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15: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原子序数为31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A.第三周期第ⅤA族 B.第四周期第ⅢA族
C.第五周期第ⅢA族 D.第四周期第ⅤA族
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用于水果保鲜
B.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天然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D.焰色反应是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有一位同学,在学完周期表的知识后,大胆预测了第120号元素可能具有的性质,但其预测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八周期,第IIA族
B.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强碱性
C.该元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属人造元素,且具有放射性
D.与同族已发现的其它元素相比,该元素原子半径大密度大,熔沸点高
4.如图形象地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原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形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D.氯化钠中微粒之间形成离子键
5.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
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
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
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CO2的结构式:O═C═O
B.NH4Cl的电子式为:
C.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O
D.HBr的形成过程: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铁罐贮存浓硝酸 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
B 食盐能腐蚀铝制容器 Al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
C 用(NH4)2S2O8蚀刻铜制线路板 S2O8﹣的氧化性比Cu 2+的强
D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Ca(ClO)2与CO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分解
A.A B.B C.C D.D
8.关于微粒半径大小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B.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D.同主族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9.金属元素铊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卡片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Tl是铊的元素符号 B.铊元素的中子数81
C.铊位于第六周期ⅢA族 D.铊属于金属元素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并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N2和H2 B.H2S和CO2
C.O2和CCl4 D.HNO3和NH4NO3
11.科学家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原子序数为 114 号的稳定同位素 X,试根据原子结 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不正确的是(  )
A.X位于第七周期,第ⅣA 族
B.X 是金属元素
C.XO2是酸性氧化物
D.X 元素的化合价有+2和+4
12.1875 年科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它是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类铝。Ga(镓)和 As(砷)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l P
Ga As
A.Ga 的原子序数为 31
B.碱性:Al(OH)3 <Ga(OH)3
C.简单离子半径 r(Ga3+)>r(As3﹣)>r(P3﹣)
D.GaAs 可制作半导体材料,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形成离子键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 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14.下列物质性质的差异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2SO4>HClO B.密度:Na>K
C.稳定性:HF>HCl D.沸点:NH3>PH3
15.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C.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D.次氯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lO﹣+H2O?HClO+OH﹣
16.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碱性NaOH>Mg(OH)2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Cl>HBr
C.酸性HClO4>H2SO4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52分)
17.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
(1)C2D电子式为   ,D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D的原子组成符号为   .
(2)用电子式表示A、B两元素形成AB2的过程   .
(3)E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足量的AB2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1)月球含有H、He、N、Na、Mg、Si等元素,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
①3He是高效能原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②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   。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HNO3>H2CO3>H2SiO3
B.氢元素与其它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1>C>Si
D.元素Ts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ⅦA族,可以推断其氢化物HTs一定比HI更不稳定
(3)硝酸银(AgNO3)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某同学为了测定他所在小区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欲用AgNO3固体配制400mL、0.1 mol/L的AgNO3溶液。
①配制该溶液所需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   等。
②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AgNO3固体的质量为   g。
③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小   (填字母)。
A.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的蒸馏水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9.(1)有以下8种物质:①Ne ②HCl ③P4④H2O2⑤Na2S ⑥NaOH ⑦Na2O2⑧NH4Cl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
②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   。
③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④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   。
⑤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
⑥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2)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NaCl溶于水 ④HCl溶于水 ⑤O2溶于水 ⑥Na2O2溶于水。
①未破坏化学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②仅离子鍵被破坏的是   ;
③仅共价键破破坏的是   ;④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   。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 ①液氯 ②③白磷 ④氯气⑤⑥Cl ⑦Cl ⑧红磷
这八种物质中,④的结构式是   ,⑦的中子数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序号)
(2)在①CaCl2、②KOH、③He、④H2SO4、⑤Na2O2、⑥I2、⑦金刚石,不含化学键的是   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都填序号)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aOH    NH3   
(4)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i.画出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ii.②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⑦⑧⑨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
iii.②的单质与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能发生反应,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x.写出⑥的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21.已知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C与A同主族;A与B、D、E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在常温下均呈气态,在周期表中D与E左右相邻,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盐,且B的核电荷数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   。
(2)A、B、E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4:1:1,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D2E2分子的结构式为   ;C与D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4)BE3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遇水即发生水解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下列事实能证明D与E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D的单质呈固态,E的单质呈气态
B.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D的氢化物
C.E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D呈正价
D.E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D的氢化物。
2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努力,历经142年.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
(2)Sn的最高正价为   ,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B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   .
(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的是   元素(填元素符号).
②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H3AsO4   H2SeO4(填“>”、“<”或“=”).
③氢化物的还原性:H2O   H2S(填“>”、“<”或“=”).
④原子半径比较:N   Si(填“>”、“<”或“=”).
(4)可在图中分界线(虚线部分)附近寻找   (填序号).
