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课件:西游记(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课件:西游记(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4 10: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西游记
★梳理并识记小说所描述的主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
★赏析作品运用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体会作品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灵活掌握阅读方法——精读和跳读。
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全书共一百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回—第七回):主要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的故事,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第八回—第十二回):主要写唐僧。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第一百回):主要讲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一部分是小说故事的主体。
1.歌颂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和美好品格。
2.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蔑视皇权、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热情歌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3.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1.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2.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3.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如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牛魔王、红孩儿等也都各有所长,富于想象,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4.作品格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简练,生动活泼。比如在书中第四十二回,写了孙悟空向观音借净瓶。观音要他一根毫毛,悟空不肯。观音气急败坏地骂道:“你这猴子,你别一毛不拔,叫我这善财也难舍。”这其中的“一毛不拔”就是点缀的戏言,能够博得轻松一笑。
书中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目妙趣横生,完美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孙悟空
【典型情节】
故事情节 形象凸显
大闹天宫 孙悟空:敢于蔑视权威,反抗压迫,桀骜不驯,无所畏惧
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过人、疾恶如仇
唐僧:有时贤愚不分,人妖不辨
猪八戒:爱搬弄是非,贪恋女色
车迟国斗法 孙悟空:机智聪明、除恶务尽
三仙:狠毒残暴、飞扬跋扈
车迟国国王:昏庸懦弱、是非不辨
真假美猴王 孙悟空:疾恶如仇、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唐僧:心地善良,但善恶不分
沙僧:善良老实、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三调芭蕉扇 孙悟空:机智勇敢、不屈不挠
铁扇公主:狡猾奸诈、倔强泼辣,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
牛魔王:阴险狡诈
计盗紫金铃 孙悟空:胆大心细、机智勇敢
金圣宫娘娘:德行高尚、聪明伶俐
【人物评价】
孙悟空人生经历浓缩提炼:
花果山石猴孕育生→拜师学艺长本领→大闹龙宫得兵器→阴曹地府销生死→天界招安弼马温→偷吃蟠桃闹天宫→长生不老齐天圣→火眼金睛炉中炼→如来佛祖压五行→拜师唐僧取经去→八十一难名终成
孙悟空的形象,在当时寄托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唐 僧
【典型情节】
故事情节 形象凸显
受命取真经 唐僧:崇信佛法、正义担当
恨逐美猴王 唐僧:贤愚不分,人妖不辨
趣经女儿国 唐僧:不近女色、严持佛法
【人物评价】
唐僧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教,乃至迂腐顽固、胆小懦弱,而且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责骂和残忍地处罚为取经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孙悟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在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绝大多数是对唐僧的考验,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两界山中救石猴,鹰愁涧驾白龙,高老庄中收八戒,四圣试禅心,女儿国情深,女妖诱惑,男怪捆绑蒸煮,唐僧始终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虽然在三打白骨精中,对孙悟空多番误会,但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出唐僧的慈悲为怀;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谗言,但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也同样能够勇于认错。唐僧虽然懦弱迂腐,却善良坚定,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西游记》中真实而感人的艺术形象。
猪八戒
【典型情节】
故事情节 形象凸显
入赘高老庄 猪八戒:勤劳能干、贪恋女色
四圣试禅心 唐僧、孙悟空、沙僧:严守戒律、立场坚定
猪八戒:贪恋女色、意志薄弱
智激美猴王 猪八戒:忠勇善良、聪明机智
孙悟空:喜欢“戴高帽”,重名头
盘丝洞受辱 猪八戒:贪恋女色
【人物评价】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后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却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在去西天取经途中,他总是挥舞钉耙,与妖魔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却又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猪八戒虽然狡黠却不奸诈,贪小利却不忘大义,顽皮活泼,充满乐天精神,是《西游记》中令人喜爱的艺术形象。
沙 僧
【典型情节】


故事情节 形象凸显
流沙河拜师 沙僧:武艺高强、野蛮
【人物评价】
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猪八戒、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虽寡言少语,却是非分明。在取经途中表现了合作、顺从与随和的态度,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是《西游记》中看似平凡却令人心生敬意的人物形象。

