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文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组织管理文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8-11-18 18: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合川区第四届中青年教师赛课决赛说课稿
《组织管理文件》
重庆市合川小沔中学 李小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组织管理文件》,我将分五部分完成说课: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和教学内容
《组织管理文件》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资源管理器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和删除等操作。《组织管理文件》紧跟认识Windows之后,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想使学生真正要成为一名电脑小管家必须从这里入手,学好本节课将直接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法;了解一些常见文件类型及文件命名规则;会使用多种方法完成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的操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间的友好协作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动手探索、渗透、创新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使用多种方法完成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2、难点:区分用鼠标拖拽方法对文件,文件夹的移动和复制在同盘和不同盘下的差异。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掌握了鼠标基本操作,但学生们在信息技术学科能力方面还是较参差不齐的,有少数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较好,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练习时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能在练习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对其他同学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部分: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贯彻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总的指导原则。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应用性特点,我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实时演示、讲解。同时,为突破难点,精心进行练习的设计,以练习为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活动。鼓励同学间围绕练习协同工作,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增强了其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法分析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考虑整个班级学生能力参差不齐,采用分组的方式,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的同学负责这组学生答疑和管理学生纪律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分析
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同时利用讨论交流、协同研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的环节包括:
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到了,老师讲台上有一摞试卷,平时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老师也会发许多这样的试卷,如果将这些试卷都打乱了放在一起,那么要想找某张试卷就非常麻烦。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存放这些试卷,查找起来才方便?把他们分开,分类存放。比如说可以按科目把他们分开存放,并注名“语文”、“数学”等。甚至还可以把数学试卷按顺序编上号。这样我们查找起来就很方便了。那么计算机中这么多的信息和资源又是如何组织存放和管理的呢?我们又是如何找到它们的呢?学习了本课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一)介绍资源管理器及其启动的多种方法。(课件展示)
(二)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至32页,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了解Windows是如何组织和管理文件的及文件命名规则的目的。具体设置的问题用课件展示。
(1)文件是 ,如:一篇文档、一幅图像、一首音乐等。用来存放文件的是 。
(2)Windows采用 结构来组织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夹中不仅可以存放文件,也可以存放 ,包含在某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夹称为 。(3)计算机中每一个文件都用 来标识,它包括 和 ,其中表示文件类型的是 ,一般为 个字符。文件名中有多个“.”时,最后一个圆点后面的是 。
(4)文件标识符由 、 、 三者组成,其中,盘符为 ,存放路径是指 ,用 隔开。如:C:\Windows\sys-tem32\cale.exe。
2、让学生打开资源管理器。
(1)观察窗口:当选择不同磁盘或文件夹的时候观察左窗格和右窗格的变化;单击本地磁盘或文件夹前的“-”和“+”时会有什么变化。然后找学生回答:Windows窗口的左窗格显示的是 ,右窗格显示的是 ,本地磁盘(C:)前的“—”表示 ,单击可 ,本地磁盘(D:)前的“+”表示 ,单击可 。
(2)观察C盘Windows文件夹中的内容:让学生观察文件夹和文件的图标;文件夹名和文件名;不同类型的文件的扩展名和图标。
(3)指定一个文件让学生找出来:
“C:\ProgramFiles\CommonFiles\system\wab32.dll”。
(三)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教师讲解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和删除等操作。(只讲用右键操作)同时演示,学生观察。
2、布置任务,自主探索:
任务一:让学生看课本33页选定的操作方法,然后在D盘“练习”文件夹下练习选定操作。
任务二:利用鼠标右键完成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移动、复制和删除操作:(1)、在D盘新建一个文件夹并以自己的名字重命名。 (2)、将D盘“练习”文件夹下的“图片”中的“图片1”移动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将“音乐”中的歌曲“秋天不回来”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3)、删除D盘“练习”文件夹下的“新建文件夹”和文件“说明.doc”
任务三:每组布置一个任务,各小组分别完成(1)新建多种方法;(2)重命名多种方法及如何把文件的扩展名显示和隐藏;(3)移动多种方法;(4)复制多种方法;(5)删除多种方法;(6)查看和排列D盘练习文件夹中的信息,观察并比较不同查看方式和排列方式之间的区别。
这一过程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3、 让学生演示(每组一个代表)
4、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采用归纳法,尤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同一盘符左键拖曳是移动,不同盘符左键拖曳是复制,不同盘符下的移动须按住Shift键拖拽,同一盘符下的复制须按住Ctrl键拖拽。(板书归纳,课件展示)
三、布置课堂任务:
根据今天所学,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下一级的分类子文件夹管理自己的作业和素材。
四、总结思考:同一盘符左键拖曳是复制能实现吗?不同盘符左键拖曳是移动能实现吗?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拨和引导的作用,新课的讲解我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主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进行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探索。力求以“任务驱动”的方法来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活动时间超过了半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力求培养他们思维的多方向发展,进而体现创新教育的精神。同时不忘进行学习结果的反馈和成果的交换,不同评价方式的应用,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肯定并被应用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培养其持续的学习兴趣。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