A.优良的催化剂 B.半导体材料 C.合金材料 D.农药
(5)请设计实验比较C、Si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可供选择的药品有:CaCO3固体、稀硫酸、盐酸、饱和Na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硅酸钠溶液,化学仪器根据需要选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解答】解:与31号元素相邻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为36,因31比36少5,所以R元素与36号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第四周期),基位置应在36元素Kr左移5 个格,即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元素,
故选:B。
2.【解答】解:A.高锰酸钾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乙烯,减少乙烯的催化效力,所以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可用于水果保鲜,故A正确;
B.羊毛、蚕丝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B错误;
C.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而变质,故C错误;
D.焰色反应是一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第118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所以120号元素位于第八周期,第ⅡA族,故A正确;
B、对ⅡA元素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所以120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强碱性,故B正确;
C、如果存在也是人造元素,具有放射性,故C正确;
D、对ⅡA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半径变大,熔沸点降低,而不是升高,故D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由形成过程图可知,Na变为Na+,失去1个电子,Cl变为Cl﹣,得到1个电子,故A正确;
B、钠离子最外层8个电子,性质稳定,而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性质活泼,即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形成NaCl后Na变为Na+,Cl变为Cl﹣,都形成了稳定结构,所以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故C正确;
D、氯化钠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其构成微粒为离子,则属于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①和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则金属性越强,故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故正确;
②相对活泼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故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故正确;
③金属元素的碱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故正确;
④当两种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时,负极为相对活泼的金属,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故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将所有的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故A正确;
B.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都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正确的电子为,故B错误;
C.含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816O,故C错误;
D.HBr是共价化合物,HBr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浓硝酸氧化性强,常温下使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致密保护膜能阻止反应继续继续,即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铁罐贮存浓硝酸,故A正确;
B、食盐能腐蚀铝制容器,发生的是吸氧腐蚀,不是Al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因为Na比Al活泼,故B错误;
C、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S2O8﹣的氧化性比Cu2+的强,所以(NH4)2S2O8能氧化Cu生成CuSO4,可用(NH4)2S2O8蚀刻铜制线路板,故C正确;
D、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空气中Ca(ClO)2与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故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递增而增大,故B正确;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C错误;
D、同主族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D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Tl是铊的元素符号,故A正确;
B、铊元素的中子数不是81,质子数是81,故B错误;
C、价电子排布式为“6s26p1”表示铊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3,位于第六周期ⅢA族,故C正确;
D、铊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A.N2和H2是单质,故A错误;
B.H2S和CO2分子中都只存在极性共价键,都是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
C.氧气为单质,只存在共价键;CCl4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NH4NO3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HNO3中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114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
A.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则位于第七周期ⅣA族,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114号元素的金属性比铅强,应为金属元素,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减弱,碳酸是弱酸,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不具有酸性,所以XO2可能为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碳族元素中,C、Si等化合价有+2、+4价可以推知它具有+2、+4价,故D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A、铝是13号元素,所以下一周期的Ga原子序数为13+18=31,故A正确;
B、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Ga>Al,所以,碱性:Al(OH)3<Ga(OH)3,故B正确;
C、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r(As3﹣)>r(Ga3+)>r(P3﹣),故C错误;
D、工业上利用Ga与AsH3合成固体半导体材料砷化稼(GaAs ),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故D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离子键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故A正确;
B.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不一定形成离子化合物,如Al与Cl形成的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离子键。则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离子键,故C错误;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只含钙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氯离子间不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由硫酸可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判断酸性H2SO4>HClO,不能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错误;
B、碱金属的密度呈递增趋势,钠钾反常,密度大小:Na>K,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错误;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所以稳定性:HF>H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正确;
D、氨气中含有氢键,故沸点较高,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1,最外层含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过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过氧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故C错误;
D.次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水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lO﹣+H2O?HClO+OH﹣,故D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A.金属性Na>M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NaOH>Mg(OH)2,能够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
B.非金属性Cl>Br,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Br,能够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
C.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2SO4,能够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
D.Na2CO3加热不分解,NaHCO3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与元素周期律无关,故D选;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7.【解答】解: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则固体E为Na2O2,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A的原子序数小于B,且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则A为C元素;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M层电子数为8﹣2=6,则D为S元素.
(1)Na2S电子式为,S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原子组成符号为1632 S,
故答案为:;1632 S;
(2)用电子式表示A、B两元素形成CO2的过程:,
故答案为:;
(3)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CO2=2Na2CO3+O2;
(4)足量的CO2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
故答案为:CO2+NaOH=NaHCO3.
