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图像编辑(一)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精彩的多媒体世界》的第二课,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看,它是第一课《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升华,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Photoshop”及指导学生如何使用“Photoshop”对获取图片进行简单的加工,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本课的这些操作,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为知识而进行教学,会使本课教学变得枯燥,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积极性下降,故本课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特别注意师生教学互动,增加学生操作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Photoshop的操作界面;
能对现有图片进行调整;
能利用Photoshop拼合图像。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熟悉Photoshop界面,提高学生使用Photoshop对图片素材进行简单加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Photoshop的操作界面;
能对现有图片进行调整;
能利用Photoshop拼合图像。
教学难点
能对现有图片进行调整;
能利用Photoshop拼合图像。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如何对图片进行简单加工归自己所用,一直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动手操作愿望强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本课特点——“编辑”,以“编辑图片”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互帮互学。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一起体验操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获取图像文件的途径很多,获取的图像“质量”也各不相同,当图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时,就需要对图片进行一些美化和艺术加工,有时甚至是将几幅图片的某些局部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图像文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处理图像的软件很多, “画图” 、“照片编辑器”、看图软件ACDSee等软件都能对图像作一些简单处理,比较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还有Photoshop,coreldarw等,这些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起来也很方便,本课将以Photoshop为例来介绍图片的简单处理![ 板书:图像编辑(Photoshop)]
首先请同学们点击“开始”菜单,在“程序”组中找到“Photoshop”,启动“Photoshop7.0”。
二、讲授新课
我们在对图像进行编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为了进行精细的处理而放大图像的一部分。这时,就可以使用缩放工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photoshop中如何调节图像显示比例。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一)调节图像显示比例
步骤1:启动Photoshop软件,打开待编辑图片文件,在标题栏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件名,而且也能看到整个图像显示比例。
步骤2:在工具箱中选择缩放工具(图1),选择放大功能,若单击图像窗口,整个图像的显示比例扩大。同样,如果选择缩小功能,整个图像的显示比例缩小。
图1 选择缩放工具
步骤3:如果希望放大图像的某个局部,则可以选择缩放工具后,在希望放大的局部进行拖拽,相应的部分就被放大了。
学生练习调节图像显示比例操作。
(二)图像的选定
跟Word一样,当我们要对图像的一部分进行处理,我们需要选择图像的特定区域。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选择图像的部分区域。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打开待编辑图片文件,单击工具箱的矩形选择工具。
步骤2:按住鼠标左键,在待选处拖拽,选定所希望的矩形区域后,松开鼠标左键,拖拽的部分成为选区,用虚线表示(图2)。
图2 选定待编辑图像区域 图3 选择工具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明确任务:4人为一组完成选择操作,并探索圆形区域、椭圆区域、不规则区域的选择。
教师随堂检查,提示学生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可以方便地选择圆形区域,而使用套索工具可以选择任何形状的区域。分别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图3)和套索工具选择图像区域。
(四)图像移动与复制
图像选定后,我们就可以对选定区域进行编辑、复制、移动等操作。下面请同学们探索
Photoshop功能,完成移动与复制操作。
投影广播任务:移动图像中的左边小孩头像,到画面的右边。
教师随堂检查并提示学生使用移动工具、复制、粘贴操作。
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打开待编辑图片文件,使用选择工具选定待移动获复制区域。
步骤2:选择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
步骤3:拖动被选择的区域到合适的位置(图4)。
图4 图像的移动
步骤4:我们选定图像区域后,可以使用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来复制图像。也可以在拖动的同时,按住键盘“Alt”键,将选定区域复制到指定位置。
(五)图像的裁切
同学们,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我们已学会了如何将图像中不要的部分清除。而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工具箱中的裁减工具,将图像中需要的部分保留下来,而将其他的部分剪掉。这样不仅可以保留需要的部分,而且可以减少整个图像的大小。请看操作:(教师演示裁切操作)
步骤1:打开待裁减图像文件。
步骤2:选择裁切工具(图5)。
步骤3:按住鼠标左键,拖拽想保留的部分。(图6)
图5 裁切工具 图6 拖拽
步骤4:拖拽完成后,图像中比较亮的部分是保留部分,而暗的部分是要剪掉的部分,可以通过8个调节点来改变裁减区域大小。单击右键,选择裁减,就留下了指定的部分(图7)。
图7 完成裁切
步骤5:在裁切区域设定的状态下,按“Esc”键可以取消裁切区域。如果已经进行了裁切操作,也可以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 “还原”取消裁切命令。
裁剪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裁剪参数的设置,设定裁剪的高、宽和分辨率。这里老师不再详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体验一下。
(六)图像的缩放与旋转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需对两个以上图像进行合成,有可能出现大小不合适或因旋转造成构图不合适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大小的变换,旋转、倾斜、反转等操作。请看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将图像中的飞机部分放大。
步骤1:打开待编辑图片文件。
步骤2:使用选择工具选择希望进行缩放的部分。
步骤3:选择菜单栏“编辑”“变换”→“缩放”项。
步骤4:这时被选择图像周围出现边界框和8个调节点,拖拽调节点,图像就会放大或缩小。
步骤5:把鼠标指针移到大小已变化的边界框内,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把图像拖拽到所希望的位置。
飞机放大后,我们也可以把飞机翻转过来,在水中形成倒影。
步骤6:使用套索工具选择待旋转区域。
步骤7:选择菜单栏“编辑” “变换” “缩放”项,用鼠标左键按住调节点,拖拽旋转到满意的角度。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初步认识Photoshop的操作界面;
2.能对现有图片进行调整;
3.能利用Photoshop拼合图像。
四、课堂作业
尝试将下图左边小海龟的图像做成右边的样子。
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一般学生都会对操作性知识比较感兴趣。本节课主要是对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的认识和一些简单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法,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者学生先探究,教师后总结。整堂课的教学基本上是按照预期所设计的流程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八课 淡入淡出动画的制作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动画制作》的第三课,是动画制作的实际操作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画制作编辑文字内容、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等操作。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完全具备制作“文字淡入淡出动画”的操作能力,并且本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在Flash动画中插入、编辑文字的方法;
学习制作淡入淡出的动画效果。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在Flash中编辑文字、制作淡入淡出动画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在Flash动画中插入、编辑文字的方法;
学习制作淡入淡出的动画效果;
学习使用透明度设置文字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制作淡入淡出的动画效果;
学习使用透明度设置文字效果;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完全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本课所要学习的编辑文字、设置透明度、制作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等知识点,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同时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是八年级学生的天性。对动画制作充满一定的神秘感。并且本课完全进入Flash实例操作,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操作欲望强烈。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尽量尊重学生操作愿望,以“实例”为任务,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同时组织学生欣赏大量优秀Flash动画,拓展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投影广播:大话三国Flash动画。(《草船借箭》屏蔽音乐)
师:×××同学,你知道刚才这段动画,是一个故事吗?
生:《草船借箭》
师:你怎么知道呢?
