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激趣导入导入课题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你对李大钊的了解。认识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李大钊(1889-1927) 作者简介 李星华(1911-1979),出生于河北乐亭,是李大钊的女儿,1920年夏,全家到北京定居。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自读提示扫除拦路虎我会认稚避峻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绑啃袍执哼hēng右下角是“了”刑xínɡ
这一笔是撇扫除拦路虎魔 mó
结构:半包围
部首:麻
书写指导:字头的撇是长撇,里面写紧凑,不要忘写里面的撇折和点。扫除拦路虎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沉着 含糊 扫除拦路虎词语解释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 [政治、军事等]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多音字学习横héng横肉 横七竖八蛮横 横祸hèng 那个满脸横(héng)肉的家伙蛮横(hèng)无理。词语对对碰反义词含糊—清楚 粗暴—温和
残暴—仁慈 严峻—和气词语对对碰慈祥一和蔼 含糊一模糊
纷乱一杂乱 恐惧一恐怖
粗暴一野蛮 严峻一严厉
残暴一残忍 沉着一冷静 近义词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整体感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知识点拨 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理清脉络再读课文,试着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教师小结 作者是在父亲李大钊去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课后收集一下。?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再见课件33张PPT。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组长组织组员背诵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3.听写词语。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沉着 含糊 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精读感悟 快速阅读“被捕前”部分,找出李大钊说的两句话,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被捕前精读感悟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被捕前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精读感悟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被捕前精读感悟 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坚持到底忠于党 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被捕前精读感悟 快速阅读找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被捕时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精读感悟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对比敌人:虚张声势
父亲:不慌不忙动作描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被捕时精读感悟 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父亲 来的人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的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对比敌人:兴师动众被捕时精读感悟 再读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说说这两部分同样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 比精读感悟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父亲平时对“我”提问的态度。精读感悟前后态度的对比:
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还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的李大钊。精读感悟 父亲是一个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父亲。在女儿眼里精读感悟被捕后 认真读一读被捕后“法庭上”的部分,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感受。精读感悟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精读感悟 外貌、神态描写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精读感悟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精读感悟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为什么会如此沉着? 能说说对这句话
的理解吗?精读感悟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精读感悟 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精读感悟 当全家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母亲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她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表明她们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要铭记父亲被难的日子,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要继承父亲的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结构图示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拓展阅读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到烈土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些烈士们说些什么?拓展阅读囚 歌
叶 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拓展阅读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叶挺简介 叶挺(1896-1946),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原名为询,字希夷。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参与组建新四军,任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扣押,身陷囹囵,坚贞不屈。在多方的努力下,叶挺于1946年3月获释,4月8日他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拓展阅读囚歌诗意 这首歌写了叶挺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课堂小结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