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NO+2CO === N2+2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压强增大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 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对人体危害减小
D. 无论外界条件怎样改变,均对此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2.下列过程的方向能用焓判据判断的是( )
A. 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B. 硝酸铵溶于水
C. 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
D. CaCO3===CaO+CO2 ΔH>0
3.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若N2、H2、NH3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1∶3
B. 平衡时,H2和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 N2、H2的转化率之比为1∶3
D.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1<c1<0.14 mol·L-1
4.已知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设反应A===D+E ΔH-TΔS=(-4 500+11T) 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
A. 高于409 K
B. 低于136 K
C. 高于136 K而低于409 K
D. 低于409 K
5.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
B. 40%
C. 50%
D. 65%
6.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 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 000 ℃
D. 上述说法均正确
7.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A.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B.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C.a>b
D. 无法确定a、b的大小
8.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加入一种反应物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9.在恒温、恒容下,有下列气体反应分别从两条途径进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Ⅱ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 Ⅰ、Ⅱ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浓度相同
C.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所用的时间与Ⅱ途径所用的时间相同
D.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混合气体密度等于Ⅱ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C. 某反应的速率为0.5 mol·L-1·s-1,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
D.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11.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850℃ 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2(g)+H2(g)CO(g)+H2O(g)。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0.75 mol CO 。那么当H2改为9 mol,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A. 1.2 mol
B. 1.5 mol
C. 1.8 mol
D. 2.5 mol
1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14.碰撞理论是一种较直观的反应速率理论,下列有关碰撞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发生碰撞就一定发生反应
B.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具有最高的能量
C. 有效碰撞是活化分子在一定方向上的碰撞
D.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称之活化能
15.在相同温度下(T=500 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且保持体积不变,甲容器中充入1 g SO2和1 g O2,乙容器中充入2 g SO2和2 g 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 平衡时O2的浓度:乙>甲
C.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乙>甲
D. 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为分别验证温度、浓度、催化剂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如下4组实验。
(1)上表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
(2)实验3、4预期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改变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过程](1)用胶头滴管吸取20%的H2O2溶液,加入具支试管中,塞上橡皮塞,观察常温变化情况。
(2)取下橡皮塞,迅速加入少量MnO2粉末,立即塞紧塞子,可观察到____________,右侧量气装置的两玻璃管中液面迅速________。
(3)待上述反应停止后,取下橡皮塞,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H2O2溶液,塞好塞子,将H2O2溶液迅速挤入具支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右侧量气装置的两玻璃管中液面________。
(4)加热具支试管,可观察到________,右侧量气装置的两玻璃管中液面________。
[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________,以保证实验成功。
(2)H2O2溶液、MnO2粉末应迅速加入,迅速塞紧橡皮塞,以保证实验效果。
(3)量气装置的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为了便于观察两玻璃管中液面升降变化的快慢,可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用同一个实验装置演示说明了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多个实验问题。
(1)对比加入MnO2粉末前后的反应情况,说明MnO2是该反应的________,催化剂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20%的H2O2溶液和10%的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的反应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升高温度可________,降低温度可________。
18.常温下,取两片质量相等、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打磨(完全除掉了氧化物)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相同体积)中制取H2。实验现象如下表:
(1)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你以上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提出假设(写出一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对你的假设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在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2、12 mol H2,控制条件发生反应:N2+3H22NH3。测得4 min时c(NH3)=0.2 mol·L-1,问:
(1)4 min时c(N2)、c(H2)分别是多少?
(2)4 min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有几种表示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把结果填入下表中:
(3)所计算出的反应速率是否是4 min时该反应的瞬时速率?为什么?
