仍欲以势压人,曹操却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两相对照,曹操的慧眼识人可谓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开大合 出人头地 挺身而出 特立独行
B.大开大合 脱颖而出 自告奋勇 鹤立鸡群
C.纸落云烟 出人头地 自告奋勇 特立独行
D.纸落云烟 脱颖而出 挺身而出 鹤立鸡群
解析: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宕,放得开,收得拢。纸落云烟: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巨的任务。挺身而出:意为挺直身体站出来。借以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勇敢地站出来。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答案: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袁绍、袁术都通过地位为标准看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支持关羽出战。
B.袁绍、袁术都根据地位标准看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鼓动关羽出战。
C.袁绍、袁术都根据地位标准看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支持关羽出战。
D.袁绍、袁术都通过地位为标准看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激励关羽出战。
解析:A、D项中“通过地位为标准”句式杂糅,可将“通过”改为“以”,“怂恿”和原句中的“煽动”都是贬义词,感彩不当,又由原文可知关羽是主动求战,故说曹操“鼓动”“激励”都不准确。
答案: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B.曹操的性格,是被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第一次全面展现出来的。
C.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第一次把曹操的性格全面的展现出来。
D.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使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解析:由前后文看陈述对象应为曹操,而C、D两项都用“斗争”充当主语,不合适。B项用被动句式也在强调“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
答案:A
4.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语言表达、标点及格式至少有五处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14)班向阳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担任学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此致
敬礼
××中学
2017年3月26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即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此题要注意推荐信的特殊文体。
答案:①“你校”语气生硬,应改为“贵校”(对别的学校的尊称)。②“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改为“优秀”。③“大作”是敬辞。④“垂爱”指上对下的赏识、爱护时,也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时,应用“垂青”。⑤《晨曦》,标点错误,改为“晨曦”。⑥“此致,敬礼!”应改为“特此推荐”
5.下面是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的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激励来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进而形成自觉的力。(意思对即可)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阴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又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蒙眬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地、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像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
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
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二十五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
数马车该多美!四点到八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
6.“我”对姑娘的暗恋与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者有密切联系。不是干了这份工作,就不会暗恋上这位姑娘;而“我”也因为爱她,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不认真做自己的工作,就会丢掉工作,就没有机会再暗恋她了;也是因为“我”忍痛割爱,才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工作,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爱。二者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7.“我”忍着“心碎”的痛苦工作,换来了更好的工作,作品想借此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8.设想一下,如果文中的“我”去卖笑,他会成功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放性试题,可以持不同观点,但要言之有据,合乎情理。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卖笑的人
[德]海因里希·伯尔
每当人们问起我的职业,我总感到尴尬:我这个平素以自信著称的人会变得脸红,言语支吾。我羡慕那些能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泥瓦匠”的人们,我也羡慕理发师、会计和作家,因为他们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自己职业的名称而无需冗长的解释。我,是一个卖笑的人。这一介绍必须附有说明,因为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您以此为生吗?”对这一问题我也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给予肯定的回答。
