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23:05:57

文档简介

第一课综合练习
第Ⅰ卷(共5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汶川/揾泪  什邡/牌坊  数典忘祖/数一数二
B.畸形/羁绊 缥缈/剽窃 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C.殷红/殷切 着凉/着迷 硕果累累/恶行累累
D.佣工/佣金 尽快/尽情 应有尽有/应接不暇
解析:wèn fānɡ shǔ B.jī piāo mó/mú C.yān/yīn zháo léi/lěi D.yōnɡ/yònɡ jǐn/jìn yīnɡ/yìnɡ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泊(pō) 隽秀(jùn) 蓦然(mù) 癖好(pǐ)
B.龟裂(jūn) 辟邪(bì) 封禅(shàn) 饯别(jiàn)
C.殷红(yān) 包庇(pì) 干涸(hé) 绮丽(qǐ)
D.憎恶(zēnɡ) 慰藉(jiè) 骨髓(suǐ) 稽首(jī)
解析:A项应为“蓦(mò)然”C项应为“包庇(bì)”D项应为“稽(qǐ)首”。
答案:B
3.下列每对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窥伺/伺机 脉冲/含情脉脉 折耗/折戟沉沙
B.徘徊/低徊 脊椎/椎心泣血 症结/对症下药
C.谬论/纰缪 铿锵/缘悭一面 惊诧/叱咤风云
D.市侩/杂烩 歆羡/不谙世事 陨落/殒身不恤
解析:huái/huí,zhuī/chuí,zhēnɡ/zhènɡ。A项sì,mài/mò,shé/zhé,C项miù,kēnɡ/qiān,chà/zhà,D项kuài/huì,xīn/ān,yǔn。
答案:B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靓妆  苍劲  竞技场  不胫而走
B.胴体 恫吓 一幢楼 洞若观火
C.弹劾 形骸 和事老 涸泽而渔
D.裨益 刚愎 庇护权 稗官野史
解析:A项均读jìnɡ;B项“一幢楼”中的“幢”读zhuànɡ,其余读dònɡ;C项“形骸”中的“骸”读hái,其余读hé;D项“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ài,其余读bì。
答案:A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屋脊/挤压  信笺/歼灭  拮据/终南捷径
B.果脯/胸脯 辅弼/复辟 炽热/脍炙人口
C.气度/忖度 翩跹/悭吝 供给/自给自足
D.龟裂/细菌 倾轧/轧钢 伺候/伺机反扑
解析:A jǐ jiān jié B fǔ/pú bì chì/zhì C dù/duó xiān/qiān jǐ/jǐ D jūn yà/zhá cì/sì
答案:A
6.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孪生  雀桥仙  开门揖盗  摇摇欲坠
B.证券 念奴娇 事得其反 再所难免
C.祖籍 虞美人 故伎重演 虚左以待
D.既使 雨霖铃 科班出生 尘埃落定
解析:A鹊桥仙;B适得其反,在所难免;D即使,科班出身
答案:A
7.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殆工  不假思索  遐想  后发治人
B.凌厉 誓不两立 商榷 马番人仰
C.湛蓝 群英汇萃 肴馔 积毁消骨
D.忸怩 咬牙切齿 诙谐 图穷匕见
解析:A.怠 制;B.势 翻;C.荟 销。
答案:D
8.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慨叹  概莫能外  笑嘻嘻  嬉皮笑脸
B.浸渍 百毒不侵 捡芝麻 挑肥捡瘦
C.消弥 朝辉夕阴 过渡期 六根清静
D.水分 寻人启示 烂摊子 蛛丝蚂迹
解析:A.无错;B.挑肥拣瘦;C.消弭、朝晖夕阴,六根清净;D.寻人启事、蛛丝马迹。
答案:D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视频 炫耀 不厌其详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B.抢滩 犹其 拾人牙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瓶颈 剪彩 裨官野史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D.跳槽 饯行 共商国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解析:A.“剑”应为“箭”; B.“犹”应为“尤”;C.“裨”应为“稗”。
答案:D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九州方圆  蜇伏  脉搏微弱  英雄气概
B.一如继往 渲泄 一诺千斤 大跌眼镜
C.出其不意 发轫 蛛丝马迹 一副对联
D.人情事故 精萃 悬梁刺股 工程竣工
解析:A蛰伏;B一如既往 宣泄 一诺千金;D人情世故 精粹。
答案:C
二、(20分)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端。在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悠久的几大古老文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只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被历史长河无情地湮没而先后失传;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可以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都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②这些文字与它们代表的文明 ③汉字之于中华文明意义非凡
12.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5分)
晚间10点档最受欢迎的五类电视节目数据统计表
影视
科普
体育
新闻
综艺
播出比重
19.5%
14.6%
13.7%
15.5%
9.7%
收视比重
21.5%
8.5%
15.1%
19.7%
23.4%
(1)比较五类电视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比重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结论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你对此做何评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科普与综艺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差悬殊;影视、体育等休闲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对均衡。
(2)整个社会比较浮躁,重视娱乐化、轻松化。大家不喜欢严肃具有思考性的节目,可以倡导观众关注实事热点,不要过于追求娱乐化。
13.(说明类语段)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开头,概括物种大灭绝原因。不超过40字。(5分)
自地球诞生以来,出现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最早的一次是距今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当时绝大多数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中。此前有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栖息地急剧减少是引起此次灭绝的主要原因。而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化石有了新的发现,在这一灭绝事件开始时期,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变得畸形,这与现代生物金属中毒后的反应非常相似。他们认为,引起海水中金属元素富集的原因可能是海洋中出现大范围缺氧现象,导致剧烈的金属还原反应。但当时地球海洋中为何会发生大范围缺氧,还有待更多考古发现加以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是审清“概括物种大灭绝原因”这一要求,然后从文段中找准对应信息,最后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开头概括上述信息要点。
答案:(示例)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海水中金属元素富集使海洋浮游生物金属中毒。
14.(2019年广东中山5月模拟)右图是某小区维修志愿服务队的徽标,请根据徽标内容为服务队拟写一则面向小区业主的推荐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9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生解答该题时,首先要了解徽标中的要素,该徽标中有房屋造型、各种维修工具。然后结合各要素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如房屋造型可以寓意维修志愿服务队与业主同在一个屋檐下,亲如一家,也可以寓意维修志愿服务队为业主维修房屋;维修工具的寓意是维修志愿服务队为业主提供各种维修服务。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拟写推荐语,要注意合理使用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同在屋檐下,亲如一家。小区维修志愿服务队是您身边的一缕春风,能为您提供维修服务,能为您房屋的维护增添一道保障,给我们一份信任,还您一份精彩。敬请光临。
