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消失的恐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中的第一课,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以恐龙为主题进入本单元的第一课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恐龙作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对人类来说它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敬畏和神秘感。
学情分析:
恐龙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对恐龙的了解甚至要超过老师,尤其是在恐龙种类方面,很多同学一看到图片就能准确的说出它的名字,老师只需要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即可,但是,学生对恐龙化石挖掘、还原的过程还只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对研究恐龙的意义所在更是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恐龙的种类很多,并知道恐龙是古代大型的爬行动物 。
2.知道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3.知道恐龙化石是制作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4.能运用工具模拟进行恐龙化石的挖掘工作。
过程与方法:
1.在视频展示及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了解恐龙的种类。
2.通过复原恐龙化石的活动,了解恐龙化石是如何被还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参与到恐龙化石挖掘的活动中去,体会其中的快乐,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的。
2意识到研究恐龙灭绝对人类未来面对生存环境变化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恐龙化石挖掘的难度,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付出艰辛。
教学难点:恐龙化石还原。
教学准备:PPT课件、恐龙玩具、仿真恐龙化石、锥子、刷子、口罩、托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家里都有玩具吧?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玩具?
2、谈话:家里有没有动物类的玩具?是什么?
3、(出示恐龙玩具)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玩具,看看这些是?
4、导入课题: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们(板书:恐龙)
(设计意图:师生是处于陌生状态,互相不认识,更不了解,学生也不知道本节课到底要上什么内容,而这种导入,拉进了师生的距离,缓解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会更自然的能引入本课的课题。)
二、了解恐龙的种类
1、(播放视频)我们先观看一段视频,一起看看里面有你认识的恐龙吗?
2、学生观看视频。
3、(出示图片)刚刚视频中出现了图中哪些恐龙?
4、学生汇报
5、结合图片并介绍特点——生活年代、外形特点、习性。
6、小结: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无论是天上飞的、陆上跑的、水里游的,科学家都定义他们为什么动物?(板书:爬行动物),对!这一点要记得哦!
7、出示课件,同学们你再注意观察一下,恐龙生活的时期这里面有几个?(3个)分别是?按年代先后的顺序是?(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对,科学上把恐龙生活的这三个时期称为中生代,也就是距今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
(设计意图:恐龙的种类有很多,课堂上不能一一介绍,根据视频播放的内容来找到他们熟悉的恐龙,并认识新的恐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知道恐龙是古代的爬行动物,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点,并拓展认识了恐龙生活的三个时期——中生代)
三、了解恐龙化石的作用及发现过程
1、提出问题:中生代有人类吗?对,没有啊,那是恐龙的天下,那人们怎么知道他们的?
2、学生汇报——化石。
3、教师小结:对,就是化石(板书:化石)知道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吗?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资料。
4、学生快速阅读
5、提问: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发现的是恐龙的哪个部位?这只恐龙的中文名字是?
6、(出示恐龙化石图片)提问:知道,这些是哪些恐龙的化石吗?这些骨骼化石完整吗?
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些零星的化石,甚至是一块骨头最后推测出恐龙的大小、形态、甚至生活习性,是不是很另人佩服啊?正是有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么多好看的恐龙制品,或是电影 ,所以我们真得感谢那些为科学奉献的科学家们。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到人们依据化石可以推测出恐龙的外部形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并能简单的通过化石来判断恐龙的种类,同时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二、第三点,同时,通过学习,更加敬畏那些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们,达成情感目标)
四、恐龙化石的复原
1、出示图片——恐龙化石挖掘、切割、处理、搬运、组装。
2、图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猜测一下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的还原大致需要做哪些工作?
3、播放视频——化石被还原的过程。
4、学生观看、汇报
5、教师小结:恐龙还原是一件伟大的工程,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极其细心的来完成,就像处理表面粉尘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得接连做上几个月、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所以这也是一项十分枯燥的事情。那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这样的过程呢?让我们也当一回科学家,来一场迷你型的考古吧!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没什么,可是这种情感的教育却是难能可贵,希望在视频播放、老师讲解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不易,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尊重科学,尊重科学探究者,传播这种情感的正能量)
6、介绍挖掘模具,组织四人一组进行挖掘。
9、学生模拟操作
10、请最快的组介绍经验,最慢的组找原因
11、同学们,看似很容易的工作,操作起来还是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付出辛苦,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科学探究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有多么高深的知识,有时需要的就是那颗执着的心。只要你坚持,一切奇迹都会出现。
(设计意图:恐龙挖掘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挖掘工作的不易,同时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需要再完成组装,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因此,完成拼装不是本课所要达到的结果,我们通过这一简单的迷你考古,体会其中的乐趣,同时知道这种工作的不易,情感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了解研究恐龙灭绝的意义。
1、谈话: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包括恐龙灭绝的原因。
2、提问: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科学家关于恐龙的灭绝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有近20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种分别是——陨石撞击说、气候变迁说、海洋退潮说等。追问:无论是哪种假设,这些假设一定是恐龙灭绝的真像吗?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不论以上的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恐龙的全部灭绝都将是一个奇特的事件。不过,还好,我们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恐龙化石,使得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谜会解开。
7、讲解恐龙灭绝的意义: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能帮我们认识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地球气候的变迁、地质活动的状况、我们人类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等,甚至还涉及宇宙天体的方方面面。在对恐龙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关于地质、生物、天文、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在与大自然相抗争的时候,明确地知道应该如何同自然界保持和谐。希望在座的同学,以后会有人加入到这方面研究的队伍中去,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让学生们明白人们探究恐龙灭绝的意义)
板书设计
恐龙
爬行动物
化石 1822年
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