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22:06: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古诗三首?元日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以读悟情,背诵古诗。?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理解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4、了解贵州个少数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及其节日的风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的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提到饺子、新衣服、压岁钱你会想到什么?(春节),能说说去年你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
春节是我国汉民族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国宋代又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安石《元日》,去领略一下宋代的春节吧!?
出示学习目标?
3、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明写法?
二、解诗题。?
1、“元日”是什么意思??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春节。?
2.“元日”并非现在一般所说到的“元旦”,现在所说的“元旦”、“新年”指公历的一年之首,就是公历1月1日。?
三、知诗人。?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师补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曾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
2、介绍背景?
王安石特别有才华,不仅文章写得好,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通过他的努力,这一年他终于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时的王安石特别高兴,心想:手中有了权力,就可以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大年三十的晚上户外飘着鹅毛大雪,户内王安石喝着自家酿的屠苏酒,一杯接一杯渐渐进入了梦乡。突然一种声音把他吵醒,好热闹的鞭炮声,诗人睁开眼睛,温暖而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在早已准备好的新春对联上,红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醒目。这时的王安石睡意全无,披衣而起开始吟诵:?
四、读诗句。?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2、检查学生预习古诗情况。?
3、用传统的古诗吟诵读法来吟诵古诗。?
4、鼓励学生用贵阳话吟诵古诗。?
五、解诗意。
?1、自主学习:?
(1)、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将诗句的意思说给同桌听一听。?????
?2、理解诗意?
(1)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的来历:鞭炮发明以前,古人用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驱鬼辟邪,庆祝过年,所以叫爆竹。?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古人在礼仪上讲究先长后幼,可是只有饮屠苏酒时是先幼后长。?
(3)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4)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日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联。?
整首诗的意思:在阵阵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大家都按照民间的风俗,忙着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六、悟诗情。?
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想想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你的感受??
2、孩子们,“暖意”何处来?是谁“暖”呢??
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便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他坚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将来临,到时定会除旧布新旧,万象更新!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七、明写法。?
一首诗隐喻一种情,一首诗暗藏一段历史,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向我们展示春节的习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布新的政治理想。这种表达方法就是“借景抒情”。?
八、贵州传统文化知识拓展。?
???同学们:春节是汉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而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境内有许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他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嘛??
1、苗族的苗年。?
2、布依族的六月六。?
3、侗族的萨玛节。?
4、土家族的社巴节。?
九、学生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经历了什么??
十、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收集几首王安石的诗,跟小伙伴分享。?
将民族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过春节的欢快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打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洋溢着节目的欢快气氛。教材在出示古诗的同时,还精心绘制了一幅人们欢快过年的图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中的热闹场最所吸引。?
????三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比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会将诗中的画面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从而能够感受到诗中洋溢着的欢快气氛,也能够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美好未来的期盼之情。而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三年级的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指导朗读和背诵。?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其中教学目标1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2、3是难点。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下,我们将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进行学习,?
?(一)“聊”出“传统”?
通过和同学们聊的形式,让学生们回顾春节的热闹场景,引发学生们说说春节的习俗,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聊出春节的特色,春节的气氛,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随后揭示课题,这就进入了古诗的学习,在学习古诗之前,还要让他们复习一下学习古诗的五个步奏。贵州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身的一些传统节日,进一步引出对于“贵州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的认识,感受贵州各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盛况,加深孩子们对贵州的认识和了解,并以此为荣,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
(二)初读有“韵”?
????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遵循这一文体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地朗读古诗。接着我采用传统的吟诵方式吟诵这首古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后,简单地进行“平仄入”的教学后教学生吟诵。之后我又尝试让孩子们用地方方言---贵阳话,来吟诵古诗,相信通过多种方式地读,孩子们对这首古诗已经印象深刻了。?
(三)巧问促“悟”?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通过对“爆竹”、“屠苏”、“曈曈日”和“桃符”等词语的理解,了解宋代春节的习俗。通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节日感受的字,来进一步体会“暖”字在诗中的表现。通过节日场景来感受作者的“暖”,并突出诗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四)走向拓展?
????在拓展这一环节,我选取了两首王安石的古诗《梅花》和《泊船瓜洲》,旨在让学生们多读几首王安石的其他古诗,丰富孩子们的阅读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