第Ⅱ卷(共100分)
三、(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__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
宗质负其母________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_,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愿霁怒          霁:停止
C.除知台州         除:罢免
D.终身饮恨         饮:含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C项,“除”的释义主要有“任命、授职”“台阶”“修治”等,选项句意为“授职于台州”,“除”解释为“授职”更符合句意,故C项不正确。A项,“罹”的释义主要有“遭遇”“忧患”等,选项句意为“生李宗质之后正赶上靖康之乱”,“罹”解释为“遭遇”符合句意,故A项正确。B项,“霁”的释义主要有“停止”“明朗”等,选项句意为“希望您能消消气”,“霁”解释为“停止”符合句意,故B项正确。D项,“饮”的释义主要有“含着”“喝”“饮料”等,选项句意为“一生含有遗憾”,“饮”解释为“含着”符合句意,故D项正确。
答案:C
16.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
②必宽譬之,________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________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________
焉 乃 于 者    
B.乎 其 以 者
C.乎 乃 以 也
D.焉 其 于 也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①句意为“在东南没有找到,(她)一定就在蜀地”。根据句意可知,①“焉”可作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而句中已有“蜀”,代蜀地,故“焉”的指代无义,助词语气又偏弱;“乎”可作语气词,介词,助词,且“也……乎”是个固定结构,故①空应填“乎”。②句意为“亲自宽慰告诫他,(李宗质)无声地哭泣,勉强进食”。根据句意可知,②句缺少连词,“乃”可作连词,意为“于是”;“其”作连词,意为“如果”或“还是”,故②空填“乃”。③句意为“李宗质背着母亲回家”。根据句意可知,③句缺少连词,修饰“归”,“以”可作连词,用在状语与动词之间,表修饰;“于”作连词,意为“与”,故③空填“以”。④句意为“我见他一次不冒昧见第二次”。根据句意可知,④句缺少语气词,“也”语气词,可放句末,解释原因;“者”语气词,可放主语后引出原因,故④空填“也”。综上,本题答案为C。
答案:C
17.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分析此句文言文,“彼有未尝失母”意为“你没有经历失母之痛”,句子意思完整,故在“母”后断开;“而”递进关联词,主语与前文一致为“彼”,“有母不待求母”意为“(你)有母亲也不用寻找母亲”句意完整,故在“母”后断开;“而”转折关联词,“母存”意为“母亲存在”,“或忽而不敬”与“或悖而不爱者”句式相同,故在“敬”后断开;“独”句首语气词,表反问,意为“难道”,“何心”意为“什么爱母之心”。断句参考译文:你没有经历失母之痛,(你)有母亲也不用寻找母亲,然而有母亲的人中,有的人却不重视母亲,不尊敬母亲,也有的人违背母亲,不敬爱母亲,这难道有什么爱母之心吗?故正确断句应为: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答案:B
18.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3分)(  )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信息筛选。①句意为:长大后,做官每到一处,都要在当地寻找母亲。表现了李台州的“至孝”,故①符合题意(根据每题的具体情况而定)。②句意为:行舟经过的岸边,像是县城或是村子的地方,(李宗质)一定会上岸,到处大声号呼:展婆,展婆。表现了李台州的“至孝”,故②符合题意。③句意为:我愿意倾囊为婆婆祝寿。表现了李台州的仁厚,不能表现李台州的“至孝”,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句意为:掀起右边的袖子给老妇人看(紫色的痣),于是母子二人相拥着哭泣。表现了李台州寻到母亲后喜极而泣的激动之情,不能表现李台州的“至孝”,故④不符合题意。⑤句意为:从此恭敬地奉养母亲十多年。表现了李台州的“至孝”,故⑤符合题意。⑥句意为:曾规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对待。表现了曾规对李台州的儿子很好,不能表现李台州的“至孝”,故⑥不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⑤,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19.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B项,见于文章第④、⑤段,由第④段“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第⑤段“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可知,杨万里起初不知道李台州至孝,待李台州死后听别人说才得知,选项不合文意,故B项不正确。A项,见于文章第①段,由“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焉?’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A项正确。C项,见于文章第⑤、⑥段,由第⑤段“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第⑥段“赞曰:‘……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C项正确。D项,见于全文,由第①段“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第②段“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第③段“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等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D项正确。
答案:B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秩”意为“十年为一秩”,这里引申为“任期”;“东”意为“向东”,“复”意为“副词,再”,这里引申为“仍然”。(2)“揖”意为“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作揖”;“礼以客主”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客主礼”,意为“用主客之礼待她”。(3)“岂”意为“副词,表反问,难道”;“兹”意为“这”;“部”意为“类别”,这里引申为“这样的事迹”。
答案:(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参考译文: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看到像是县或者是村市的地方,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宽慰劝解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怪异,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哭泣。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为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授予台州知州。朝士们说:“李台州,是曾觌的亲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
十七年后,李台州去世以后,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做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拥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活着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
2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2分)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2)这首诗最后两句“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以偏概全。头发花白固然有长期漂泊思乡之愁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
答案:(1)B
(2)含意是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复杂的情感:有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也有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之情。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以松柏为喻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答案:(1)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 从孩子的角度:正面的,好习惯方能成就大未来;反面的,不可玩物丧志;