20.已知在一个1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 mol N2O5气体后会发生如下两种反应:①N2O5(g)N2O3(g)+O2(g);②N2O3(g)N2O(g)+O2(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c(O2)=4.4 mol·L-1,c(N2O3)=1.6 mol·L-1。求反应中N2O5的分解率。
21.在接触法制硫酸中,将SO2与空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后进入接触室,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为原来的88%(体积均在相同情况下测定),求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压强从2×105Pa增加到5×105Pa时,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压强从5×105Pa增加到1×106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4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达到平衡时,体积为反应前的。求:
①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mol N2、bmol H2、cmol NH3,且a、b、c均>0,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试比较反应放出的热量:①________②(填“>”、“<”或“=”)。
(2)若将2 mol N2和4 mol 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1)相同的温度下达到平衡,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1)________(2)(填“>”、“<”或“=”)。
2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 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nmol·L-1。
(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各种配比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nmol·L-1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3 mol A+1 mol B
D.3 mol C+1 mol D
E.1 mol A+0.5 mol B+1.5 mol C+0.5 mol D
(2)C的浓度大于nmol·L-1的是________。
(3)将可逆反应中A(g)改为A(s),则C的浓度仍为nmol·L-1的是________。
(4)若将题中“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改为“维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则C的浓度仍为nmol·L-1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使用(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缩小容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B项错误;冬天气温低,反应速率降低,有更多NO、CO排出,对人类危害增大,C项错误;改变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会改变,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自发过程的体系取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做功或释放热量,ΔH<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湿衣服晾晒变干是衣服中的水吸收能量变为水蒸气的过程,硝酸铵溶于水为吸热的过程, 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均不能用焓判据判断;水蒸气凝结为水放出热量,可用焓判据判断。
3.【答案】A
【解析】可逆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反应限度时各物质不能为0。
用极端假设法,如果平衡由正向进行到底建立,则c1=x+0.1,c2=3x+0.3,c3=0.08-2x;如果平衡由逆向进行到底建立,则c1=0.1-x,c2=0.3-3x,c3=0.08+2x。
无论哪种情况,c1∶c2都等于1∶3,A正确;平衡时H2和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B错误; N2、H2的平衡量、变化量与计量数比相同,它们的转化率相等,C错误;如果平衡由正向进行到底建立,x的最大值为0.04,c1=0.14,如果平衡由逆向进行到底建立,x的最小值为0.1,c1的取值范围为0.1 mol·L-1<c1<0.14 mol·L-1,D错误。
4.【答案】A
【解析】防止反应发生,要求ΔH-TΔS>0,解得T>409,A正确。
5.【答案】D
【解析】设X、Y的初始物质的量均为1 mol,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2amol、2amol,由方程式:
,a=mol,Y的转化率为×100%,最接近65%,D正确。
6.【答案】B
【解析】aA+bBcC+dD,K=,根据K=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A正确;
依据三段式列式计算:
Q==2.25≠1,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时,K=
=0.6,与1 000 ℃时平衡常数相同,C正确。
7.【答案】A
【解析】由图像可知,升高温度,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方向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B项错误;由图中等温线可知增大压强,G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向生成G的方向移动,逆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说明a<b,C、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若反应物是固体,增加其量对平衡移动无影响,A项错误;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B项错误;催化剂会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D项错误;温度的改变对吸热和放热反应影响的倍数不同,平衡肯定会发生移动,C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如果反应中气体分子数相等,投料对应成比例,恒温恒容下建立平衡中各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浓度、转化率、体积分数等相对量对应相等。
利用“一边倒”方法,途径Ⅱ与4 mol A、4 mol B构成完全等效平衡,它与途径I投料对应成比例,构成相对量等效平衡,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A项正确;由于起始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不等,C项错误;途径I起始时物质的质量为途径Ⅱ的1/2,容器体积相同,因此途径I所得混合气体的密度为途径II所得混合气体密度的1/2,途径I所得混合气体的浓度为途径Ⅱ的1/2,B、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速率和现象并无直接联系,中和反应速率很快,但不一定有明显现象,如盐酸与烧碱的反应,A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其浓度变化值为零,不能用它们表示反应速率,B项错误;由于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一氧化氮的含量小,且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短,故A正确,D错误;B项,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一氧化氮的含量小,且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短,故正确;C项,有无催化剂只影响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不影响平衡移动,故正确。
