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说课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说课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21: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4.2.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及其预防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说课环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流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标确定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会预防传染病是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并且本节内容也是中考所考察的重点。
本节内容安排在介绍各种病原体之后,对现象的分析、概念的形成,以及如何用概念分析问题达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是极其关键的环节。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1、描述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2、运用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学情分析


通过日常生活中对传染病的了解和前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病原体引发的各类疾病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分析血吸虫的生活史、传染过程和如何预防血
吸虫传染。

生活经验缺乏,对血吸虫传染病感到陌生不容易理解
需要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概括其传播过程和预防措施。

学情分析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鼓励、培养学生参与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资料的处理、分析、认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描述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说出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情感目标:1、通过模拟接触传染活动来体验疾病的传播过程,
获得健康生活的情感体验。
2、感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流感传染情景,采用问题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生病的人如何传染其他人,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握手模拟传染病的传播活动中,探究面粉代表病原体是如何传播的,从而探究出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使学生在模拟探究中掌握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通过学与练,动动脑,我来战,走进中考等多种形式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练习巩固法

创设情境法

探究式教学
说教法、学法








观察分析


练习巩固


探究归纳


让学生通过模拟探究归纳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学会发现问题的规律。




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生物知识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说学法






01
05
04
02
第三步: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第四步:反馈应用
分层提高
第二步:探究释疑
合作学习
第一步: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03
第五步:回顾联系
形成结构






教学过程





说教学流程







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














传染病的传播
途径及预防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提问:(1)通过观看视频,你认为传染病具有什么样
的特性?
(2)视频当中提到了几例传染病?
你知道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还有哪几类吗?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传染病对当前生活的影响,感受传染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起学生想进一步探究传染病的欲望引出新课。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描述传染病的三个环节运用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为了突出重点,我设计了这三个教学环节。


(一)个体亲历


(三)概念发展


(二)概念形成


二、合作学习,探究释疑
“握手”模拟体验
1、活动:
请一个学生手上沾上面粉,与另一个学生握手;这个学生在与另一个学生握手,以此类推,检查每个同学的手,你会发现什么?


(一)个体亲历

思考:
1.若面粉代表某种病原体,描述握手活动中病原体传播的过程?
2、阅读课本58页思考握手活动中的各个角色代表病原体(面粉)传播过程中的什么?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提问:1、缺少了某一环节,病原体(面粉)是否能传播下去呢?
设计意图:
亲生经历一个情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简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活动提出的两个问题不动声色的引入概念使学生对新概念进行理解达到新的统一,实现了知识目标的和能力目标,落实了情感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中的第一个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二)概念形成
设计目的:通过常见流感传染病的讲解进一步讨论概念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也是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传染病的预防
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的预防传染病呢?


(三)概念发展
控制
切断
保护
设计目的:通过老师提问学生一步一步归纳总结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并明确了生活中的具体措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知识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难点。

思考:1、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2、通过对血吸虫病传播方式的了解,你认为传染病传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自主阅读课本P57和P64页内容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分析血吸虫的生活史,让学生了解血吸虫的传播过程,并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实现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第三步: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一)学与练
分析下图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结合列出表格将图号填入表格的相应空格中,与同学一起交流。

















第四步:反馈应用,分层提高
校医室接到2班班主任马老师电话,2班出现大量流感患者。几个严重的,已经请假回家。
(二)动动脑.
(观看下列图片,思考图片中所行措施是针对传染病传播的哪个基本环节)
校医老师在放学后,马上到课室进行消毒工作。
班级提出要求,值日生一定要打扫好课室卫生
班级下发通知,让同学自愿选择接种流感疫苗
同学们在课后,也积极参与了体育锻炼
(三)我来挑战:
1.下列动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 )
A. 蛔虫卵 B. 老鼠
C. 蚊子 D. 瘟鸡
2.易感人群是指( )
A.患过传染病的人
B.体质差的人
C.从未得过该种传染病的人
D.对这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的是(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三个环节都要有


(四)走进中考:
1、(2016宁夏中考生物)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染病的死亡率。从传染病的预防描述分析,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
2、(2015宁夏中考生物)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如果发现疑似的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应把患者送到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下列属于该病传染源的是( )
A.埃博拉病毒 B.埃博拉病人的血液
C.埃博拉病患者 D.埃博拉病人吃剩下的食物
3、(2009年宁夏生物中考)2009年,在我国贵州、山西、北京等地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禽蛋也会携带病原体,在处理生鸡蛋和蛋壳时,要用肥皂水清洗蛋壳,然后洗手。烹调禽蛋时要带壳煮,保证70摄氏度以上并至蛋黄煮熟。这样做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 D.以上都不是
设计目的:通过梯度练习题的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所擅长的板块大显身手,并明确中考的考点方向。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提前感受传染病在中考中设计的考题类型。

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不仅是提高学生
概括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
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本节就采
用学生自由发言的方式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本
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能
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


第五步:回顾联系,形成结构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系统、直观的板书设计,目的是把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