我确实是以我的笑来谋生的。我生活得并不坏,用商业用语说,因为我的笑销路很好。我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很不错的卖笑者。我笑起来和谁都不一样,谁也不具备我这样的艺术色彩。为了避开令人烦恼的解释,长期以来我一直自称为演员。然而怎奈我的表演和语言天才欠缺,使我感到这样称呼自己不符合真实情况。我主张实事求是,而事实却是,我是一个卖笑的人。我既不是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我并不使人们活跃,而是通过我的笑声使场面活跃:我像一位古罗马的将军一样地笑着,或者,像一位多愁善感的高中毕业生一样地笑着。无论是十七世纪的笑还是十九世纪的笑,我都熟练自如。如果需要,我能把各个世纪的笑,一切社会阶层的笑,各种不同年龄的笑统统表演出来。要问我怎么学的笑,其实这十分简单,就像学习修鞋一样的简单。美洲人的笑蕴藏在我胸中,还有非洲人的笑,白种人的笑,红种人的笑,黄种人的笑我都会。我按照导演的规定,发出报酬各不相同的笑声。
我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我的笑灌入了唱片,录了音,而且广播剧的导演们对我百般照顾。我心情沉重地、适度地,歇斯底里地笑着——我像一名电车售票员或者一位食品部的学徒工一样地笑着,我表演早晨的笑、晚间的笑、夜里的笑以及黄昏时分的笑,一句话,不管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只要该笑了,我都能笑。
从事这样一种职业是相当吃力的,特别是因为我精通这种感染力强的笑的艺术——这是我的特长,但愿人们会相信我的话。就这样,对于三等、四等的滑稽演员来说,我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演出的滑稽效果。我几乎每天晚上以一个敏感的喝彩者的身份坐在剧场,以便在节目效果差的时刻发出笑声去感染观众。这种笑要有分寸:我所发出的由衷的狂笑既不可太早,又不可太晚,必须恰到火候——到时候我按节目的要求爆发出笑声,全体观众就跟我一起狂叫,就这样,挽救了节目的滑稽效果。
而我呢?演出结束之后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回到衣帽间,披上大衣,庆幸我终于下了班。而在家里,经常放着拍给我的电报,诸如“急需您的笑,星期二录音”。于是,在几小时之后,我乘上一辆供暖过分的直达快车,坐在车上抱怨着我的命运。
人人都会理解,为什么我在下班之后或休假期间很少有兴趣一笑:挤奶工人,当他可以忘记奶牛时,泥瓦匠,当他可以忘记泥浆时,该是何等轻松呀。木匠家里的门常常开关不灵,或者抽屉得费牛劲才打得开。烤甜点心的工人爱吃酸黄瓜,卖肉的人喜欢吃杏仁糖,面包师不爱吃面包而爱吃香肠,斗牛者喜爱拨弄葡萄,拳击家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鼻血就会吓得脸色苍白。这一切的一切我完全理解,因为我下班以后从来不笑。我严肃得要命,有人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这也许是有道理的。
我们结婚以后的头几年,我的妻子常常对我说:“你倒是笑一笑呀!”但是后来她清楚了,我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每当我有机会松弛一下我那紧张的面部肌肉时,每当我可以用十分严肃的表情休息一下我那过度劳累的心绪时,我总感到幸福。是的,在这时,连他人的笑都会使我变得神经质,因为只要是笑声就太容易引起我想到自己的职业。就这样,我们过着安静而和平的夫妻生活,因为连我的妻子也忘记怎么笑了。间或,我捉住她脸上的一丝微笑,这时我也报以微笑。我们说话的声音很轻,因为我痛恨滑稽剧场的嘈杂,也痛恨录音室里可能发出的噪音。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性格孤僻,也许我是性格孤僻,因为我只为卖笑而开口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以麻木不仁的表情度过着我自己的一生。我只允许自己偶尔轻轻地微笑一下,而且,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我究竟是否真的笑过。我认为我从来没有真的笑过。我的兄弟姐妹们说得好:我向来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就这样,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着,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作为捧场者经过恰如其分的“笑”的工作后,“我”高兴地下班回家,表明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成就感。
B.“我”的笑是“热门货”,所以“我”也成了缺少不了的人,广播剧的导演、三四流的滑稽演员都会需要“我”。
C.小说中“我”介绍自己的职业时,用了“尴尬”“变得脸红”“言语支吾”等语句,表明他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能力没有信心。
D. 这篇小说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位以“卖笑”为生的人,通过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切感受。
解析:A. “我”高兴地回家,是因为终于可以暂时停止工作了。C. “我”只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不同于其他人而感到不好意思,他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信心的。D.小说中并没有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答案:B
10.小说开头写“我”的心理状态,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交代了对我而言,“笑”是我维持生活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有别于他人而让我感到羞愧。②交代了因“我”的职业身份不好明确,而难以让别人理解。③开头写自己以“笑”为生,与后文“我”平常生活的状态形成反差。
11.有人认为,小说以“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来结尾这样的安排有点画蛇添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这个结尾的安排不是画蛇添足。①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小说中前面写“我”的笑是出于职业的需要,将其作为商品本是无奈之举。②这一句话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他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前文形成呼应。
③最后这样写,写出了自己的“笑”的生活辛酸,点明了主旨。
观点二:这个结尾确实是画蛇添足。①小说主体部分已经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职业上的笑与生活状况的矛盾,最后一句话就没有必要再这样写。②后半部分反复写“我严肃得要命”“从来不笑”,这里再做重复是没有必要的。③如果以倒数第2段最后“我向来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结束,小说行文戛然而止,意味深长,更含蓄。(有其他的理由也可以,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