生:从动画中的文字可以看出。
二、讲授新课
师:在动画文件中,文字可以作为动画的字幕说明,也可以作为一个动画角色出现,所以文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现在我们来学习Flash中文字的编辑,设定字型、字型大小、样式及色彩等。(板书:编辑文字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操作。
(一)编辑文字内容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选取“窗口”中的“面板”“字符”选项,就会显示出“字符”浮动窗口,或直接按快捷键Ctrl+T键,在字符窗口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字型、大小、样式、行距、色彩、位置等。
步骤2:选用了文字工具后,在编辑窗内单击鼠标左键,系统就会建立一个文字方块,以便在文字方块内输入文字。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操作。
1.在工作区中输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十二字。
2.将这组文字转换成组件,组件类型为“图形”。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
(三)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
师:在Flash中,每一个角色的出现和消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对于文字常用的是“淡入淡出”的效果。通过设置角色的“透明值”来让角色淡淡的出现或者消失。下面我们一起来制作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分别选中文字图层的第20帧、第40帧和第60帧,并按F6键,就会在第20帧、第40帧、第60帧内新增关键帧。再选取第1帧,并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快捷菜单中选取“创建动画动作”选项。
步骤2:选中图层的第1帧,然后选取“窗口”菜单中“面板”中的“效果”选项。就会显示出“效果”浮动窗口。
步骤3:选取“透明度”(Alpha)选项,然后设定淡化效果数值为0%。
步骤4:选中图层的第20帧然后设定淡化效果数值为100%。
步骤5:选中文字图层的第40帧设置透明度为100%。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取“创建动画动作”选项。
步骤6:选中文字图层的第60帧然后设定淡化效果数值为0%。
步骤7:选择“窗口”菜单中“面板”中的“转换”选项,打开“转换”浮动面板。选择“强制”选项,设置要放大的比例后按回车键。
步骤8:按“Ctrl+Enter”键播放动画。
(四)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文字的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效果在Flash动画制作中使用很普遍,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个烟火动画。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制作图形组件和制作淡入淡出动画的方法,制作一个烟火动画。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投影广播制作步骤
步骤1:选择“修改”菜单中的“影片”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背景颜色”设置成黑色。再单击“确定”完成。
步骤2:建立一个名叫“火花”的图形组件并编辑“火花”组件:选择椭圆工具,打开“窗口”菜单,在“面板”的下级菜单中选择“描绘”。在“描绘”面板中设置线型和颜色。在画面中画一个虚线的空心圆。
步骤3:在时间轴中新增7个图层。
步骤4:选择第8图层的第1 帧,拖拉库中的火花到编辑区中,并在时间轴中的第5帧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关键帧”选项。
步骤5:选择第7图层的第一个帧,拖拉库中的火花到编辑区中,与第8图层的圆中心对应。并在“窗口”菜单中的“面板”的选项中选择“转换”面板。勾选“强制”选项,设置要放大的比例后按回车键,接着在“效果”面板中将“透明值”设为90%。
步骤6:在第7图层时间轴中的第5帧上单击鼠标的右键,选择“插入关键帧”选项。
步骤7:以同样的方式设置第6图层,加上的图形应该越来越大,而透明值越来越高。
步骤8:依次设置好第5层到第1层,其中第1图层只要加上一个图形,不必再插入关键帧,其透明度为20%。
步骤9:按住第7图层中的帧,拖拉到与第8图层重叠一格的位置。
步骤10:以同样的方式拖拉其他图层的帧,每一层都与上一层重叠一个帧。
步骤11:按Ctrl+Enter播放动画。
三、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在Flash中插入、编辑文字的方法;
2.制作淡入淡出的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
制作一个一边运动、一边淡入淡出的文字效果。
提示:
1.新建一个Flash电影,把舞台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将层命名为“淡入淡出”。
2.在字符浮动面板中设置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
3.选定“淡入淡出”层,单击工具箱中的工具“A”,然后在舞台上任意处单击,在其中输入所需的文字“淡入淡出”。选中文字,单击工具栏中的“排列”工具,使文字处于舞台中央。
4.选定文字,选择“插入” “转成元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 “图形”,确定。
5.在“淡入淡出”层的第10帧、第20帧处插入关键帧。
6.选定“淡入淡出”层的第1帧,在“效果”浮动面板中进行透明度的设置。
7.在第10帧、第20帧处同步骤6一样进行不同的透明度的设置。
8.在第1帧与第10帧、第10帧与第20帧之间创建动作动画。
9.按下“Ctrl+Enter”进行影片测试。
教学反思
文字、图片等的淡入淡出在创作中是被经常用到的一个动画特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动画的特点,在上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大话三国的Flash动画,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评价这个动画效果。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谈入淡出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也有了动手创作的兴趣。接下来,我们就切入了主题:淡入淡出动画的制作。当我把任务一说清楚,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了,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有时聚精会神地制作着,有时也与旁边的同学小声地交流和探讨着;整个课堂气氛也是井然有序中透出了活泼。当学生举起手高兴地说:“老师,快来欣赏一下我的作品!”“看看我的杰作吧!”我知道这是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课后我想所谓的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有序而活泼的,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十一课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站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网站建设》的第一课,重点介绍学习网站与网页、网站主题设计、结构设计、主页布局与色彩设计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网站建设的基础知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通过前面Word、Powerpoint、网上冲浪的学习,学生完全具备对相应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本课学习制作网页对培养信息表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网页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自主创新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网页的页面布局及色彩搭配的风格等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如何明确网站主题;
了解如何组织网站的结构。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认识网站与网页、常见网页布局,并且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站,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网站的主题、设计网站的结构、设计主页的布局与色彩、绘制网页布局等,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如何明确网站主题;
了解如何组织网站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明确网站主题;
了解如何组织网站的结构。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Powerpoint与上网浏览信息,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ord中文档的编辑,网页的浏览等)比较熟练。这使得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在因特网上展示自我成为可能。但本课主要的内容为基础知识,重在讲授,可操作性差,学生动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课时,多引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符合八年级心理特征的网站进行讲解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出任组长。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因特网作为重要的信息发布与交流方式,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也许就在你看完这段文字的几分钟时间里,全世界又诞生了几十个网站。看着风格各异的网站,相信许多同学心里一定有一个愿望,让自己也在网上安个家——制作一个网站,在这个单元中,就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个愿望吧。从本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创建一个个人站点。学完本单元的全部内容后,同学们就可以创建出有自己风格的个人站点,并且将它发布到因特网上去,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了。(板书:网站与网页)
二、讲授新课
(一)网站与网页
师:网页设计制作是基础,是建设网站的第一步。但网站的设计要复杂得多。据2006年5月发布的第五次中国互联网信息资源调查报告,全国网站数约为69.4万个,全国网页总数约24亿个,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为3748个。某些大型网站的网页数目更是以百万计。将数量如此众多的网页有条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制作网站要进行仔细的思考和规划。
网站建设的一般流程是:选定网站主题、规划结构、设计制作、测试修改、发布站点等。
投影广播网站建设的一般流程。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网站。(板书:设计一个简单网站)
(二)设计一个简单网站
1.确定网站的主题
师:主题的选择关键在于好的创意和特色,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投影展示确定网站主题要点。
(1)主题定位要准,内容要精。如果我们想制作一个包罗万象的站点,把所有认为精彩的东西都放在上面,那么往往会事与愿违,给人的感觉是没有主题,没有特色。
(2)题材最好是自己擅长或者喜爱的内容。比如:擅长编程,就可以建立一个编程爱好者网站;对足球感兴趣,可以报道最新的战况,球星动态等。这样在制作时,才不会觉得无聊或者力不从心。兴趣是制作网站的动力,没有热情,很难设计制作出杰出的作品。
投影广播Google网站。
(3)网站名称也是网站设计的一部分。名称要易记、有特色。根据中文网站浏览者的特点,除非特定需要,网站名称最好用中文名称。Google是由英文单词“googol”变化而来。“googol”是美国数学家Edward Kasner的侄子Milton Sirotta创造的一个词,表示1后边带有100个零的数字。Google使用这个词代表想征服网上无穷无尽资料的雄心。
图3-1-2 Google标识
师:了解了网站建设的要点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网站。
投影广播一些优秀网站的截图。
2.设计网站基本结构
师:网站的主题确定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根据主题,将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划分,确定网站的基本结构,最终完成网站的栏目设计。建立一个网站好比写一篇文章,首先要拟好提纲,文章才能主题明确,层次清晰;也好比造一座高楼,首先要设计好框架图纸,才能使楼房结构合理。
3.设计主页的布局与色彩
师:了解了网站的基本结构,我们再来看看网站的主页。主页是进入网站时,我们打开的第一个网页。因此,主页的设计十分重要。主页的布局应根据网站的类型而设计,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风格,但应具备标题、网站标识(logo)、导航、网页内容等基本布局元素。
投影展示迪斯尼网站的主页,教师逐一讲解标题、网站标识、导航条等。
标题是网页用来标识网页性质和内容的,标题将显示在浏览器的标题栏里。
网站标识(logo)一般放在网页中最显眼的位置,目的是加深浏览者对网站的印象,同时标识又代表网站的形象,所以标识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
导航提供网站栏目的索引,通过导航可以方便的浏览到网站的每一个栏目。一个合理的导航设计将使网站变得简单易用。
(1)常见的网页布局
师:虽然网站形形色色,但如果把整个首页面当成一个整体去观察,它们的布局主要有以下几种:“同”字形网页结构、“匡”字形网页结构、“回”字形网页结构、“川”字形网页结构
投影展示以上几种类型网站。
师:除以上几种外,还有自由格式网页结构布局,它的风格较为随意,完成后的页面就像一张精美的图片或极具创意的广告。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看到结构新颖的网页可以将他们保存起来,也许能为今后的创作提供灵感。
(2)色彩搭配
师:了解网站的布局后,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网站的色彩搭配,设计网站如同人的衣着打扮一样,也需要恰如其分的包装和表达。不同的颜色会给浏览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联想,选择色彩要和网页的内涵相关联。网页色彩搭配时,网页的色彩要容易引人注目,色彩和表达的内容气氛相适合。
投影展示《中学生校园生活》网站:
如:“中学生校园生活”网站主要采用了浅黄绿色,体现了中学生青春、清新、自然的视觉意境。清新自然、温馨淡雅的设计,让人感觉到校园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
师: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方案:
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对比色调。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除了颜色搭配外,还要考虑主页底色(背景色)的深、浅。有些主页,底色是黑的,但文字也选用了较深的色彩,由于色彩的明度比较接近,读者在阅览时,眼睛就会感觉很吃力,影响了阅读效果。当然,色彩的明度也不能变化太大,否则屏幕上的亮度反差太强,同样也会使浏览者的眼睛感到不舒服。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了解如何明确网站主题;
2.了解如何组织网站的结构。
四、课堂作业
分组设计制作不同主题(如班级主题、家乡的旅游资源、保护环境、历史人物等主题)网站。
五、教学反思
网站的建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网站有个整体的认识,比如网站的主题、网站的基本结构、主页的布局与色彩。由于是对网站的认识,所以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网站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个网站的主题、结构、布局与色彩,让他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评论员,同时培养他们分析、审美和表到的能力。对别人做的网站进行评论之后,我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他们自己的网站,并在课余时间收集好必要的资料。学生做好这些准备,为后续的教学无疑是带来了很多便利,这也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第十课 生成动画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生成动画》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Flash动画基本操作,体验了使用Flash制作形变、动作、遮罩等动画之后的一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插入声音、生成动画影片等操作,是第二单元的结尾。内容简单易学。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学生完全具备相应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Flash所有内容不可能在短短几课全部讲完,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课时,要特别注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在动画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学会生成动画影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在动画中插入声音的方法和学会生成动画影片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在动画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学会生成动画影片。
教学难点
掌握在动画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他们完全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本课所要学习的Flash知识,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同时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是八年级学生的天性。对本课充满一定的神秘感,而且本课完全进入Flash实例操作尾声,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操作欲望强烈。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尽量尊重学生操作愿望,以“实例”为任务,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在Flash中插入声音、生成动画影片的方法等,同时由于本课内容简单易学,学生难免产生轻视心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Flash动画和Flash特效动画及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出任组长。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今天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两段动画。
投影播放小小动画(首先播放动画屏蔽声音,然后播放有声音)
师:哪一段更好看?