从父母的角度:走进自然,更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拒绝溺爱;不能只着眼前利益;解决问题要找到根源,不能治标不治本等等。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课时作业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基础巩固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大腹便便(  )      2.差强人意(  )
3.弱不禁风(  ) 4.大模大样(  )
5.度德量力(  ) 6.徇情枉法(  )
7.忍俊不禁(  ) 8.含情脉脉(  )
9.乳臭未干(  ) 10.没齿难忘(  )
11.目不暇给(  ) 12.退避三舍(  )
13.否极泰来(  ) 14.余勇可贾(  )
15.自怨自艾(  ) 16.窗明几净(  )
17.大肆渲染(  ) 18.殚精竭虑(  )
19.寡廉鲜耻(  ) 20.济济一堂(  )
21.风流倜傥(  ) 22.得不偿失(  )
23.动人心弦(  ) 24.咸与维新(  )
25.忸怩不安(  ) 26.摇曳多姿(  )
27.螳臂当车(  ) 28.一曝十寒(  )
29.溘然长逝(  ) 30.民脂民膏(  )
31.间不容发(  ) 32.负隅顽抗(  )
33.千里迢迢(  ) 34.病入膏肓(  )
35.姹紫嫣红(  ) 36.分道扬镳(  )
37.一丘之貉(  ) 38.引吭高歌(  )
39.恬不知耻(  ) 40.文以载道(  )
41.罪行累累(  ) 42.嗷嗷待哺(  )
43.不着边际(  ) 44.民穷财匮(  )
45.不遂人愿(  ) 46.澄清事实(  )
47.把水澄清(  ) 48.矫揉造作(  )
49.敝帚自珍(  ) 50.有恃无恐(  )
答案
1.pián 2.chā 3.jīn 4.mú 5.liànɡ 6.xùn
7.jīn 8.mò 9.xiù 10.mò 11.jǐ 12.shè 13.pǐ
14.ɡǔ 15.yì 16.jī 17.xuàn 18.dān 19.xiǎn
20.jǐ 21.tì 22.chánɡ 23.xián 24.yù 25.niǔ
26.yè 27.dānɡ 28.pù 29.kè 30.zhī 31.jiān
32.yú 33.tiáo 34.huānɡ 35.chà 36.biāo
37.hé 38.hánɡ 39.tián 40.zài 41.lěi 42.áo
43.zhuó 44.kuì 45.suì 46.chénɡ 47.dènɡ
48.jiǎo 49.zhǒu 50.shì
二、在横线处选填合适的字。
1.和________可亲 暮________沉沉  (A.蔼B.霭)
2.独占________头 桀________不逊 (A.骜B.鳌)
3.________道而行 ________道而驰 (A.倍B.背)
4.作________上观 完________归赵 (A.璧B.壁)
5.脉________微弱 赤________上阵 (A.搏B.膊)
6.________海桑田 白云________狗 (A.苍B.沧)
7.万古________青 冬夏________青 (A.长B.常)
8.寥若________星 良________美景 (A.辰B.晨)
9.薪火相________ 相辅相________ (A.承B.成)
10.马到_______功 计日______功 (A.程B.成)
11.一张一______ 风______电掣 (A.弛B.驰)
12.以逸______劳 越俎______庖 (A.代B.待)
13.层见______出 花样______出 (A.叠B.迭)
14.连篇累______ 买______还珠 (A.椟B.牍)
15.______过难关 暗______陈仓 (A.渡B.度)
16.腐化______落 陨石______落 (A.坠B.堕)
17.要言不______ ______文缛节 (A.烦B.繁)
18.______然成章 ______短流长 (A.蜚B.斐)
19.因噎______食 煞______苦心 (A.废B.费)
20.鬼______神工 破______沉舟 (A.釜B.斧)
答案
1.A/B 2.B/A 3.A/B 4.B/A 5.A/B 6.B/A
7.A/B 8.B/A 9.A/B 10.B/A 11.A/B
12.B/A 13.A/B 14.B/A 15.A/B 16.B/A
17.A/B 18.B/A 19.A/B 20.B/A
课外延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札(zhá)记       星宿(xiù)
蛊(ɡǔ)惑人心 苦心孤诣(yì)
B.摘(zhāi)要 剖(pāo)析
清沁(qìn)肺腑 含英咀(jǔ)华
C.洗涮(shuàn) 亵(xiè)渎
颠沛(pèi)流离 应(yīnɡ)运而生
D.惩创(chuànɡ) 手拎(līnɡ)
概不赊(shē)账 恬(tián)不知耻
解析:B剖-pōu析;C应-yìnɡ运而生;D惩创-chuānɡ,手拎-līn。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帖tiē    妥帖  请帖  字帖  服帖
B.畜xù 畜产 畜牧 畜养 牲畜
C.创chuànɡ 草创 创伤 首创 创造
D.乘chénɡ 乘便 乘客 乘兴 乘势
解析:乘:动作义,念chénɡ;A请帖tiě,字帖tiè;B牲畜chù;C创伤chuānɡ。
答案:D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和亲  和畅  和衷共济  曲高和寡
B.哄闹 诱哄 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C.阿附 阿胶 阿其所好 阿谀奉承
D.提防 提携 提纲挈领 提心吊胆
解析:A.和hè寡,其余读hé;B.诱哄hǒnɡ,一哄hònɡ而散,其余读hōng;D.提dī;C.都读ē。
答案:C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骁勇  甚嚣尘上  枭雄   气凌霄汉
B.摹本 摩肩接踵 模样 顶礼膜拜
C.似的 舐犊情深 祭祀 噬脐莫及
D.趔趄 雕兰玉砌 挈带 锲而不舍
解析:A均读xiāo;B模mú,其余读mó;C祀sì,其余读shì;D趄qie,砌qì,其余读qiè。
答案:A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喇叭 辣手 竦立 毛骨悚然 不速之客
B.禅宗 邯郸 不惮 殚精竭虑 箪食壶浆
C.茧绸 浑浊 蛰伏 风烛残年 风雪不蚀
D.憧憬 瞳孔 潼关 招摇撞骗 灯影幢幢
解析:A项中“竦”、“悚”均读sǒnɡ,“喇”读lǎ,“辣”读là,“速”读sù;B项中“郸”、“殚”、“箪”均读dān,“禅”读chán,“惮”读dàn;C项全不相同,分别读jiǎn、zhuó、zhé、zhú、shí;D项中“瞳”、“潼”均读tónɡ,“憧”读chōnɡ,“撞”读zhuànɡ,“幢”读chuánɡ。
答案:C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谛(dì)听   横(hénɡ)祸  丢三落(là)四
B.沮(jǔ)丧 窥(kuī)视 宁(nìnɡ)缺毋滥
C.褒(bǎo)贬 透辟(pì) 卓(zhuó)尔不群
D.当(dànɡ)真 牵掣(chè) 屡见不鲜(xiǎn)
解析:A.“横”读hènɡ;C.“褒”读bāo;D.“鲜”读xiān。
答案:B
7.以下四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哂笑(shěn)       靓妆(liànɡ)
袅袅(niǎo) 殒灭(yǔn)
B.皈附(ɡuī) 濡染(rú)
甲胄(zhòu) 扁虱(shī)
C.万籁(lài) 诡谲(jué)
渐染(jiàn) 冥顽(mínɡ)
D.数落(luo) 趑趄(cí)
慵懒(yōnɡ) 缱绻(quǎn)
解析:A靓jìnɡ妆;C渐jiān染;D趑zī趄。
答案:B
8.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疏浚 逡巡 唆使 崇山峻岭 怙恶不悛
B.侠士 脸颊 海峡 狭路相逢 汗流浃背
C.供给 烘托 哄骗 山洪暴发 垂拱而治
D.浪涛 狼藉 酝酿 书声琅琅 豁然开朗
解析:A.jùn/qūn/suō/jùn/quān
B.xiá/jiá/xiá/xiá/jiā
C.ɡōnɡ/hōnɡ/hǒnɡ/hónɡ/ɡǒnɡ
D.lànɡ/lánɡ/niànɡ/lánɡ/lǎnɡ。
答案:C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炽情(chì) 霎时(chà)
纤维(xiān) 锃光瓦亮(zènɡ)
B.黜免(chù) 隽永(juàn)
肄业(yì) 如丧考妣(bǐ)
C.浸渍(zì) 哺育(bǔ)
对峙(zhì) 泉水淙淙(cónɡ)
D.歼灭(jiān) 摒除(bìnɡ)
不啻(chì) 谑而不虐(xuè)
解析:霎shà。
答案:A
10.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铿(kēnɡ)锵 休憩(qì)
惬(xiá)意 纵横捭(bǎi)阖
B.辍(chuò)学 恪(ɡè)守
洞穴(xué) 未雨绸缪(móu)
C.隽(juàn)永 畸(jī)形
抓阄(jiū) 栉(zhì)风沐雨
D.塑(suò)造 折(shé)本
解剖(pōu) 饕(tāo)餮(tiè)
解析:A.“惬xiá意”的“惬”字的读音应为“qiè”。B.“恪ɡè守”的“恪”字的读音应为“kè”。D.“塑suò造”的“塑”字的读音应为“sù”。
答案:C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简捷 推祟 信口雌黄 小人喻于利
B.坐谈 蜡染 骨梗在喉 一言以蔽之
C.连锁 捍卫 张慌失措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彩排 度假 既往不究 学而不厌,晦人不倦
解析:祟-崇,属形近误写;坐-座,慌-皇,究-咎,属音似误写;梗-鲠,溪-蹊,晦-诲,属形音双误。
答案:A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斑纹 颐养精神 辩别是非 业精于勤荒于嬉
