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第2课。本课分为四部分:1、介绍什么是化石。2、让学生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并被发现的。3、了解人们由化石产生的种种困惑。4、困惑引发科学家的种种解释。完成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意将第二课时的“困惑之一”前置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化石。
(2)、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并被发现的。
(3)、简单了解化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2)、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认识什么是化石。
了解化石的形成及发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2)、制作好的印迹化石模型。
学生准备:(1)、树叶、贝壳、圆木棍(可以用圆笔杆代替)、橡皮泥。(2)、网上查阅化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恐龙视频。
(1)、师:喜欢这些恐龙吗?(喜欢)现在地球上还有吗?(没有了)那么这活灵活现的恐龙是根据什么复原的呢?(恐龙化石)(板书课题词语之一:化石)
(2)、师:关于化石,你已经知道什么?
(3)关于化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与探究。
2、PPt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
阅读课本P27,认识什么是化石。
(1)、师: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
(2)、这些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
如:鱼化石是鱼的哪部分?(骨骼)
蜻蜓、虾、三叶虫的呢?(外壳)
足印是什么部分?(动物活动遗留的痕迹)
(3)、这些生物的残骸或遗迹保存在什么地方?(地层岩石中)
(4)、引导说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叶子、脚印等。
(板书内容:1、什么是化石)
了解化石的形成及发现
(1)、师:生物的残骸或遗迹是怎么被保存到地层岩石中的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2)、播放视频(化石的形成过程)。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化石的形成。
(4)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视频中化石的形成过程。
(5)、PPt出示化石是怎样形成并被发现的。
学生简要说出第1、2两幅图化石的形成,第3、4两幅图化石的发现。
(6)、师:化石的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所有的生物死亡后都会形成化石吗?(不是)
PPt出示(指名朗读):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大约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只有一个有可能保存为化石,而被保存下来的化石中,只有极少数能被我们发现,而且大多数不完整,所以一个完整的化石是极其珍贵的。(指名读)
(板书内容:2、化石的形成及发现)
了解困惑之一:为什么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1)、PPt出示:恐龙、奇虾、渡渡鸟
师:这些生物都消失了吗?(消失了)怎么知道的?(因为有化石)
(板书课题:在课题“化石”后写“告诉我们”)
(2)、师: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因为有了化石,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几亿年前有过恐龙和奇虾。化石也是人类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因为有了化石,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师: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种种猜测和假说,至今没有定论,奇虾的灭绝到现在也还是个迷。这些迷希望同学们将来去探索去解开。你们有信心吗?(有)渡渡鸟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有谁知道吗?
师:从渡渡鸟的灭绝,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要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2)、师:化石太神奇了,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想。)看(出示印迹化石模型)这是老师制作的一个印迹化石模型,想学吗?
三、操作活动(PPt出示制作步骤,指名朗读。)
1、请小组长将材料分发给同学们。
2、选出小组里最好的作品,六个小组进行评比。
3、请制作好的学生说说制作感受。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小结收获)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那么你没有困惑呢?(鼓励学生质疑)
老师也有困惑:
为什么大熊猫、银杏树、蟑螂几千万年后还是老样子?为什么马在不同年代,它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完成板书:在“化石告诉我们”后写“什么”)
板书设计
化 石 告 诉 我 们 什 么 1、什么是化石
2、化石的形成及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