生:有声音的。
师:对,在一个动画文件中,声音是必不可少的,声音可使动画更生动,更形象。在Flash中我们可以插入音效文件为动画制作音响效果。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如何在flash中插入声音。(板书:插入声音)
教师演示操作。
二、讲授新课
(一)打开文件
(二)插入声音
师:在Flash中插入声音的方法与导入图片的方法相似。请看老师操作。
步骤1:新增图层,以便插入音效文件,命名为“声音”。
步骤2:利用学过的 “导入”图片方法,导入音效文件,请注意:所导入的音效文件将会储存在Flash的图库中。
步骤3:选取“窗口”菜单中的“库”指令,会显示出本动画所属的元件库。找到刚才所导入的音效文件。
步骤4:将音效文件拖至编辑窗内,以完成音效文件的插入操作。注意:音效文件必须拖至编辑窗口,而不是拖到帧内。这时会看到“声音”层内出现音波图示。
步骤5:将鼠标光标移到音波图示上,按住鼠标左键,再将音波图示移到要开始播放的帧处。这时只要按Enter键,或是按下Ctrl+Enter键,就可以播放动画和音效。
师: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如果没有Wav声音文件,我们可以用话筒和附件里的程序来录音。如果临时没有办法录音,请到C:\Windows\Media文件夹中,选择一个文件插入。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为上节课制作的小熊猫动画配上英语发音。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生成动画影片:
师:配上声音后,我们制作的动画更加生动了,但是现在我们如果要发送到网上,还需要将动画生成动画影片。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老师操作。
步骤1: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发布设置”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Flash(.SWF)”选项。
步骤2:再单击“发布”按钮,即可完成。
师:我们还可以使用Flash提供的工具软件将SWF格式的文件制作成可执行文件,其操作过程如下:
步骤1:选取“开始 程序 Macromedia Flash5 Standalone Player”选项。
步骤2:选取“文件”菜单中的“打开”选项。
步骤3:在下面的对话框中输入SWF文件的位置,也可以用“浏览”按钮来浏览寻找要转换的SWF文件。然后按“确定”按钮。
步骤4:选取“文件”菜单中的“创建播放器”选项,即可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选择欲储存执行文件的文件夹后,按“保存”按钮。
师:完成上述操作后,即可得到一个执行文件,只要执行该文件,就可以播放出制作于此文件内的动画效果,但是无法修改文件中的动画内容。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掌握在动画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学会生成动画影片。
四、课堂作业
制作一个升国旗动画,并配国歌。
教学反思
动画的制作,声音是不可缺少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到声音在动画中的重要地位,我播放了有关小小的两段动画,一段有声音,一段没有声音。在这样一个演示中,学生体会到了声音在动画中的作用,立即就提出了问题:如何插入声音呢?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于是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在动画中插入声音和生成影片的任务。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同学的相互合作,教师的有效指导,这节课还算圆满的完成了。第三课 图像编辑(二)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给同学们介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本因素、图层以及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质量进行一些简单编辑和加工。该部分内容是第二课内容的顺延和深化。本课的操作主要有调整图片质量、图层的调整、复制、删除、插入文字等。这些操作,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故学生的动手愿望强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选用合理、生动有趣的图片素材,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影响图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理解图层的基本概念;
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质量进行一些简单编辑和加工。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影响图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理解图层的基本概念;
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质量进行一些简单编辑和加工。
教学难点
理解图层的基本概念;
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质量进行一些简单编辑和加工。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本课的操作主要有调整图片质量、图层的调整、复制、删除、插入文字等。这些操作,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动手操作愿望强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尽可能选用学生自己的数码照片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同时课堂应分为若干个小组,采用“老兵带新兵”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成绩好的同学的操作水平,又照顾了成绩差的学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对图像的尺寸和位置进行调整, 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图像的颜色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图像颜色的调整包括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投影广播课件)。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固有属性,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蓝、绿等色彩。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色彩所具有的纯度。饱和度高的图像显得十分艳丽,但饱和度过高就会产生失真的现象。
亮度/对比度:亮度是指颜色的亮和暗的程度。黑色的亮度为0,纯白色的亮度为最大。当相邻颜色亮和暗的差别大时,亮度对比度大,相反,差别小时亮度对比度小。
了解了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这些概念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将图片颜色调整得更鲜艳。
二、讲授新课
投影广播课件(比较朦胧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不清晰……
师:对!这张图片太朦胧了,一点也不清晰。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照相时经常碰到,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跟着老师操作。(板书:自动调整图像效果)
教师演示操作(将图片调整得更鲜艳)
(一)自动调整图像效果
步骤1:打开待调整图片文件。
步骤2:单击菜单栏“图像” “调整” “自动色阶”命令项。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教师给学生提供图片素材(朦胧图片)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使用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功能来自动调整老师发给同学们的图像质量。
教师随堂检查学生作业并给予指导。
(三)手动调整图像效果
师:如果自动调整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可以进行手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手动调整图像效果。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操作。(板书:手动调整图像效果)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
步骤1:打开待编辑图像文件。
步骤2:单击菜单栏“图像” “调整” “亮度/对比度”命令项。
步骤3:在弹出“亮度/对比度”对话框后,通过拖拽“亮度”或“对比度”滑块,提高或降低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同时注意观察,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四)使用图层编辑图像
师:学习了调整图像颜色之后,我们再来看看Photoshop的图层。在使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的过程中,图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虽然它不像编辑工具那样直接对图像进行处理,但使用图层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透明底是图层的最大特点,它可以保证多个图层重叠时,各图层的图像不会被盖住。一般透明图层底是用灰色棋盘花纹表示。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的操作,认识图层的基本特性。(板书:使用图层编辑图像)
1.观察图层的基本特性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一个PSD图像文件。
步骤2:选择“窗口” “图层”选项,打开图层控制面板窗口。在图层控制窗口中,我们可以确认有5个图层。
步骤3:在图层控制面板窗口中,选择“嘴”图层后,再选择工具箱的移动工具,进行拖拽。我们会发现,在整个图像中只有“嘴”图像移动。这是因为“嘴”图层只包含嘴图像,而底色是透明的缘故。
步骤4:在图层控制面板中,单击“嘴”图层的眼睛图标,让其隐藏,我们发现“嘴”图像消失。
步骤5:再单击眼睛图标,“嘴”图像重新显示出来。
师:认识了图层的基本特性后,我们再来看看删除图层。
2.删除图层
师:就像编辑一般的图像文件一样,我们可以方便地删除一个图层。
(先引导学生自己找到垃圾桶)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扔垃圾是扔到哪里?
学生:垃圾桶,教室里的垃圾箱(七嘴八舌),有同学发现界面上也有一个垃圾桶的图标。
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删除操作,然后再由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图层控制窗口,选择待删除的“左眼”图层。
步骤2:按住鼠标左键,将图层拖拽到垃圾桶中,该图层消失。
3.图层的复制
师:同样,我们也可以方便地复制一个图层。
步骤3:打开待编辑图像文件。
步骤4:打开图层控制窗口,选择待复制的“右眼”图层,单击右键,选择“复制图层”。
师:我们发现,在图层控制窗口中,新增了一个“右眼 副本”的图层。
步骤5:选择移动工具,将该图层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步骤6:选择“编辑” “变换” “水平翻转”。
这时,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图像产生了。
(五)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复制、删除图层操作。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4.在图像中插入文字
师:(先展示一些有文字的精美图片,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这些图像上的文字是怎么‘写’进去的呢?(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图层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方便地将文字插入图像中。(板书:在图像中插入文字)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图像文件。
步骤2:选择工具箱中的文字工具“T”,将光标移到图像中,这时光标形状变为“工”字形。
步骤3: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后,就可以输入汉字了。
步骤4:汉字输入后,我们会发现新增加了一个文字图层。同样,我们使用移动工具,就可以将输入的文字拖动到图像的任何一个位置。
(六)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在老师给予的图片中添加文字。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三、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了解影响图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2.理解图层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质量进行一些简单编辑和加工。
四、课堂作业
在老师给予的素材中进行图层删除、复制、添加文字操作,操作完成后,合并图层,并将图片以jpg格式保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深化,是对Photoshop的进一步学习,重点是对Photoshop图层的理解和操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层,我通过演示首先让学生认识图层的基本特征,然后对图层进行操作,学生在观看教师操作时,都觉得很容易;但是学生在自己进行操作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隐藏后找不到图层了,怎么选不中自己想要的图层呢?有的同学重新打开文件又找不到图层了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小问题,却是真实的发生在课堂之中。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都或多或少的会生发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仅仅是针对个人的。课后我想:课堂能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呢?如果可能,那要怎样地去实践呢?第六课 Flash 5简介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动画制作》的第一课,是动画制作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动画制作原理、Flash界面的认识、帧及一些简单的Flash操作等。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本课基础知识内容较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启动Flash的方法;
认识Flash工作界面;
学习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原理,提高学生使用Flash制作动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启动Flash的方法;
认识Flash工作界面;
学习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教学难点
认识Flash工作界面;
