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15: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白醋、小苏打、烧杯、蜡烛、培养皿、药匙(每组一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这里有两杯液体,一杯是水、一杯是白醋。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哪杯是白醋?哪杯是水?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真多,今天我们观察物体可以用到的方法有:看、闻、摸、尝……
(板书方法:看、闻、摸、尝……)
师:如果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闻、摸、尝这些危险的方法要慎重。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用学过的观察方法来学习新的内容。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两种物质,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2、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实 验 记 录 表 1
特 点
物质1( )
物质2( )
3、交流:
(1)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给大家说说?
物质1是白色、粉末状、闻起来没有气味。
物质2是无色、透明的、闻到有一股酸酸刺鼻的气味、是白醋。
师:家里做馒头时,通常会用到小苏打。小苏打掺到面粉里,做出来的馒头就会比较松软。
三、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猜:如果像混合沙和豆一样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4、怎样做实验、生交流。
5、指导实验:
有些现象很明显,但有些现象如果我们不注意就会被忽略,所以给大家几点提示:
(1)先摸一摸瓶身。
(2)在醋瓶中小心地倒入2匙小苏打,再摸一摸瓶身。
(3)不摇晃瓶子,安静地、仔细地观察。
(4)盖上瓶盖,把材料放回原处,记录实验现象。
(5)思考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4、分组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 验 记 录 表 2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5、交流: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6、师演示,边演示边说现象。
7、实验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板书:小苏打+白醋→气体
8、检验:气体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用两个实验来验证,看它有什么性质?
把火柴点燃伸进集气瓶、把集气瓶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上。
9、师演示验证、生验证,思考:这些气体有什么性质?
10、性质: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是二氧化碳
11、课本33页,我们的实验也并不能足以证明这个气体是二氧化碳,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它就是二氧化碳。
12、小结: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反应。
四、拓展延伸:
1、实验后的小苏打还是小苏打吗?留下液体还是醋吗?课后自己查阅资料。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吗?
2、二氧化碳存在于很多地方,生活中有哪些二氧化碳?
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在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等物体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汽车的尾气;干冰;灭火器等。
3、知识广角1-----进入枯井、地窖、地洞之前要用灯火测试,为什么?
枯井、地窖、地洞底部一般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所以在进入之前,应先用灯火试验,如灯火熄灭或燃烧减弱,就不能贸然进入,以免发生危险。
4、知识广角2------海鲜和水果不能同时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的海鲜和香甜的水果同在胃里时也会“打架”,两类食物在一起产生的新物质会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所以吃完海鲜最好过段时间再吃水果!
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我发现我们班出现了许多小科学家,你们不仅有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学会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将来会是最棒的科学家。
板书设计: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气体(二氧化碳)+新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