B.蛊惑 愤世嫉俗 如雷贯耳 有一利必有一弊
C.贻误 垂涎三尺 蜚然成章 天机不可泄露
D.膏粱 失口否认 剑拔弩张 人不可貌相
解析:A辨别是非;C斐然成章;D矢口否认。
答案:B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理曲词穷 良辰美景 冰碳不相容
B.诀别 余勇可贾 偃旗息鼓 万变不离其宗
C.通缉 好事多磨 出奇致胜 偷鸡不成蚀把米
D.喝采 色厉内荏 伏首帖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A“理曲”应为“理屈”,“冰碳”应为“冰炭”,C“致胜”应为“制胜”,D“喝采”应为“喝彩”,“伏首”应为“俯首”。
答案:B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九州  恣意妄为  编纂  罄竹难书
B.脏款 呕心沥血 沉湎 洁白无瑕
C.凑合 一如继往 焕散 甘败下风
D.漂泊 人情事故 贸然 出奇不意
解析:B脏—赃;C继—既,焕—涣,败—拜;D事—世,奇—其。
答案:D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凌厉  博奕  开场白   征稿启示
B.相像 坐落 一炷香 隔靴搔痒
C.震撼 盘桓 哈蜜瓜 和颜悦色
D.般配 神洲 亲合力 流连忘返
解析:A奕—弈,示—事;C蜜—密;D洲—州,合—和。
答案:B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挥霍 负作用 发号施令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 辩驳 缉私队 大名顶顶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 真谛 骈体文 风雨如晦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 录像 揭盖子 首屈一指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解析:A副作用;B大名鼎鼎;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D
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世外桃源 桃园结义 和颜悦色 察言观色
B.手屈一指 首当其冲 真知灼见 远见卓识
C.欢呼雀跃 声誉鹊起 心无旁鹜 趋之若骛
D.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振耳欲聋 震聋发聩
解析:B.首屈一指;C.心无旁骛 趋之若鹜;D.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答案:A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的规范下,各级人大对财政预算方案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审议程序逐步健全,这有利于增强财政支出的公平合理性。
B.经过科学检测分析及形制比较的结果,暗示着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传播可能存在由河西走廊经北方地区进入中原腹地,自西向东延伸的线路。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新动力意义重大。
D.受古代“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影响,节气文化中又生发出养生理念——人的生活状态必须跟时序变动相适应方能维持平衡。
解析:A句语序不当,应改为“审议程序逐步健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B句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经过”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经过”。C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答案: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绿色发展的共识,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利于凸显长江经济带在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优势。
B.事实上,旅游服务品质有没有保障、市场是否规范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 也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瓶颈。
C.“工匠精神”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D.近期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是贯彻“两岸一家亲”、 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具体步骤。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有没有”“是否”与“瓶颈”不统一。 C项,追求卓越、一丝不苟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D项,主宾搭配不当。
答案:A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云南白药牙膏以牙膏为载体,借鉴国际先进口腔护理、保健技术研制而成,使用中,刷一刷,含一含,牙龈问题好多了。
B.姆努钦重申,特朗普与金正恩会面的条件是朝方停止核导弹试验,会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不言而喻的。
C.陈训华代表认为,七座以下家用轿车年检,对于交通安全和环保作用不大,既给车主带来负担,又易滋生潜规则和腐败。
D.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可承受范围之外的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往往危害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解析:A项,“牙龈问题好多了”主谓搭配不当。B项,“会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不言而喻的”句式杂糅。D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答案:C


一、常见易读错的食品
菜肴yáo  卤菜lǔ   烩菜huì 烙饼lào 薄饼báo
汆汤cuān 糗粮qiǔ 糙米cāo 籼米àn 籴米dí
粜米tiào 糯米nuò 燕麦yān 秕谷bǐ 坨粉tuó
汾酒fén 酒馔zhuàn 肉脯fǔ 鸡脯pú 鲫鱼jì
鳊鱼biān 鲍鱼bào 鱿鱼yóu 鳜鱼ɡuì 海参shēn
海蛰zhé 河蚌bànɡ 泥鳅qiū 鱼鳔biào 蚶子hān
蛏子chēnɡ 饴糖yí 荸荠bí 菱角línɡ 茭白jiāo
茨菰cí 蕹菜wènɡ 茼蒿tónɡ 莴苣wō 荠菜jì
芫荽yán 蟠桃pán 豌豆wān 芋艿nǎi 黄芪qí
枸杞ɡǒu 焯菠菜chāo 氽排骨tǔn  涮羊肉shuàn
二、常见易读错的地名
江苏 沙家浜Bānɡ 六合Lù 邗江Hán 邳州Pī 甪直 Lù 盱眙XūYí 睢宁Suī
浙江 鄞县Yín 丽水Lí 台州Tāi 乐清Yuè
安徽 黟县Yī 枞阳Zōnɡ 亳州Bó 砀山Dànɡ 歙县Shè 六安Lù 阜阳Fù 蚌埠BènɡBù
河南 柘城Zhè 渑池Miǎn 武陟Zhì 漯河Luò 鄢陵Yān 泌阳Bì 沁阳Qìn 浚县Xùn 杞县Qǐ 荥阳Xínɡ
四川 郫县Pí 珙县Gǒnɡ  岷江Mín 犍为Qián 涪陵Fú 夔州Kuí 邛崃Qiónɡ
河北 井陉Xínɡ 大城Dài 白洋淀Diàn 蠡县Lǐ 蔚县Yù 藁城Gǎo
山东 莒县Jǔ 茌平Chí 济南Jǐ 莱阳 Lái 东阿E 梁山泊Pō 莘县Shēn 兖州Yǎn 单县Shàn
山西  隰县Xí 洪洞Tónɡ 繁峙Shì 长子县Zhǎnɡ 汾河Fén  临猗Yī
湖北 郧县Yún 监利 Jiàn 秭归Zǐ 瞿塘峡Qú
湖南 耒阳Lěi 郴州 Chēn  婺源Wù
江西 赣江Gàn 鄱阳湖Pó 铅山Yán
陕西 柞水Zhà 靖边Jìnɡ 吴堡Bǔ 华山Huà
其他常见易读错的还有:
讷河Nè    滇池Diān    龟兹QiūCí
厦门Xià 噶厦GáXià 番禺 Pānyú
拉萨Sà 莘庄[上海]Xīn 颐和园Yí
准噶尔Gá 鸭绿江Lù
巴音郭楞[新疆] Lénɡ    巴彦淖尔[内蒙] Nào
东莞Guǎn 柏林Bó 秘鲁Bì
天竺Zhú 梵蒂冈 Fàn
三、常见易读错的姓氏
折 Shé   舍Shè   仲Zhònɡ   种Chónɡ
过Guō 华Huà 纪Jǐ 缪Miào
那Nā 朴Piáo 仇Qiú 行Xínɡ
区Ou 任Rén 查Zhā 员Yùn
韦 Wéi 应Yīnɡ 倪 Ní 尹Yǐn
龚Gōnɡ 郝Hǎo 肖Xiāo 陆Lù
曾Zēnɡ 宁Nìnɡ 召Shào 单Shàn
解Xiè 佴Nài 繁Pó 教Jiào
晟Chénɡ 柏 Bǎi 秘 Bì 朝 Cháo
干 Gān 冼Xiǎn 翟Zhái 岑Cén
仉Zhǎnɡ 卞Biàn 储Chǔ 葛Gě
哈Hǎ 霍Huò 贾Jiǎ 蒯Kuǎi
逄Pánɡ 曲Qū 阮Ruǎn 芮Ruì
佘Shé 厍Shè 佟Tónɡ 燕Yān
於Yū 卓Zhuó 甫 Fǔ 占 Zhān
缑 Gōu 观Guàn 冠 Guàn 监 Jiàn
将 Jiānɡ 竺 Zhú 角Jué 泠 Línɡ
牟 Móu 乜 Niè 载 Zài 幺Yāo
逄 Pánɡ 亓Qí 曲Qū 撒 Sǎ
少 Shào 拓 Tuò 尉 Wèi 穴 Xué
祭 Zhài 令Línɡ 要 Yāo 盛Shènɡ
强Qiánɡ 和 Hé 詹Zhān 宓Mì
迮Zé 妘Yún 恽Yùn 荀Xún