学习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完全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本课所要学习的Flash知识,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同时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是八年级学生的天性。对本课充满一定的神秘感,但本课重点给同学介绍动画制作原理、Flash基础等,这些都是比较枯燥的理论。单纯为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讲授本课时,建议多欣赏大话三国、大话西游、小小系列等动画,相关知识点串穿讲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看动画片。
教师依次播放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大话三国》、《小小系列》片段。
师:动画片几乎人人都喜欢看,从《米老鼠和唐老鸭》、《西游记》到《宝莲灯》,我们发现:动画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动画片越来越好看了。这与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与制作有着直接联系。计算机的参与使动画制作更容易实现。(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网页,其中有比较经典的Flash动画)现在因特网上几乎每个网页上都有动画。这些动画使网页看起来生动活泼。其中很多漂亮的动画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Flash是一个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的网页动画制作工具。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不但占用的空间小,而且动画品质高,不管怎样放大、缩小,它都清晰可见。 Flash动画的迷人之处还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按钮、选择菜单来控制动画的播放,甚至可以制作小游戏。正是有了这些优点,才使Flash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Flash的使用。(板书:Flash 5简介)
二、讲授新课
(一)Flash 5窗口的组成及作用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单击“开始”按钮,在“程序”子菜单中选择“Macromedia Flash 5”中的“Flash 5”就可启动Flash 5。启动后出现Flash 5的编辑窗口。(如果有快捷方式的,同时可以通过启动桌面上的快捷图标直接打开。)
师:Flash 5的窗口与我们常用软件窗口类似,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控制工具栏:动画播放的控制工具栏。
(2)时间轴:在这里可以设置动画的播放状况。时间轴中的每一个小格子称为“帧”,帧有两种形式:普通帧和关键帧。
普通帧上的图片与它前面相邻关键帧的图片相同并以空心方块为结束标记,关键帧是以实心黑点为结束标记,动画图片一定要创建在关键帧上。中间变形部分就由计算机来完成。
(3)浮动面板:面板可以用来控制各种设置。
(4)状态栏:显示所选的工具等状态。
(5)编辑区:画面上最广阔的白色区域是编辑区,在这里可以直接绘图,或者摆放一些图片、文字、按钮、动画等进行安排编辑,再把各个独立的帧合成在一起,以生成电影作品。
(5)绘图工具栏:放置了可供图形和文本编辑的各种工具,用这些工具可以绘图、选取、喷涂、修改以及编排文字,还有些工具可以改变查看工作区的方式。
师:如果在窗口没有看到常用工具栏、控制工具栏和状态栏,通过选择“窗口”菜单“工具栏”选项中的“主要栏”、“状态栏”和“控制栏”选项,显示这三个菜单栏。
(二)制作简单的动画
师:Flash 5动画制作软件跟传统动画制作相比,它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它会自动建立动画动作。现在利用Flash 5的资料制作一个简单动画。
教师演示操作: 让一架飞机在屏幕上飞过。
步骤1:在菜单栏中的“窗口”下拉菜单中选择“共享图库”选项,选择“Movie Clips”(影片夹),这个命令可以打开Flash共享图库中的“动画影片图库”。这是Flash 5特有资料库。
步骤2:选择图库中的“Biplane”选项,用鼠标将图库中的飞机,拖到编辑区中的左边。同时在时间轴中的图层1的第1帧中会出现一个实心的黑点。这就是关键帧。
步骤3:在图层1的第10帧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选项。并用鼠标将飞机拖到编辑区的右边。
步骤4:单击图层的第1帧,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动画动作”选项。在时间轴的第1帧至第10帧会出现一个箭头标志。
步骤5:单击控制工具栏中的 按钮,可以看到飞机从屏幕的左边飞向右边。也可以按“Ctrl+Enter”键,来看看动画的测试效果,要退出动画测试画面,单击窗口右上方的 按钮。
步骤6:第一个动画文件制作完成了,如果要保存下来。与Word保存文件的操作方法相同。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指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上面的“保存”按钮来保存文件。Flash的文件扩展名为“.fla”,生成动画文件的扩展名为“.swf”。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从“动画影片图库”调用素材,制作一个从右至左的动画。(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确定主题,让他们制作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喜欢打球的同学可以制作一个篮球(素材库中的素材)从左边滚到右边的动画。)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在前面学习使用Photoshop编辑图像时,我们已经了解了图层(Layer)的基本概念。同样,在Flash中,我们同样也要使用图层。形象地说,图层可以看成是叠放在一起的透明的胶片,如果层上没有任何东西的话,你就可以透过它直接看到下一层。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层上编辑不同的动画而互不影响,并在放映时得到合成的效果。使用图层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安排和组织图形,文字和动画。图层是Flash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制作复杂的动画时,我们通常把动画角色单独放在一个图层里,这样相互不会影响,编辑修改也很方便。单击图层区下方的按钮,即可看到图层区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图层。
三、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学会启动Flash;
2.认识Flash工作界面;
3.学习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
4.学习制作简单的动画。
四、课后作业
在Flash的共享库中找到“Fish Movie Clips”,这是一条鱼。让它游来游去。
提示:
如果需要调整鱼的方向时,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旋转”按钮 。就可以用鼠标来调整方向。
教学反思
不少学生都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他们对动画片是再热爱不过了。谈他们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必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讲授前我播放了几个颇有影响的动画片,效果还不错,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不过,当我暂停时,有的同学竟要求再多放一会,我想这可能会影响到后面新课的教学,如果学生再进入角色那无疑会增大教学的难度。所以也就没有理会他们的要求。课后我想:动画片的播放原本是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积极性,结果却激发起了学生看动画片的兴趣。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总以为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一定会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情境创设和运用有时候也会与教学相违背。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对情境的创设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以后创设情境和运用情境的时候要多加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千万不能创设这样的情境或者对情境的误用,让学生沉浸其中而影响了教学。第四课 录制声音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多媒体基础》的第四课,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如何进行声音素材的获取、处理、转换等操作。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多媒体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多媒体制作的声音素材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从教材内容上看,无论是录音、处理声音,还是声音转换,本课都生动有趣,操作性强,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教材结构上看,知识点从“录音机”拓展到“超级解霸”,是软件知识的升华,对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声音录制的方法和声音的简单编辑;
知道声音文件的格式及转换。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使用“录音机”、“超级解霸”等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声音录制的方法和声音的简单编辑;
知道声音文件的格式及转换。
教学难点
掌握声音录制的方法和声音的简单编辑;
知道声音文件的格式及转换;
“超级解霸”工具使用。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本课主要介绍学生如何进行声音素材的获取、处理、转换等操作,生动有趣,可操作性强,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声音的录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课堂上学生操作有一定的限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把握和控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声音素材,课堂上重点考虑声音素材的加工,分组以“任务驱动”方式学习,这样就可以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耳机、话筒等,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声音很早以来就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例如,樵夫搬运木材时发出的劳动号子、庆祝丰收的锣鼓与传递情感的对歌,以及古城报时的晨钟暮鼓,都是人们对声音的应用。自从人类社会中有了自己的语言,声音在信息传递方面成为最主要的交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录音和广播等信息技术的发明与运用,稍纵即逝的声音可以保存,声音的传播也从此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樊篱”。
投影广播(樵夫、锣鼓、报时晨钟等图片)
下面就让我们学习如何制作一个配乐诗朗诵,当一个小小录音师。(板书:录制声音)
二、讲授新课
(一)创建简易“录音棚”
师:录制声音,首先要一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声卡、耳机、话筒是“录音棚”中最基本的设备。声卡是计算机中处理声音信息的硬件设备,在这里可以完成对声音的录制、播放、编辑和合成处理等工作,是声音信息的加工厂。耳机用来重现声卡输出的声音。话筒是拾取人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并将其输入到声卡进行处理。
投影广播(话筒、耳机与声卡相连的图片)
(二)调整录音设备参数
师:将耳机、话筒等设备连接好以后,为了保证录音效果,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设置。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设置。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1.设置录音属性
步骤1:双击“控制面板”中“多媒体”图标,打开“多媒体属性”对话框中的“音频”选项卡。在录音一栏中选择相应的录音设备。双击桌面的右下角状态栏中的喇叭图标,打开“音量控制”,选择“选项” “属性”菜单,在“调节音量”框内选择“录音”。
2.录制诗朗诵
步骤2:设置完成后,从“开始”菜单中运行录音机程序,单击红色的录音键,就能录音了。
步骤3:对着话筒朗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步骤4:录音完成后,可按停止按钮,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给文件命名并保存。
师:由于Windows所带的“录音机”录音的最长时间只有60秒,因此如果要录制较长时间,需要先分段录好后,再合成。
步骤5:重复以上操作,录制好第二段。
因为录音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教师最好将录音具体操作改为课后练习。
(三)编辑整理
教师分段打开已经录制好的声音给学生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我们录制的声音,说说你的感受。
生:前后有杂音,
没有连在一起……
师:同学们说得好,下面我们裁剪去掉每段录音前后的多余部分,并将各段录音串连起来后能够形成一段完整的诗歌朗诵录音。好不好?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第一个文件后,通过试听,找到并定位游标所有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
步骤2:打开裁剪好的第一个声音文件,移动游标到最后,单击“编辑” →“插入文件”命令,系统会弹出“插入文件”对话框,选中第二个声音文件并单击“打开”按钮。按照相同的方法按顺序将剩下的各段文件插入进来。
步骤3:以“诗歌朗诵.wav”为名重新保存文件。
(四)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教师给学生发送声音素材文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将01.wav、02.wav前后杂音去除,并将02.wav插入到01.wav后面。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个别学生添加背景音乐。(同时将制作较好的作品上传到教师机,以便展示给其他同学们看)
(五)添加背景音乐
师:刚才老师在课堂上看了同学们的操作,情况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的作品。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展示带背景音乐的作品。
生:……
师:这个同学做得真不错,他不但把声音合成,而且还在声音加入了背景音乐。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加入背景音乐。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诗歌朗诵.wav”, 单击“编辑” →“与文件混音”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准备好的音乐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并保存文件。
步骤2:制作过程还可以利用“效果”→ “添加回音”命令来添加回音等效果。
(六)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在“诗歌朗诵.wav”加入背景音乐。(教师发给学生背景音乐文件)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七)转换声音文件的格式
