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4 11: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6个生字,初步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涵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难点:
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鹳雀楼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好,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旅游,好不好?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座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他叫——鹳雀楼。看到鹳这个字,你觉得鹳和什么有关?。观察“鹳雀”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认识鹳鹊鸟)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鹳雀楼吗?的确,鹳雀是一种鸟,在这座楼阁上,经常会栖息着很多很多的鹳雀,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楼叫做——鹳雀楼。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一起去——(齐读诗题)。板书课题。识记“楼”字、指导书写。?
理解古诗?熟读成诵??
(一)一读: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读。强调生字读音:依、尽、欲、穷、层???多音字:更???
3.巩固字词复沓读:???
(二)二读:读出韵律?
1.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画了停顿节奏的古诗。按节奏读出韵律美。?
?2.指导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范读、指名读、齐读。(抑扬顿挫、音断气连)??
感受快节奏的韵律(可拍手打节奏读)??
4.自主发挥多种古诗读法?
5.唱诗?
(三)三读:读出画面?
1.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诗就是一个画面,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诗句,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你从诗中的哪个词语看出太阳快要落山了——依山尽,那白日就是指——快要落山的太阳,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啊!?
3.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还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黄河奔流入海)你从哪句诗中有了这样的体会?在这句诗中,我们从哪个词知道了黄河水流向大海?你能读出黄河入海的雄浑气势吗??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生先说)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落,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深情吟诵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和诗人王之涣一样,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我们都想看到更美,更震撼的风景,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做?(爬到更高的地方)诗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从千里目可以看出——诗人还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而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必须要——,诗中的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更,只要再登一层就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向上的意思)???7.所以诗人的这两句诗,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书)。这两句诗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今天老师也想把这两句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四读:熟读成诵?????
相信学到这里,如果你今后到鹳雀楼,你一定会想到这首诗,你能背背吗??
同桌读?
2.开火车读?
3.各种形式背诵?
三、总结:?
伴随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这一次的学习之旅也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积累更多的古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