禤Xuān 羲Xī 邵Shào 郜Gào
长孙Zhǎnɡsūn   尉迟Yùchí    诸葛Zhūɡě
澹台Tántái   鲜于Xiānyú    令狐 Línɡhú
万俟Mòqí
现实生活中,有两个姓氏同用一个汉字的情况,读起来左右为难,不好开口。遇到此类姓氏,最好问一下所姓的人。例如:盖 ɡě ɡài 乐 Lè  Yuè 郇 Huán Xún 
隗Kuí Wěi 谌 Chén、Shèn 覃Qín、Tán
注:以上读音为加点字的读音
课时作业3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基础巩固
给下列容易误读的形声字注音。
1.纨袴(  )  2.内讧(  )  3.箴言(  )
4.桎梏(  ) 5.鞭笞(  ) 6.庇护(  )
7.徜徉(  ) 8.纶巾(  ) 9.联袂(  )
10.咯血(  ) 11.皈依(  ) 12.龋齿(  )
13.砧板(  ) 14.翩跹(  ) 15.戏谑(  )
16.饿殍(  ) 17.巨擘(  ) 18.阴霾(  )
19.狡黠(  ) 20.摩挲(  ) 21.囹圄(  )
22.炽热(  ) 23.蓦然(  ) 24.狭隘(  )
25.恫吓(  ) 26.狙击(  ) 27.嗟叹(  )
28.信笺(  ) 29.揠苗(  ) 30.造诣(  )
31.惬意(  ) 32.泥淖(  ) 33.气氛(  )
34.良莠(  ) 35.老妪(  ) 36.发酵(  )
37.讣告(  ) 38.拜谒(  ) 39.歼灭(  )
40.木讷(  ) 41.青睐(  ) 42.犒劳(  )
43.栅栏(  ) 44.靓丽(  ) 45.溘然(  )
46.鸟瞰(  ) 47.馈赠(  ) 48.祛除(  )
49.感喟(  ) 50.遒劲(  ) 51.绮丽(  )
52.旖旎(  ) 53.矫揉(  ) 54.熟稔(  )
55.骁勇(  ) 56.怪癖(  ) 57.皓首(  )
58.缄默(  ) 59.毗邻(  ) 60.悭吝(  )
答案
1.kù 2.hònɡ 3.zhēn 4.ɡù 5.chī 6.bì
7.chánɡ 8.ɡuān 9.mèi 10.kǎ 11.ɡuī
12.qǔ 13.zhēn 14.xiān 15.xuè 16.piǎo
17.bò 18.mái 19.xiá 20.suō 21.yǔ 22.chì
23.mò 24.ài 25.dònɡ 26.jū 27.jiē 28.jiān
29.yà 30.yì 31.qiè 32.nào 33.fēn 34.yǒu
35.yù 36.jiào 37.fù 38.yè 39.jiān 40.nè
41.lài 42.kào 43.zhà 44.liànɡ 45.kè 46.kàn
47.kuì 48.qū 49.kuì 50.qiú 51.qǐ 52.yǐ
53.jiǎo 54.rěn 55.xiāo 56.pǐ 57.hào 58.jiān
59.pí 60.qiān
课外延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溽(rù)暑      倔强(jiànɡ)
戏谑(xuè) 买椟(dǔ)还珠
B.炽(chì)热 札(zhā)记
谄(chǎn)媚 噤(jīn)若寒蝉
C.执拗(niù) 商榷(què)
债券(quàn) 绿(lù)林好汉
D.毗(bǐ)邻 蹊(qī)跷
干瘪(biě) 瑕(xiá)瑜互见
解析:A.椟dú B.札zhá,噤jìn D.毗pí。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炮烙(páo) 濒临(bīn)
矫捷(jiǎo) 恪守不渝(ɡè)
B.攻讦(jié) 沮丧(jǔ)
趔趄(liè) 间不容发(jiàn)
C.旖旎(qí) 剽悍(piāo)
蹊跷(qī) 莘莘学子(shēn)
D.狙击(jū) 罪愆(qiān)
拓片(tà) 稗官野史(bài)
解析:A.“恪“为kè,B.“间“为jiān,C.“旖“为yǐ。
答案:D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委蛇(yí) 焦灼(zhuó)
悖谬(bèi) 矫揉造作(jiāo)
B.木讷(nè) 证券(quàn)
龟裂(jūn) 悄然无声(qiǎo)
C.龋齿(qǔ) 皈依(ɡuī)
坍塌(dān) 顺蔓摸瓜(wàn)
D.狙击(zǔ) 游说(shuì)
惬意(qiè) 一曝十寒(pù)
解析:A.矫:jiǎo C.坍:tān D.狙:jū。
答案:B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叨(tāo)扰 证券(quàn)
戏谑(xuè) 数(shuò)见不鲜
B.嬗(shān)变 诤(zhènɡ)友
偏裨(pí) 怙恶不悛(quān)
C.折(shé)耗 殷(yān)红
蓦(mù)然 危如累(lěi)卵
D.血泊(pō) 蹊(qī)跷
解(jiè)送 勾心斗角(jué)
解析:B嬗shàn; C蓦mò; D角jiǎo。
答案:A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溯(sù) 琐(suǒ)事
良莠(xiù)不齐 有的放矢(shǐ)
B.精髓(suǐ) 客栈(zhàn)
功亏一篑(kuì) 休戚(qī)相关
C.蕴藉(jiè) 熨(yùn)帖
越俎代庖(páo) 戛(jiá)然而止
D.卓(zhuó)越 机械(jiè)
原形毕露(lù) 焚膏继晷(ɡuǐ)
解析:A“莠”应读“yǒu”,C“熨”应读“yù”,D“械”应读“xiè”。
答案:B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联袂(mèi)   泊(pò)位   恬(tián)不知耻
B.羞赧(nǎn) 果脯(pǔ) 咬文嚼(jué)字
C.湍(tuān)急 颤(zhàn)动 一曝(pù)十寒
D.澎湃(pài) 引擎(qínɡ) 一叶扁(piān)舟
解析:A泊bó;B.脯fǔ,嚼jiáo ;C.颤chàn。
答案:D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埋(mán)怨     谄(chǎn)媚
屏(bǐnɡ)气凝神 相形见绌(chù)
B. 殷(yān)红 偌(nuò)大
乳臭(xiù)未干 暴风骤(zhòu)雨
C. 熟稔(rěn) 膝(xī)盖
戛(jiá)然而止 自出机杼(shū)
D. 羞赧(nǎn) 拘泥(ní)
面面相觑(qù) 引吭(hánɡ)高歌
解析:B“偌”应读ruò,C“杼”应读zhù,D“泥”这里应读nì。
答案:A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埋(mái)怨 脑髓(suǐ)
骈(pián)体 敛声屏(bǐnɡ)气
B.处(chǔ)方 切(qiè)脉
空(kònɡ)白 钟鼓馔(zhuàn)玉
C.救济(jì) 福祉(zhǐ)
混沌(dùn) 风尘仆(pú)仆
D.窥(kuī)视 肤(fū)浅
诤(zhènɡ)友 妍媸(chī)毕露
解析:埋mán怨。
答案:A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创(chuānɡ)伤 给(jǐ)予
色厉内荏(rěn) 吹毛求疵(cī)
B.横亘(ɡèn) 标识(zhì)
殚(dān)精竭虑 悄(qiǎo)然无声
C.骁(xiāo)勇 泥淖(nào)
向隅(yú)而泣 怙(hù)恶不悛
D.粗犷(ɡuǎnɡ) 慰藉(jí)
舐(shì)犊情深 自怨自艾(yì)
解析:藉jiè。
答案:D
10.(2019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选段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事件的主体是“英国杜伦大学”“中国故宫博物馆”,事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调查,结论是“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然后组织成句,置通语意。知识小结:对文段的压缩或是关键内容的提炼,必须要对相关对象,具体的内容、相关事件的结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梳理。然后用言简意赅的语句,进行表达和叙述。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 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 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_________________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答案:(示例)①这三种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
②温度过高或过低
③植物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
12.下面是活动策划前期准备阶段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达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根据活动规划,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然后依据时间、地点、规模、参与者和费用预算等对拟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


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词
一、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的)  信(的确;书信)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赢(背负;胜或获得) 走(跑;步行)
次(临时驻扎和住宿;量词)
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又一次;第二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床(坐具;卧具) 抑(或者;抑制)