师:上面录制的配乐诗歌朗诵是wav格式的声音文件,体积非常“肥胖”,下面我们用“豪杰超级解霸”这款软件来给它“瘦瘦身”,将它转换成MP3格式,转换完成之后就可以在mp3机里面播放它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单击【开始】→【程序】→【豪杰超级解霸】→【实用工具集】→【音频工具】,启动“MP3格式转换器”。
步骤2:在“MP3格式转换器”添加需要转换的文件“配乐诗歌朗诵.wav”。单击“添加文件”按钮,选择所要转换的文件。
步骤3:设置MP3文件的保存路径。单击“设置”按钮,弹出 “MP3设置”对话框。在“输出路径”中,通过“浏览”按钮设置目标文件的保存路径。其他设置选项一般保存默认设置不变。设置完成后,单击“确认”按钮返回程序主界面。
步骤4:单击“开始压缩”按钮压缩文件,等压缩进度条显示100%后压缩完成。这时你可以在目标文件的保存路径里面找到MP3格式的 “配乐诗歌朗诵.MP3”文件。
师:Windows所带的“录音机”小巧易用,“豪杰超级解霸”用户群也十分庞大,但是它们对声音的编辑功能非常有限,因此在声音的制作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问题,制作出来的声音也不一定满意。Cool Edit Pro/2000、Sound Forge、Wave Edit、Gold Wave等声音编辑器对声音的录制和编辑的功能都很强大,它们一定能为你排忧解难,有兴趣可以在网上下载试用版去体会一下!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掌握声音录制的方法和声音的简单编辑;
2.知道声音文件的格式及转换。
四、课堂作业
录制一首古诗,并添加背景音乐。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录制声音,一听要录制声音,学生的情绪可高了,顿时班里可炸开了锅,有的说要录一首自己唱的歌,有的说要朗诵一首诗;有的说要录下自己的感言… 学生的这些提议无疑都是好的,而且任何一个的实践都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去评价他们的作品,经过与大家协商,我们还是决定先统一任务然后再自由发挥。整节课学生们都带者极高地热情在实践着。学生的这种热情和那么专注的投入,真让我现场感受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真正魅力,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够挖掘出学生的兴趣那就好了。第十二课 初步创建站点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网站建设》的第二课,重点介绍学习新建一个站点、框架的建立、框架属性的设置、在框架中添加网页、框架的保存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网站建设的基础知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通过前面Word、Powerpoint、网上冲浪及前一课Frontpage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完全具备对相应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初步创建站点》对培养学生信息表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网页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自主创新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网页的页面布局及色彩搭配的风格等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在FrontPage2000中新建站点的方法;
新建和保存框架网页。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创建站点,学会创建框架网页、设置框架属性等,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网页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自主创新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网页的页面布局及色彩搭配的风格等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在FrontPage2000中新建站点的方法;
新建和保存框架网页。
教学难点
掌握在FrontPage2000中新建站点的方法;
新建和保存框架网页;
框架属性的设置。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网站制作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十分盼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漂亮的网站,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热情逐步引导学生成功地制作自己的网站。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有所差异,在网站制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同学要求能单独制作出自己的网站,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简单模仿教师完成书中示例制作,让他们也能体会制作网站的乐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站,完成了网站的基本设计后,今天我们就可以着手来学习如何创建一个个人站点,并且将它发布到因特网上去,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了。(板书:创建站点)
二、讲授新课
(一)新建一个站点
师:根据前面我们网站划分的栏目以及栏目的层次结构,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网站目录结构,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的设计和制作工作,我们把这种网站目录结构称为站点。
投影展示站点的目录结构图: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动手新建一个站点。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步骤1:启动FrontPage200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项,在出现的级联菜单中选择“网页或站点”命令项。
步骤2:在弹出的“新建网页或站点”对话框中选择“空站点”,指定新站点的位置,单击“确定”按钮。新建站点时,选择站点保存位置,既可以使用系统默认的位置,也可以自己指定网站所在的文件夹。
(二)框架的建立
师:新建了一个站点后,就可以按照我们事先规划好的网站结构来制作网站所包含的各个网页了。大家接着往下看。
步骤1:打开站点“藏羚羊”,依次选择菜单栏中的“文件” “新建” “网页或站点”命令项,打开 “新建网页或站点”对话框。
步骤2:在“新建网页或站点”对话框中,选择“网页模板”,打开“网页模板”对话框,单击“框架网页”选项卡。
步骤3:在框架列表中选择“标题、页脚和目录”样式,单击“确定”按钮,一个新的框架网页就建立起来了。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利用Frontpage新建一个个人站点,并建立网页框架。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四)框架属性的设置
师:刚才我们一起建立了网站的框架,但我们还要对网页的框架的属性进行设置。通过调整框架大小、框架边界、边框线的宽度等属性,可以设计出符合需要的框架效果。
步骤1:将指针指向各边框线,当指针变成双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框架的大小。如果要改变框架其他属性,须首先选定框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框架属性”命令项,打开“框架属性”对话框。
步骤2:在“框架属性”对话框中,“框架大小”可以用来精确调整框架的大小,“边距”是指框架内网页内容与边框之间的距离大小。在“显示滚动条”下拉框中可以选择是否显示滚动条。另外,单击“框架网页”按钮,可以打开“网页属性”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可以定义边框线的粗线,或者根本不显示边框线。
步骤3:单击上框,选定框架,然后打开“框架属性”对话框。
步骤4:分别将“边距”栏中的“高度”和“宽度”的值设置为零。
步骤5:单击“框架网页”按钮,打开“网页属性”对话框。
步骤6:在“网页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框架”选项卡,将“框架间距”设置为零,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五)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操作,完成框架属性的设置。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六)在框架中添加网页
师:框架网页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在上面添加内容。在每一个框架中,都有“设置初始页面”和“新建网页”两个按钮。单击新建网页可以直接建立一个网页。
步骤1:在新建的框架网页中单击上框中的“新建网页”按钮,在页面中插入所需的图片。
步骤2:单击左框中的“新建网页”按钮,在网页中插入一个8×1表格,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文字。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显示了各框架的示意图,当前被保存的框架用蓝框标示出来。在这里,我们只在框架的上框和左框中新建了网页,所以暂时只需将这两个网页和整个框架保存起来,例如将上框中的网页以文件名top.htm保存,左框中的网页以文件名left.htm保存,框架以文件名index.htm保存。注意网页中插入了图片时,图片也要一起保存。
(七)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尝试单击“设置初始网页”按钮,将事先编辑好的网页插入指定位置。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练习时,提醒学生注意,将框架应用到网页中时,要注意网页的合理性,不要过多地使用框架,更不能每个页面都使用框架,这样会使访问者眼花缭乱,影响网页的吸引力。
三、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掌握在FrontPage2002中新建站点的方法;
2.新建和保存框架网页。
四、课堂作业:
使用FrongtPage2002提供的模板创建一个“个人站点”,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学生开始动手创建自己的网站了,尽管事先也做了还算比较充分的准备,网站的主题有了,也对网站的框架、结构、色调都做了定位,但是要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还是出了些问题。学生在对单个任务的完成中显得得心应手,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当任务多起来,尤其是要将这些任务统一起来着实给学生带来了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我在屏幕上标出了各任务的流程:新建一个站点 框架的建立 框架属性的设置 在框架中添加网页 框架的保存,同时告诉学生按这个流程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为学生理清思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十三课 进一步完善网站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网站建设》的第三课,重点介绍学习链接新网页、建立Http链接、插入E-mail链接、同一文件内的链接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网站建设的基本操作,是前一课知识的升华。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通过前面Word、Powerpoint、网上冲浪及前一课Frontpage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完全具备对相应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网站》对培养学生信息表达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网页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自主创新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网页的页面布局及色彩搭配的风格等能力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超链接的种类和用途;
学会创建同一文件内的超链接;
学会创建不同文件间的超链接。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超级链接、学会创建同一文件内的超链接、学会创建不同文件音的超链接。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超链接的种类和用途;
学会创建同一文件内的超链接;
学会创建不同文件间的超链接。
教学难点
学会创建同一文件内的超链接;
学会创建不同文件间的超链接。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网站制作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十分盼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漂亮的网站,同时学生以前学过Word、Powerpoint等,对超链接十分熟悉,能举一反三。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热情逐步引导学生成功地制作自己的网站。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有所差异,在网站制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同学要求能单独制作出自己的网站,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求能简单模仿教师完成书中示例制作,让他们也能体会制作网站的乐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所用课时
2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4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出任组长。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只有一个框架网页的站点,还需要不断地链接新的网页,丰富网站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链接新网页。(板书:链接新网页)
二、讲授新课
(一)链接新网页
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上节课编辑好有关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大事记的网页,“dsj.htm”网页,大家一起来看看怎样将它链接到框架网页的指定位置。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启动FrontPage2002,打开“藏羚羊”站点,选择框架网页。
步骤2:选中左边列表中的“重大事件”文字,单击右键。
步骤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超链接”,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
步骤4:选择文件“dsj.htm”,单击确定。
师:通过以上操作,“dsj.htm”网页已被链接到框架网页的“重大事件”位置,这时,按住“Ctrl”同时用鼠标左键单击“重大事件”,就可以跟踪这个超链接。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将左框中的文字“藏羚档案”链接到第二节中制作的网页“chiru.htm”。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教师总结操作过程。
(三)建立http链接