18.【解答】解:(1)①3He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2,则中子数为3﹣2=1;
故答案为:1;
②钠核外有11个电子,分布在3个电子层,依次容纳2,8,1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存在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两个氧原子共用1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A.依据反应可知:硝酸能制备二氧化碳,说明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可知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HNO3>H2CO3>H2SiO3,故A正确;
B.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水,与钠形成离子化合物氢化钠,故B正确;
C.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通过实验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C1>C,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对应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元素Ts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ⅦA族,可以推测其氢化物稳定性弱于HI,故D正确;
故选:ABD;
(3)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用棕色容量瓶配制,所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用AgNO3固体配制400ml、0.1 mol/L的AgNO3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溶质的质量为:0.1mol/L×0.5L×170g/mol=8.5g;
故答案为:8.5;
③A.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的蒸馏水,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不选;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B不选;
C.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因为使用游码,则实际称取溶质的质量偏小,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C选;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选;
故选:CD。
19.【解答】解:(1)①Ne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所以不存在化学键的是Ne,故答案为:①;
②HCl只存在极性共价键,所以只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氯化氢,故答案为:②;
③P4只存在P﹣P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③;
④H2O2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所以既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的是过氧化氢,故答案为:④;
⑤Na2S只存在钠离子与硫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答案为:⑤;
⑥NaOH、Na2O2、NH4Cl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所以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⑥⑦⑧,故答案为:⑥⑦⑧;
(2)①I2升华、O2溶于水为物理变化,未破坏化学键,所以未破坏化学键的是①⑤,故答案为:①⑤;
②烧碱熔化发生NaOH=Na++OH﹣、NaCl溶于水发生NaCl=Na++Cl﹣,只破坏离子键,所以仅离子鍵被破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②③;
③HCl溶于水发生HCl=H++Cl﹣,仅破坏共价键破,所以仅共价键破破坏的是④,故答案为:④;
④Na2O2溶于水发生2Na2O2+2H2O=4NaOH+O2↑,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所以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⑥,故答案为:⑥。
20.【解答】解:(1)氯气的结构式为Cl﹣Cl;⑦Cl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5﹣17=18;同位素的研究对象为原子,则⑥Cl和⑦Cl为Cl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
故答案为:Cl﹣Cl;18;⑥⑦;
(2)不含化学键的物质是稀有气体③He;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②KOH、⑤Na2O2;④H2SO4只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故答案为:③; ②⑤;④;
(3)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氨气属于共价化合物,氮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氨气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分别是H、C、N、O、Na、Al、Si、S、Cl元素。
i.Si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1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ii.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②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C;
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2SO4>H2SiO3,
故答案为:Na>Al>C;HClO4>H2SO4>H2SiO3;
iii.②的单质为炭,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为浓硝酸,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4HNO3 (浓)4NO2↑+C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 (浓)4NO2↑+CO2↑+2H2O;
ix.⑥的单质为金属Al,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1.【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Na,D为S,E为Cl元素。
(1)N的原子序数为7,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A族;
(2)H、N、Cl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4:1:1,该化合物为氯化铵,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故答案为:NH4++OH﹣═NH3?H2O;
(3)D2E2为S2Cl2,S2Cl2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Cl﹣S﹣S﹣Cl;与D同主族短周期元素为O,O与Na原子形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Cl﹣S﹣S﹣Cl;;
(4)BE3为NCl3,NCl3遇水即发生水解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反应生成HClO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l3+3H2O=3HClO+NH3↑,
故答案为:NCl3+3H2O=3HClO+NH3↑;
(5)A.物质的状态与非金属性强弱没有关系,故A错误;
B.C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S的氢化物,能够证明Cl的非金属性较强,故B正确;
C.Cl与S形成的化合物中,S呈正价,说明S的非金属性较弱,能够比较非金属性,故C正确;
D.氢化物沸点与非金属性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2.【解答】解:(1)Ga和Al同主族,在Al的下一个周期,即第四周期,低ⅢA族,故答案为:4;ⅢA;
(2)Sn和碳同主族,最高价是+4价,+4;Cl的最高价是+7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4;Bi和N元素同主族,所以最高正价是+5价,最高价氧化物为:Bi2O5;
故答案为:+4;HClO4;Bi2O5;
(3)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所以阴影部分元素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的是F,故答案为:F;
②As和Se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所以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H3AsO4<H2SeO4,故答案为:<;
③氢化物的还原性:H2O<H2S,故答案为:<;
④原子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N<Si,故答案为:<;
(4)可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来寻找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B;
(5)C、Si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C>Si,可以根据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来证明,化学反应中,强酸可以制得弱酸,即在试管中加入CaCO3固体,再加入盐酸,将生成气体通过NaHCO3溶液洗气后,通入Na2SiO3溶液;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则碳酸酸性强于硅酸,结论:非金属性C>Si.
故答案为:在试管中加入CaCO3固体,再加入盐酸,将生成气体通过NaHCO3溶液洗气后,通入Na2SiO3溶液;现象: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结论:非金属性C>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