1.(2019·台州路桥区一模)《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之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只要一个筋斗就到了,为什么一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呢?请从情节、人物和主题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建议答题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从情节角度,使小说的故事更加曲折生动;从人物角度,如孙悟空,在取经之前是桀骜不驯,无所畏惧,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取经途中也曾放弃,回到花果山,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身上的野性逐渐褪去,变得稳重成熟,懂得了尊师重道,学会了承担责任、慎重思考、不乱杀生,最终成为“斗战胜佛”;从主题角度,是为了考验师徒四人的诚心和决心,也让他们在磨难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才能真正修行成“佛”;人生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取经的经历就是一个人修行修心的过程。
2.(2019·宁波海曙区模拟)名著阅读。









——《三调芭蕉扇》人物对话选段
(1)火焰山土地说这火本是孙行者所为,请你追本溯源,说说其中的来龙去脉。(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
【答案】当年孙行者大闹天宫时失手被擒,由太上老君置入炼丹炉烧炼,出炉时蹬掉了八卦炉下垫脚的几块火砖,这些砖带着火焰掉下界,形成火焰山。
(2)有人评论《西游记》,粗读是神魔故事,细琢却有世故人情。请结合孙行者向铁扇公主借扇子时的话语,谈谈孙悟空的沟通艺术。(建议答题字数:40字左右)
【答案】孙行者先攀亲套近乎;接着交换条件,以借扇子换取看儿子;然后以退为进,甘愿受罚;最后被逼无奈主动出击。
3.“知乎”上关于《西游记》的话题颇多。请你在下列问题中选择一个,邀请同学一起做深入探究,并向大家汇报探究成果。
问题一:南明离火:你觉得唐僧师徒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中哪一关最难?为什么?(建议答题字数:100字左右)
问题二:墨夏:喜欢孙悟空很正常,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猪八戒呢?(建议答题字数:180字左右)
问题三:陈白龙:在你心里,孙悟空到底是美猴王,还是齐天大圣,还是斗战胜佛?(建议答题字数:180字左右)
问题四:为梦而生:为什么清代小说家张潮说《西游记》是一本“悟”书?(建议答题字数:120字左右)
【答案】问题一示例:就难度值而言,应该是三调芭蕉扇,后面对阵牛魔王;就“虐心”程度而言,则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不再信任孙悟空,导致师徒四人差点分崩离析。不过,我个人觉得最凶险的一关是真假美猴王,因为这次孙悟空的对手是他自己。总而言之,一个人最恐惧什么,就会觉得哪一关最艰难。
问题二示例:猪八戒圆圆胖胖,长得可爱。虽然每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想散伙回家,但这也与他想念高老庄的生活有关,他如同常人一般有七情六欲。在高老庄的时候,虽然是个猪女婿,但是干活勤快,肯吃苦。在西行路上,虽然常常嚼舌根,但是与石头所化的孙悟空不同,是个很有人情味的角色。例如:一次,孙悟空上南海找观音求助,猪八戒突然叫住了他说:“师兄,你去时,千万与我上复一声:向日多承指教。”原来猪八戒感念观音点化他成为取经人之恩。因此,这么多人喜欢猪八戒也不奇怪。
问题三示例:对我来说,孙悟空就是孙悟空,其他只是他的名誉或头衔。孙悟空上天庭后鲜衣怒马,意气风发,转身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介弼马温。愤怒的美猴王就要与天斗,与命搏,成了威风八面的齐天大圣,这是他少年张扬的顶峰。虽然最终他被现实打败,却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里渐渐沉稳。在戴上金箍后,自己的轻率冲动被慢慢磨洗掉。他在取经路上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凡,学会了让别人帮助自己,或是帮助别人,历经磨难,最终成了斗战胜佛。但他还是他自己。
问题四示例:《西游记》实际上是一本发现自己、读懂自己的心灵游记。师徒四人在西行取经的过程中,面对妖魔的阻拦、内心的困惑,不断修正自己、修炼心性,实现自身价值。也有人认为,西游取经实则隐喻了一个人修心的过程。长安是修心的始点,而灵山则是修心的终点。一个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悟“空”,铲除执念,悟“能”,明确方向,悟“净”,坚守本心,然后慢慢觉悟。
4.(2018·宁波)阅读《西游记》第十四回选段,完成题目。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1)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选段通过“按不住心头火”“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示例二:选段通过孙悟空“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等语言,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
(2)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第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建议答题字数:7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示例二: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