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18: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1-3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罗布泊(pō) 殷红(yān)
B.慷慨淋漓(kāng) 亘古不变 (gèn) 校对(jiào) 弄堂(lòng)
C.九曲连环(qū) 燕然勒功(yān) 钥匙(yào) 字帖(tiè)
D.五彩斑斓(lán) 锋芒毕露(lòu) 挚痛(zhì) 气氛(fè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聘 挚友 筹划 锋芒必露 B.典藉 赫然 迭起 一反即往
C.调羹 屏障 默契 马革裹尸 D.懊悔 斑谰 怪诞 一泄万丈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与者,屠呦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B. “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
C. 省首批“产镇融合示范镇”共有13个乡镇入选,我市桥头河镇一路过关斩将,以“蔬菜小镇”冠名上榜.
D. 站在曾国藩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6.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本文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黄河颂》作者端木蕻良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7.补充下面的名句。(8分)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射不亦精乎?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片段阅读(6分)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2分)
爱占小便宜 → →
2.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2分)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2分)


3.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2分)


4.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6.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3分)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_________ ,是________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2分)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2分)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2分)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2分)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①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②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根菜,多放上一只土豆,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看中的不是一棵菜、一只土豆,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路。
③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藏家的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④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利益。
⑤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项目,抢了别人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⑥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以致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⑦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
⑧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作者修东)

1.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3分)

2.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2分)

3.文章第②~④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⑤段?请简要分析。(3分)

4.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校园里,发生过多少故事,快乐甜蜜的、难过忧伤的、令人感动的、让人遗憾的……,令人难忘。选择最扣你心弦的一件事,以“校园里的记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C
3.B
4.A
5.D
6.B
7.(1)惟解漫天作雪飞
(2)汝亦知射乎?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8.(1)借钱耍无赖(不还)、编谎骗钱花(2)厚颜无耻(不知羞耻、恬不知耻)

二、
(一)
1.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2.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3. 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4.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6.C 7.C
(二)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迟,晚 B。怎么 C。再次,重新 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 事务多
10、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三)
 1.(3分)①给别人留条路,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②求得心安和踏实。③由此持之以恒,会实现人生的辉煌。④送人玫瑰,留有余香。⑤发展共赢,取得事业成功。
 2.(2分)“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创业时的发展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一条路)。
 3.(3分)第⑤段与②~④段是对比关系,②~④段是正面论述凡事要留有余地,给他人多留一条路,而第⑤段从反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3分)给别人留条路是心灵上的向善,但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宽容)。李天一事件启示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能给别人留路,因为对恶的过度宽容,就是对善的肆意践踏。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