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 李婷学习目标1、能说出宋代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能记住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完成情况。
本课内容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一 农业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苏:苏州
湖:湖州
常:常州熟:丰收
足:富足“苏州和湖州(常州)粮食成熟了,天下就富足了。”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二)经济作物:
1、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2、南宋后期棉花种植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蜀锦
号为冠天下二.手工业的兴盛2.制瓷业(1)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地位)。
(2)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景德镇的瓷器二.手工业的兴盛3.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相关史事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兴起:1)商业都市:最大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
2)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3)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4)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5)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商业贸易繁荣1、商业城市兴起1)商业都市:最大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
南宋皇城图史料研读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1官府对市场严格的监控
2市场活动范围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史料研读
材料一:《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二:潘楼东区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为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东京梦华录》
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特点。
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市”的空间限制,而广布于街道坊巷中。
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
市罗一匹,为钱二万。”
——《宋史·食货志》
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2、纸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不易携带。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三、商业贸易的繁荣3、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1)表现:①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
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地位)。
②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③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
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2)原因: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1)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2)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政策倾向:统治者的支持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重心的南移1、完成时间:
2、方向:
3、证明:南宋时完成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北方 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魏晋南北朝唐朝中期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哪些过程?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南方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开始南移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都市贸易海外贸易货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