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朝花夕拾
七年级上册
★走近“小鲁迅”五味杂陈的童年生活。
★感受“大鲁迅”寄寓在文字里的批判与讽刺。
★学会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批判】——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狗·猫·鼠》——文中选取了“猫”这一类型,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嘲讽了“正人君子”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玩弄”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无常》——无常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时,看到一位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怀念】——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范爱农》——作者追叙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藤野先生》——作者在此文中记录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童趣】——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
《五猖会》——五猖会是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在童年鲁迅的心目中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本篇散文记述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作者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在本篇散文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回忆的记事”。它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作者在追怀旧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和讽刺。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进行深情地回忆时,作者并没有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朝花夕拾》中有四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坦率正直,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上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时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和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1.同学们在阅读《朝花夕拾》的时候,发现作品中有“小鲁迅”“大鲁迅”两个视角。老师和同学们做了如下的梳理总结,请你根据阅读体验填空。
《朝花夕拾》中之所以有两个视角,是因为它的体裁是(1)__________散文(集)。一是过去生活中的鲁迅。那是一个在百草园戏耍、在三味书屋读书和坐在日本仙台的教室里听藤野先生讲课的鲁迅。这个鲁迅以当年特有的方式观察、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所以有童真、好奇的一面。一个是现在生活中的鲁迅。他从北京到厦门一路奔走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中,他是大学教授和新文化的启蒙者,各种各样的经历、感受都会影响他。这个视角写得多是对往事的怅惘
回忆性
和对现实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视角写,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判(反省、剖析、讽刺)
为重现的“朝花”(为回忆)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蕴(表达更深
刻)/在童年的拥有和成年的失去的对照中,文章的潜在主题凸显出来(表达作者对童年永逝、快乐不在的人生感叹)/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2.名著阅读。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二十四孝图》(节选)
回顾《朝花夕拾》,你想起了哪些“小鲁迅”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时刻?写出一个即可。(建议答题字数:40字左右)
【答案】示例:当阿长将自己买的《山海经》放在“小鲁迅”面前时,“小鲁迅”的眼睛里闪出了“苏醒和欢喜的光辉”。
3.某社区为宣传中国传统“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的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花夕拾》的阅读体验,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建议答题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方式走近人们的生活。像“子路百里负米”“黄香扇枕温衾”等故事,可以很好地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绘制的画面应该有所取舍。比如“王祥卧冰求鲤”有性命之危,不可取;“老莱娱亲”的诈作让人反感,“郭巨埋儿”过于残忍,是人伦的泯灭。这些故事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可能会造成人们对“孝”的误解。所以我认为,应当挑选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画面来绘制,摒弃封建孝道中虚伪和残酷的内容,让后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4.名著阅读。
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将下面三篇散文联系起来,正是鲁迅先生走过的一段求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少年、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过影响。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面的表格。
衍太太
范爱农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人物称呼 (1)__________ 藤野先生 (3)_________(填人名)
给少年鲁迅看不
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
求学时,和鲁迅
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
南京求学
弃医从文
对鲁迅的影响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 (4)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5)____________——赴日学医——(6)____________——回国教书
5.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我选择________,篇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二:图2 五猖会 示例三:图3 无常
图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建议答题字数:40字左右)
【答案】“温馨的回忆”: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雪地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我”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