师:刚才同学们操作的是本机上的链接,在因特网的链接与链接到本地计算机的其他网页文件一样,也是链接到其他网页,只不过链接的目标不再是本地计算机中的网页文件,而是Internet上其他站点的网页。浏览网页时,只要单击这个链接就可以直接访问相应的网站。如我们可以在网页中加入链接,链接到“可可西里 藏羚羊环保” 、“www.”网站。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在网页中选中“相关链接”文字,单击右键。
步骤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超级链接”,打开“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
步骤3:在“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的地址栏输入框中,地址“www.”。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完成。
师:是不是很简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操作,完成相关链接。
(四)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展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操作,完成相关链接(www.)。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五)插入E-mail链接
师:我们制作网站时,有时为了方便相互交流,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电子信箱留在网页上,这样,当访问者想要给我们写信时,直接单击E-mail超链接就能给我们写信了。建立E-mail链接的方法很简单,方法同建立http链接差不多。下面我们看看如何插入E-mail链接。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后,要单击对话框中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在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E-mail地址,再按“确定”按钮返回就可以了。
步骤2:超链接设置好后,要想取消这些超链接该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只要在“插入超链接”对话框中把链接的网页名或超链接地址删除,再单击“确定”按钮就行了。
下面请同学们将框架网页左框中的文字“和我联系”设置成E-mail超链接。
(六)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将框架网页左框中的文字“和我联系”设置成E-mail超链接。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七)同一文件内的链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链接,在上网时,我们经常碰到一个网页中的内容很多,要很快查看到网页中的某些内容会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主页中的某个位置设置“书签”。这里所说的书签有些像人们阅读书籍时所使用的书签,使用书签的目的是为了更快地找到所要阅读的内容。如果将某个“超链接”的链接目标设为书签,在浏览网页时,单击这个“超链接”,网页就自动转到“书签”所在的位置。创建书签超链接时,一般是在页面的顶端或者底部创建一个超链接目录,将这些目录链接到不同的书签中。最后我们来看看将下面网页中“1992年以前”这一行文字设置为书签,并在网页中创建超链接,链接到这个书签上。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选中“1992年以前”这一行文字。
步骤2:选择“插入”菜单中的“书签”命令项,出现“书签”对话框。
步骤3:在“书签名称”输入框中输入书签名,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步骤4:选中“1992年以前”几个文字。
步骤5:选择“插入”菜单中的“超链接”命令项,出现“创建超链接”对话框。
步骤6:单击“插入超链接”对话框中的“本文档中的位置”,选择“1992年以前”书签。
师:这样,我们就将“1992年以前”这几个文字设置成一个超链接,链接到书签“1992年以前”。建立超链接后,“1992年以前”这几个文字不但改变了颜色,而且下面加上了下画线表示已经建立了一个链接。预览这个网页时,单击“1992年以前”这个超链接,就自动转到网页中“1992年以前”这一行。不过要注意,在网页在预览状态下,书签是看不到的。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掌握超链接的种类和用途;
2.学会创建同一文件内的超链接;
3.学会创建不同文件间的超链接。
四、课堂作业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网页中其他书签式超链接的设置。
教学反思
每一个网站都会存在着多种形式不同的链接,而这些链接学生在制作自己的网站时也是不可避免要用到的,由于存在不同链接方式,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理解各链接的特点,知道不同链接的区别。为了不使学生产生混淆,我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方法,通过对一个的理解和操作的熟练再讲解下一个,同时也不忘将它们进行对比,采用这种分析 理解 操作
对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各链接方式的特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九课 制作文字的特殊效果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Flash动画》的第四课,重点介绍学习在Flash中导入图片、制作形变动画、利用遮罩效果制作闪烁文字等,是Flash动画知识的升华。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完全具备对相应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Flash所有内容不可能在短短几课全部讲完,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课时,要特别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导入图片的方法;
掌握制作形变动画的方法;
学习制作遮罩的动画效果。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在Flash动画中导入图片,提高学生使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形变动画和遮罩动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导入图片的方法;
掌握制作形变动画的方法;
学习制作遮罩的动画效果。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形变动画的方法;
学习制作遮罩的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他们完全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本课所要学习的Flash知识,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同时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是八年级学生的天性。对本课充满一定的神秘感,而且本课完全进入Flash实例操作,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操作欲望强烈。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尽量尊重学生操作愿望,以“实例”为任务,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在Flash中导入图片、制作形变动画、遮罩动画等,拓展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学会了使用Flash工具绘制图形,但还有许多制作精美的图形可以用在我们制作的动画文件中。现在我们来学习将图片或者素材文件导入动画影片的方法。(板书:导入图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一)导入、编辑图片
步骤1:选择“文件”中的“导入”选项。
步骤2:选择要导入的图形文件,再单击“打开”按钮。
师:导入的图片有一个背景,与动画不协调。怎样去除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步骤3:单击导入的图片,再选择“修改”菜单中的“分解组件”选项。
步骤4: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 按钮,在下方的辅助工具中选择 ,然后在图片上要删除的部分上单击,最后再按“Delete”键即可。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我们也可以给图像增加背景。先增加一个图层,再导入一张适合做背景的图片,如果发现背景图片挡住了下一层的图像,可用鼠标按住背景图层把它拖到最下一层。
(二)制作形变动画
师:我们已经把图片处理好了。现在我们利用这张已分解的图片制作图形变成文字的动画效果。注意:制作变形动画时,必须是分离的物体才能产生形变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分离物体。
步骤1:在图层1第20帧处建立一个关键帧。删除熊猫。
步骤2:在同一位置,用文字工具写上“Welcome to Beijing”并设置文字的大小、颜色。
步骤3:选择“修改”菜单中的“分解组件”选项,将文字分解。
步骤4:选择第1帧,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面板”选项中选择“帧”,打开“帧”面板,在“变化”里选择“形状”。
步骤5:按回车键观看动画效果。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些动画不要分离物体,而有些又需要分离呢?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 “动作渐变”动画内所有的物体都必须是单一的物体,如此才能显示出动画效果, “形状渐变”动画内所有的物体都必须是分离的物体,所以对于图片等组合的物体时,就必须使用“分解组件”命令强行将物体分离。你明白了吗?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完成熊猫变Welcome to Beijing形变动画。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
(四)利用遮罩(Mask)效果制作闪烁的文字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形变动画的制作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遮罩动画。【板书:利用遮罩(Mask)效果制作闪烁的文字】遮罩和导线图层一样是层的特殊类型。遮罩层(Mask)与被遮罩层(Masked)相互对应,利用遮罩层遮住不要显示的部分。也可以说:遮罩层像一取景框一样在被遮罩层上选取要显示的部分。
投影展示遮罩动画
师: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制作遮罩动画。
步骤1:在图层中新建一个图层2,导入一张颜色鲜艳的图片。并将其转换为动画元件。
步骤2:双击图片进入编辑状态,单击第10帧,并按F6键在第10帧插入关键帧。
步骤3:增加一个动作参考线层,选择椭圆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拖动鼠标在该层绘制一个圆,要让图片沿着圆的轨迹转动。
步骤4:单击选中圆的填充区域,按Delete键将填充删除,这样只保留下圆的轮廓线。并用“橡皮擦”工具在圆形轨迹上擦除一小段轨迹。
步骤5:将图片分别吸附在导线两端。并在第1帧处创建动作动画效果。
步骤6:增加图层2,并在第1帧中用文字工具加入文字“新北京 新奥运”,并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设置到合适的大小和字体。
步骤7:双击图层2的图标,从弹出的层属性对话框选择“遮蔽”。这是将该层定义为遮罩层。由于作为遮罩层的内容只是相当于被挖空的一个形状,所以这里文字的颜色不会对影片产生作用。
步骤8:用同样的方法,将“底图”层定义为被遮罩层。
步骤9:用鼠标将这两层锁定,即可看到底图从文字中透出来的效果。
三、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学习导入图片的方法;
2.掌握制作形变动画的方法;
3.学习制作遮罩的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
利用形变动画的技巧,完成下面的练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对Flash动画制作的加深,包括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具体操作方面的知识。所以整节课我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把我操作步骤,然后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会这几个动画制作的要领。这种一张一弛、讲练结合的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第一课 计算机中的图像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精彩的多媒体世界》的第一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精彩的多媒体世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从教材内容上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教材结构上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若单纯为知识而进行教学,会使本课教学变得枯燥,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积极性下降,故本课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特别注意师生教学互动,增加学生操作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图形和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式;
能正确地选择图像素材的来源;
能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格式文件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素材,提高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相关软件解决素材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和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式;
能正确地选择图像素材的来源;
能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和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式;
能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是第一单元《精彩的多媒体世界》的基础。如何使用电脑观看图片、聆听音乐、欣赏电影、体验多媒体电脑带来的快乐,一直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动手操作愿望强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获取”,以“认识、获取”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体验“素材”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领略了多媒体的神奇魅力。在感受多媒体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同学们一定也留下了很多的疑问;丰富多彩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是从哪里来的?对它们是如何进行加工的?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再次进入这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计算机中的图像吧!