归(女子出嫁;回来) 比(紧挨、并排/等到;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略(夺取;简略) 将(扶持,扶助;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爱(吝啬;喜爱)
固(本来;坚固) 诸(之于、之乎;众、各)
择(区别;选择) 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
稍(逐渐;稍微) 诚(果真、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极;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齿(年龄、岁数;牙齿) 伐(功业、夸耀;砍)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会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迁(放逐;迁移)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
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
要(邀请、相约;要求)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卒(死;士兵)
寻(不久;寻找) 章(花纹;文章或图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寝(丑陋;睡觉)
二、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整理
1.中心: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③事物的重心。古义:心里。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2.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束手:今义:没办法。古义:投降。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4.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给人看。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7.赤子:今义:小孩子。古义:①百姓。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②初生婴儿。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娄》)
8.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9.可以:今义:能够。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0.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而。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
11.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12.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13.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祖辈和父辈。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14.会计: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例如: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15.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16.作文: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古义:写文章。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以往:今义:从前。古义:而往……。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8.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9.因: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古义: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具体: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1.智力: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22.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3.或者: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古义:有的人,有些人。例如: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24.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25.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26.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妻子:今义:男性的配偶。古义:妻子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28.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古义: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29.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的变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0.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②表示原因的虚词。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1.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32.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不要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3.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34.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5.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36.无日:今义:不如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37.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38.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是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39.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②英雄人物。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过秦论》)
40.往往:今义:常常。古义:处处。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41.何苦: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古义:怕什么;怎怕。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42.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指掌权的大官。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43.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44.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出身低微;鄙,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5.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46.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例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47.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③书名。例如:孔于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
