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过程和影响。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认真看书,完成以下填空: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 年四个经济特区: 、 、 、 。
2. 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①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
②学习国外先进的 和管理经验。
③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 。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 。
2.1985年,中国又把 、珠江三角洲、 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 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 建立。
4.1992年以后,对外开放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等 城市,满洲里等 城市和昆明等 城市,随后又开放一大批内陆市县。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 → → 。
特点: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WTO
1.中国加入WTO的时间: 年。
2.影响(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 。
三.合作探究
1.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问题:建立经济特区有哪些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四.达标训练
1.1979年,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2.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3.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4.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5.2019 年 4 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 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6.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
A.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惟一目的 B.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7.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8.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