(板书:第一课 计算机中的图像)
二、讲授新课
常言道:“一图胜千言”。人们可以从图像中理解许多其他形式难以表达的信息,图像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是文字材料难以比拟的。所以,图像是人类获得信息最重要的来源,是构成多媒体的重要元素。
(一)图像和图形的数字表示
投影广播课件:位图和矢量图并分别放大
师:请同学们仔细比较投影上的图片,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马赛克”……
师:对!位图放大后会出现“马赛克”现象,在计算机中图片分为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两大类,认识他们的特色和差异,有助于创建、编辑和应用数字图像。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位图图像。
1.位图图像
位图图像是由像素(pixels)构成的。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颜色值。
广播课件:放大位图
例如,一幅位图图像中的自行车轮胎就是由该位置的像素拼合在一起组成的。在处理位图图像时,所编辑的是像素,而不是对象或形状。
位图图像是连续色调图像(如照片或数字绘画),是最常用的电子媒介,因为它们可以表现阴影和颜色的细微层次。位图图像与分辨率有关,也就是说,它们包含固定数量的像素。因此,如果在屏幕上对它们进行缩放或以低于创建时的分辨率来打印它们,将丢失其中的细节,并会呈现锯齿状。
图1-1-1 不同放大等级的位图图像示例
从图1-1-1的局部放大图片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张图是由一个个小色块组成,并且每个色块的颜色是单一的。
位图的文件类型很多,如*.bmp、*.gif、*.jpg、*.tif等。同样的图形,存盘成以上几种文件时文件的字节数会有一些差别,尤其是jpg格式,它的大小只有同样的bmp格式的1/20到1/35,这是因为jpg格式的图片经过了复杂的压缩算法的缘故,这样的压缩是有损压缩。
2.矢量图形
矢量图形通过计算机将一串线条和图形转换为一系列指令,在计算机中只存储这些指令,而不是像素。例如,一幅矢量图形中的自行车轮胎是由一个圆的数学定义组成的,这个圆按某一半径绘制,放在特定的位置并填以特定的颜色。移动轮胎、调整其大小或更改其颜色时不会降低图形的品质。
矢量图形与分辨率无关,可以将它们缩放到任意尺寸,可以按任意分辨率打印,而不会丢失细节或降低清晰度。因此,矢量图形是表现标志图形的最佳选择。标志图形(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必须保留清晰的线条。
图1-1-2 不同放大等级的矢量图形示例
与矢量图相比,位图因为是由像素组成,如果被放大,则图像会产生失真;而矢量图形则不会。常见的矢量图形有Windows的剪贴画以及网络上随处可见的Fflash动画等。
虽然位图放大之后会出现失真现象,但是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启动Word软件,利用出入图片功能插入一幅Word剪贴画,把它放大看看有无失真;然后再插入任意一幅位图,放大看看有无失真。
(三)获取图像文件
我们获取图像文件的途径,大致有如下几种。
投影广播获取图像文件的几种途径。
1.从外部设备中输入,包括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2.从互联网上获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从互联网上获取图像已经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而且互联网上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需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应尽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明确标出所使用图像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提供图片下载的网站:
http://www.orderpic.com
http://www.
3.从计算机屏幕上截取
截取计算机屏幕画面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分为截取整个屏幕画面和截取当前窗口画面两种情况。
4.从商品图像库中获取。目前图像数据库很多,他们内容广泛,质量精美。
5.使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捕捉。
6.利用绘图软件创建图像。这类软件往往具有多种功能,除了绘图以外,还可以用来对图形扫描、修改等,著名的软件有CorelDRAW、Photoshop等。
对于1、2、4、5、6获取图像方式,同学们比较熟悉,下面老师重点介绍怎样从计算机屏幕上截取整个屏幕,并保存下来。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按“Print Screen”键,屏幕图像信息就被复制在剪贴板当中;
步骤2:启动图形处理软件(如“画图”)新建一个文件,执行粘贴命令,后保存图片就可以了。
若要截取当前窗口画面,则在执行第一步时按“Alt + Print Screen” 键即可。
(四) 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图像文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文件大小、软件支持的格式不同等原因,图像文件的格式经常需要进行转换。能实现图像文件格式转换的软件很多。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画图软件实现图像文件格式转换的方法。
投影广播任务:用画图软件将bmp格式图像文件转换为jpg格式。
学生大部分完成,教师总结。
步骤1:在画图软件中打开待转换的bmp格式图像文件。然后单击“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弹出“保存为”对话框。在“格式”栏中,选择“JPEG”项。
步骤2:输入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就可以了。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图形和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式;
2.能正确地选择图像素材的来源;
3.能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
四、课堂作业
1.请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截取如下图形,并以bmp格式保存;
资源管理器
2.将截取的图像文件转换成同名的jpg格式的图片。
教学反思
第一课《计算机中的图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图像和图形的数字表示、获取图像文件和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后两部分内容的掌握学生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一般都能够比较轻松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第一部分:图像和图形的数字表示,我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位图和矢量图的差别,然后引出概念。在讲解概念的过程中由于引用了专用名词,比如像素、分辨率等,有的学生当时就提出了问题,诸如:什么是像素?什么是分辨率?位图图像放大到多大才会出现锯齿?有没有办法消除掉这些锯齿等问题。当然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积极地进行了思考,不过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我没有直接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体验这两种图像的差别,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告诉他们课余可以就这些问题到BBS中进行讨论。第五课 视频剪辑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多媒体基础》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解视频文件的格式、获取、使用超级解霸合并视频文件、制作个人电影等,是声音素材处理的继承。对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从教材内容上看,无论是视频文件的获取与加工,还是制作个人电影,都是实际生活走进课堂的具体体现,而课文中介绍的超级解霸、Windows movie maker,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具有很大的帮助。从教材结构上看,视频制作是多媒体作品制作最难的部分,也是使用最多的素材。本课摆在第一单元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视频文件的基本格式;
能简单编辑视频文件;
初步掌握制作个人电影的方法。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使用超级解霸、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处理视频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视频文件的基本格式;
能简单编辑视频文件;
初步掌握制作个人电影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简单编辑视频文件;
初步掌握制作个人电影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好动、求知欲强,是八年级学生一大特点。通过前一课的铺垫和学习,学生已经具备操作本课知识点的能力。而本课讲解的视频文件的格式、获取、使用超级解霸合并视频文件、制作个人电影等知识点,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动手操作欲望强烈。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的同时,尽量采用学生本人的数码素材,把握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让学生体验多媒体电脑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如果说声音使计算机充满灵性,那么,视频则使计算机充满活力。视频包括了运动的图像和音效或伴音,它具有信息丰富、表现力强的特点。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品中大量的使用视频已经变得很平常,本课我们将与“视频”握手,初步认识数字视频。(板书:视频剪辑)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数字视频
师:影像视频信息由许多幅单个画面所构成,且包含了大量的音频、视频信息,所以视频文件体积相当庞大,人们在利用计算机处理运用视频文件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实际情况将视频文件压缩成不同的格式。AVI格式是一种非压缩格式的视频文件,在播放的时候画面清晰,因此,AVI格式是PC平台上以及专业视频制作中较常用的格式;但是AVI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非常大,因此在使用较大的视频素材时人们经常使用MPG、MPEG高压缩比格式,以减小文件大小;而在网上实时传输视频类素材时人们又将视频文件转换成流式媒体ASF、RM、RAM等文件体积传输速度快的文件格式。
投影广播:视频格式AVI、ASF、RM、RAM等,AVI是非压缩格式。
超级解霸、东方影都等播放软件界面。
师:视频文件的格式是个大家族,利用超级解霸、东方影都等软件能非常方便地播放AVI、MPG等格式的视频文件,但不是所有的视频文件都能利用它们来播放,一些格式的视频文件需要专门的播放软件才能播放。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播放视频软件?
生:WINDVD……
(二)视频文件的获取
师:认识了视频后,我们再来看看怎样获取视频文件,视频文件的获取有多种途径,如:上网下载、用视频采集设备拍摄、从VCD影碟中截取等。
投影广播:上网下载、用视频采集设备拍摄、从VCD影碟中截取等截图。
师:对于上网下载、用视频采集设备拍摄这些我们以后再讲,今天老师重点给大家介绍怎样用“超级解霸”从VCD影碟中截取视频,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启动“超级解霸”软件后,单击“文件”→“打开”,打开第一个要截取的目标视频文件。
步骤2:单击播放按钮,视频文件开始播放。单击“循环/选择录取区域”按钮。此时界面中间的播放进度条变深色。
步骤3:根据需要,使用“选择开始点”、“选择结束点”两个按钮来确定所要截取片段的起始位置。
步骤4:单击“录象指定区域为MPG或MPV文件”按钮,即会弹出一个“保存数据流”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指定保存的路径及名称后,即会弹出“正在处理”的对话框,显示完成的进度情况,稍等片刻视频片断就截取好了。
教师给学生发送视频素材。
(三)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按老师刚才的操作截取视频。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四)加工视频文件
师:在进行多媒体创作中,经常要将一些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处理,拼拼剪剪是常有的事,比如,要将几个视频文件编辑成一个视频文件、要改变视频内容播放的顺序等。前面用到超级解霸除了能播放视频文件外,还能对视频文件进行一些简单的编辑处理。我们继续往下看。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准备截取好需要合并的视频片断。
步骤2:单击“开始”→“程序”→“豪杰超级解霸”→“实用工具集”→“常用工具”→“MPG文件合并”,启动该程序。
步骤3:单击“文件”→“添加文件”,找到已经截取好的两段目标文件,添加进来,指定好输出文件后,单击“开始合并”按钮就可以了。
(五)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给学生发送两段视频文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使用“超级解霸”合并两段视频文件。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
(六)制作个人电影
师:同学们学习了获取视频、加工视频之后,个人电影加工的“奢侈”的愿望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再也不是遥遥而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同学们有了编辑视频基础,再加上在Windows XP中,利用增强的数字媒体功能,可以很轻松完成从制作到放映影片的整个过程。个人影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两个过程,前期拍摄可以通过数码摄像机完成,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得到原始的视频素材了。音频素材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从光盘媒体库获取。素材准备妥当就可以开工制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视频处理软件很多,如友立公司的会声会影、Adobe的Premeire、品尼高的Pinnacle Studio、Windows自带的Movie Maker(只在WindowsXP系统下才可以使用)等等,这里以Windows Movie Maker为例简要介绍制作个人电影的过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启动Windows Movie Maker,按下热键Ctrl+I执行“导入”操作,选择准备好的素材文件,点击“打开”导入。导入成功后,视频文件将被分为若干个片断。
步骤2:选取某个片断,通过右侧的窗口可以预览该片断内容。将该片断内容拖到下方长条电影底片格子可以进行编辑处理。
步骤3:在工作区中选取鼠标右键中“时间表”命令,工作区影音文件前后会各多出一个三角形的标签,前面的叫做“开始编辑”,后面的叫做“结束编辑”,这两个标签可以用来“掐头去尾”,将不必要的部分剪除。
步骤4:点“旁白时间线”图标,“旁白时间线”窗口弹出,点击“开始旁白”按钮,这时影片会自动播放,以方便你控制解说的进度,这时你对着话筒就可以给电影配“解说词”了。
步骤5:选择“播放”菜单中的“播放时间线”就可以了。
步骤6: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电影”,弹出“保存电影向导”窗口,根据向导提示,为电影加个标题、在影片“设置”中选择“高质量”。“保存电影向导”,会带着你完成生成的所有设置和操作,你“导演”的影片很快就可以生成了!