48.垄断:今义:把持独占。古义:山川阻隔。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49.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官妃。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50.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51.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结扎束缚、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52.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3.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54.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55.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56.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57.牺牲:今义:为正义而献出生命。古义:作祭祀用的猪、牛、羊。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58.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勾结。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②互相遮盖。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59.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60.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1.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遗憾。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钩传》)
62.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担心。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63.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例如:先生举手出狼。(《中山狼传》)②告别时的动作: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64.老子: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古义:老年人。例如:遥望老子杖蘸而来。(《中山狼传》)
65.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66.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义:年青人。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67.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虽说如此。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68.一毛:今义:一角钱。古义:①一根小草。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一根汗毛。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69.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视。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70.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71.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72.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年人。例如: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73.风流: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
74.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75.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76.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77.妖怪: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古义: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论》)
78.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79.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80.山东:今义:太行山以东的山东省。古义:①战国时指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②两汉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例如:晋兵行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81.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亚于不次于。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82.人情: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古义:人间的普遍情况。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83.把握: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古义:手掌内。例如:其为物轻身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论贵粟疏》)
84.县官:今义:县长,县级领导。古义:朝廷,官府。例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兵车行》)
85.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86.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②书信往返。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87.从容:今义:不慌张。古义:①文采华丽、言辞华丽。例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②举动。如:从容中道。(《中庸》)
88.慷慨:今义:大方。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例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89.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有利和应该做的事。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90.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①胡作非为。例如:王子晞不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②活泼好玩。例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91.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92.南面:今义:南边。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93.老大: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古义:年龄大。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94.可怜:今义:值得怜悯。古义:①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②值得同情。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95.小子: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的鄙称。古义:小子(贬义)。
96.逢迎:今义:奉承、拍马。古义:迎接。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97.斗争:今义:泛指对抗行为。古义:吵闹,打架。例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
98.同志:今义:革命群众的互称。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例如: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徐光启《甘薯疏序》)
99.活人:今义:活着的人。古义:养活人。例如: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同上)