步骤7:我们可利用Windows XP的媒体刻录功能,将生成的影片刻到光盘上长期保存。
师:同学们感觉怎样?是不是很有趣。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素材库中的素材自己编辑电影。
(七)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利用素材库中的素材自己编辑电影。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三、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三个知识点:
1.了解视频文件的基本格式;
2.能简单编辑视频文件;
3.初步掌握制作个人电影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回家后,使用自己的数码照片制作一段个人电影。
教学反思
《视频剪辑》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大,学生既要了解什么是视频文件,又要知道视频文件的获取方法,还要学会加工视频文件和制作个人电影。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对视频文件的加工和制作个人电影上。为了让学生对操作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我首先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操作的整个流程,然后再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去体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好地将任务分割成一个个小任务进行实践;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对任务比较盲目,往往完成一步之后就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缺乏对任务的整体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几种措施:1.将他们与会做的同学组成小组;2. 参看书上的操作步骤;3.举手寻求老师的帮助。第七课 简单动画的制作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Flash动画》的第二课,重点介绍学习Flash工具的使用、制作图件、制作引导线动画,是Flash动画的制作基础,也是第一课知识点的深化。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来看,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完全具备对学习相应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Flash所有内容不可能在短短几课全部讲完,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课时,要特别注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Flash工具的使用;
学习制作图片组件;
学习制作导线动画。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认识、理解Flash工具栏,提高学生使用Flash工具绘制图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Flash工具的使用;
学习制作图片组件;
学习制作导线动画。
教学难点
学习Flash工具的使用;
学习制作图片组件;
学习制作导线动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他们完全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本课所要学习的Flash知识,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同时活泼好动,喜欢动画片,是八年级学生的天性。对本课充满一定的神秘感,而且本课完全进入Flash实例操作,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操作欲望强烈。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尽量尊重学生操作愿望,以“实例”为任务,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活学活用flash制作动画、Flash图层等,拓展学生学习Flash动画时的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本课教学应至少一人或两人一机,投影机一台或机房配备广播系统,整个机房以宽带的形式接入因特网,网速较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Flash的界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别人制作的Flash动画。
投影广播:大话三国Flash动画。(屏蔽音乐)
师:这个动画做得好不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生:绘画很漂亮。
师:要制作漂亮的动画,绘制精美的图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Flash为我们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绘图工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Flash工具(板书:认识Flash工具)。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Flash工具
投影广播Flash工具箱。
师:Flash的绘图工具大致包含以下几大部分:选取工具,绘画工具,文字工具,涂色工具,擦除工具以及查看方式选择工具。
表示所绘制的矩形没有外框,下面的选择框分别可以选择线宽和线型,点击 可以对所绘矩形的颜色作调整,而的作用是控制是否给矩形加上圆角,以及加入圆角的半径。在颜色工具的下面是选项区。对于不同的工具,选项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二)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利用Flash工具箱,在编辑区绘制“无边框红色圆角矩形”。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三)利用绘图工具和颜色工具画出简单图形
师:在认识了绘图工具栏后,让我们来利用这些工具绘制一个带有条幅的气球。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么为了迎接这一盛典,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带有欢迎条幅的气球。(板书:利用绘图工具和颜色工具画出简单图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建立一新文件。
步骤2:选取绘图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单击油漆桶工具按钮 ,接着,在颜色工具中选择红色。
步骤3:在编辑区上用鼠标拖出一个红色的气球。
步骤4:用铅笔工具画出气球的绳子。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选取绘图工具栏中的铅笔工具,下面的选项区会有变化。
选择直线化模式:如果画出来的线条接近直线,就会自动变成直线;如果画出来的线条接近弧形,那就会变成弧形。
选择平滑模式:画出来的线条会自动变得很平滑。
选择墨水瓶模式:画出来的线条会接近原来画的样子。
如果画得不好,可以选用绘图工具栏中的橡皮工具擦除。也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取消后再重新画。
步骤5:选取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调整好颜色。在绳子下画出条幅。
步骤6:把鼠标改为“选取工具”,移动鼠标到绳子上,当鼠标下方出现“弧形”,拖曳来改变线条的弧度。而当鼠标下方出现“直角”图示,可以拖曳来改变边角的位置。
步骤7:最后再用铅笔工具在条幅上写上“2008-北京绿色奥运”,完成操作。
(四)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完成绘制气球操作。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五)图形组件的制作
师:在Flash中,有两种“图库”,上一节所讲的“共享库”是Flash软件本身带有的。此外,Flash提供了一种称为“角色” (Symbol)的组件图库。一般用于存放用Flash工具所绘制的物体和文字、声音及影片等Flash的动画组件。
师:图库的开启方法是:选取“窗口”菜单中的“库”指令或是按快捷键Ctrl+L,就会显示图库。(板书:图形组件的制作)当你建立一个新的文件时,其图库内是空白的,当你开启的文件内包含有组件或导入的图片和声音时,就会在图库中显示出来。
此图示为导入的图片组件。
此图示为图片角色组件。
此图示为动画段落角色组件。
此图示为按钮角色组件。
投影演示公共元件库。
师:在制作动画过程中怎样增加组件呢?下面我们将前面所画的图形转换为图片组件。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首先选取气球和条幅,选取图形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我们用鼠标拖出一个矩形范围,将欲选取的物体都包含在矩形范围内,此时在矩形范围内的物体都会被选取。再选取“插入”菜单中的“转换成组件”选项,会弹出“组件属性”对话框。
步骤2:在“名称”框中输入合适的组件名称,并选择要转换组件的类型“图形”,然后按“确定”按钮。选取的物体就会转换成图形组件,并新增到角色图库中。
步骤3:开启图库查看是否有新增的组件。
(六)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投影广播任务:请同学们完成转换图片组件。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七)导线动画的制作
师:我们将图片转换成图片组件后,我们想想气球在升空时被微风吹动,它的运动路线一般不会是直线。所以我们要设计一条导线,让气球沿着导线运动,产生气球飘浮在空中的动画。下面我们再来制作引导线动画。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
师:由于气球的绘制是在图层1的第1帧,所以Flash已经在图层1的第1帧自动建立了一个关键帧。
步骤1:在图层1的第20帧处,增加一个关键帧。
步骤2:新增导线图层:选择图层1,再单击图层区下方的新增导线图层按钮 ,这时在图层1会出现一个导线层。
步骤3:单击导线图层,再单击绘图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在编辑区中画出一条引导线。
步骤4:选择图层1的第1帧,用鼠标移动气球到导线的左端,会看到气球图形的中心十字标志与导线相交处出现一个黑色的小圆圈。这表示气球已经“吸附”在导线上了。
步骤5:选择图层1的第20帧,用鼠标移动气球到导线的右端,用同样的手法将气球吸附在导线上。
步骤6:单击图层1中的第1帧,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动画动作”选项。
步骤7:单击控制工具栏中的 按钮,或者按“Ctrl+Enter”键,来看看动画的测试效果。
师:在这个动画中,我们学习了Flash图层的概念。图层上有三个图标,其中可以控制该层是否被显示,默认状态为正常显示,在对应下方用表示,如果点击这个黑点,则会出现,同时该层被隐藏,隐藏的层不能被编辑。用来控制是否锁住该层,被锁住的层可以正常显示,但不能被编辑,这样在你编辑其他层时,可以利用这一层作参考,而不会误改了这一层的内容。可以控制是否将层以轮廓线方式显示,点击对应的黑点,会出现,再点一次恢复正常。这几个功能可以同时起作用。
点击层下方的可以在当前选中的层上方新建一个层。的作用是新建一个导向层,关于导向层的概念我们一会儿再说。用来删除当前选定的层,注意点击这个图标就会立即把当前层删掉,没有提示。双击任何一个层都可以选中该层并进入更换图层名称的状态,把图层命名为与编辑内容相关的名称将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当我们选中了某一层的同时,也就选中了所有该层上的对象。 按住Shift键,我们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图层。另外要注意的是,层的排列是有顺序的,最上面的层是你所能看到的最接近你的层,其上的内容将遮盖其他层,但你也可以通过用鼠标拖动的方式改变层与层之间的排列关系。
三、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学会Flash工具的使用;
2.学习制作图片组件;
3.学习制作引导线动画。
四、课堂作业:
制作小球的圆周运动。
提示:
1.用绘图工具画出小球后,将其转换成角色组件。
2.导线用椭圆工具画出一个没有填充颜色的椭圆。
3.用橡皮擦工具将椭圆导线擦除一个小缺口,形成一段有两个端点的圆弧导线。
4.分别在小球图层的第1帧和第20帧处,将小球吸附在椭圆导线上缺口的两端。
5.按Ctrl+Enter键播放动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认识Flash工具的基础上,制作简单动画。要利用好Flash的工具制作简单动画,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各工具的作用并且经过体验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讲解Flash工具时,我也特意留了时间让学生体验各工具的作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过程加深他们对各工具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一措施还是挺有效果的,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都表现得非常好,还用工具绘制了不同的图形、制作了一些自己创造的动画。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很多时候,在教学上我们都忘记或忽略了留给学生磨刀的机会。是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这把刀是不需再磨,可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习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的刀还得他们自己来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学生磨刀的事情,学生刀磨好了,后续的学习自然来了兴趣,学生学起来也会变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