100.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这件事(上)。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课时作业2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基础巩固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沛公居山东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之学者必有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吾羞,不忍为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璧有瑕,请指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天下云集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愿为市鞍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阿姨 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亲戚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5.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6.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7.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8.举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9.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10.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11.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12.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13.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14.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15.牺牲:古代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现在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
16.响应:这里是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现在指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
17.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18.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19.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
课外延伸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A.名词作状语,向下; B.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名词作状语,亲手。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解析: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年十七,好古文
解析:A.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名词作动词,责备;C.名词作动词,处罚;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答案: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道芷阳间行
解析:A.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C.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D.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答案: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A.使动用法,使……跳舞,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答案: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解析:A.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C.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答案: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解析:A.名词作动词,唱,B.名词作动词,游水,C.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D.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答案: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使动用法,使……退却,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A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
解析:A.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解析: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答案:B
1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做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句并翻译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文雅 ②得到(正确的方法) ③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1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谏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图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吾不去,惧及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
(《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谏:______________②图:______________
③及:______________
(2)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劝告 ②图谋 ③累及
(2)断句: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忠信是立国之本。
1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城:_____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____
③更:______________④辍:______________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修筑城墙 ②增加 ③再 ④停止
(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
(4)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1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飨:______________②亡:______________
③顾:______________④饵: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宴请 ②逃亡 ③回头 ④给……吃
(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15.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戍:______________②正:______________
③上:______________④获:______________
(2)断句并翻译。
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颉遇王子弱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守卫 ②评定是非 ③向上,这里指抬高 ④俘虏
(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4)比喻耍弄政治手腕,营私舞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