12.【答案】C
【解析】
H2改为9 mol相当于增大H2的浓度,平衡右移,CO2的转化率增大,CO、H2O的物质的量均增大,生成CO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大于0.75+0.75=1.5;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若相对少量的CO2完全反应,CO、H2O的物质的量最多为1 mol,即生成CO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最大值为2 mol,只有C正确。
13.【答案】A
【解析】 由平衡常数K=,可知反应为CO2(g)+H2(g)CO(g)+H2O(g),D错误;温度升高时H2浓度减小,说明在恒容时平衡正向移动,ΔH>0,A正确;恒容时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不变,B错误;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C错误。
14.【答案】C
【解析】发生碰撞,但反应物分子能量较低,取向不当时,不一定发生反应,A项错误;分子具有的能量超过活化能时,就可成为活化分子,不一定是最高能量,B项错误;只有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C项正确;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被比较对象只有放在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中才能比较。同温同体积不同起始量建立的平衡的结果比较,一般先以x个甲对象的平衡状态作为乙对象的起始(常称“先同”),后将体积变化到原来单个乙的体积,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可构建如图模拟过程,乙等效为两个相同的甲容器进行合并,合并瞬间相当于体积缩小,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体积分数减小,C项正确,D项错误;虽平衡正移,但最终反应物的浓度也要增大,B项正确。
16.【答案】(1)2
(2)催化剂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取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控制催化剂相同,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观察产生气体的快慢
【解析】(1) 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速率越快;温度越高、速率越快;催化剂可加快反应;影响程度按催化剂、温度、浓度依次减弱。温度相同,实验2的浓度最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为细颗粒,表面积较大,催化效果较好反应速率最快。
(2)实验3、4中其他条件相同,但催化剂颗粒大小不同,应是探究催化剂颗粒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实验2、3中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应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取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控制催化剂相同,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观察产生气体的快慢。
17.【答案】[探究过程](2)有大量气体逸出 升降
(3)气体逸出速度明显变慢 升降变缓
(4)气体逸出的速率加快 升降变快
[注意事项](1)气密性 (3)加入颜料
[探究结论](1)催化剂 加快反应
(2)其它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3)加快反应 减缓反应
【解析】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速率越快;温度越高、速率越快;催化剂可加快反应。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反应越快,产生气体越多,右侧量气管中液面升降越快,通过液面升降快慢可以对比反应速率的大小。
18.【答案】(1) 2Al+6H+===2Al3++3H2↑
(2)Al在c(H+)相同的盐酸中反应比在硫酸中快得多
(3)Cl-对铝与H+反应有促进作用(或对铝与H+反应有抑制作用)
(4)取适量以上稀硫酸,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或氯化钾等其他可溶性氯化物)固体,重复实验二,若反应速率加快,则假设成立[或取适量以上稀盐酸,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硫酸铵等其他可溶性硫酸盐)固体,重复实验一,若反应速率减慢,则假设成立]
【解析】(1)铝片与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2)实验中选取的是c(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通过实验现象可得Al在盐酸中反应比在硫酸中快得多。
(3)盐酸和硫酸中阴离子不同,可能是Cl-对该反应有促进作用,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
(4)只要在硫酸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如果气泡明显增多,则假设成立。
19.【答案】(1)c(N2)=0.3 mol·L-1,c(H2)=0.9 mol·L-1
(2)
(3)不是,因为所求反应速率是用4 min内浓度的改变量来表示的,所以是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是4 min末的瞬时速率
【解析】aA+bB===cC+dD可以直接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来计算,如v(A)=;也可由v(A)∶v(B)∶v(C) ∶v(D)=a∶b∶c∶d规律换算。
4 min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v(N2)==0.025 mol·L-1·min-1
v(H2)==0.075 mol·L-1·min-1
v(NH3)==0.05 mol·L-1·min-1
v(N2)∶v(H2)∶v(NH3)=0.025∶0.075∶0.05=1∶3∶2
反应速率是4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是瞬时速率,是用4 min内浓度的改变量来表示的,不是用4 min末的浓度来表示的。
20.【答案】75%
【解析】设反应①中N2O5分解了xmol,反应②中生成的N2O为ymol,则
由
解得x=3,y=1.4。
N2O5的分解率为×100%=75%。
21.【答案】3.84%
【解析】设SO2体积为VL,空气的体积则为3VL,氧气的体积为3V×L=VL;设SO2转化的体积为xL:
V-x+V-+x= (V+V)×88%,x=0.0384V,SO2的转化率=3.84%。
22.【答案】 (1)不 当p增大2.5倍时,c(A)增大2.5倍,说明平衡没有移动,即m+n=p
(2)向左 当p增大2倍时,c(A)却增加了2.2倍,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时,B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解析】 (1)由:==2.5,=2.5,
说明浓度的变化只与体积变化有关,化学反应对它无影响,即化学平衡不移动。
(2)由:==2,==2.2,
说明p改变,化学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由(1)知n+m=p,故加压时,必然是B转化为液态或固态,逆反应方向变成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
23.【答案】(1) ①50% ② > (2) >
【解析】(1)
平衡时体积为反应前的,即,x=1,N2的转化率为50%。
②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虽①与②平衡是等效平衡,①生成氨气的量大,放出的热量①也大。
(2)被比较对象只有放在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中才能比较。相同温度相同起始量恒压与恒容建立平衡的比较,一般先分析恒压容器体积如何变化,后以恒容容器的平衡状态为起始状态(常称“先同”),改变体积到恒压时的要求,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对于恒压(1)容器,因反应造成气体分子数减小,建立平衡时容器体积需同步减小;此平衡状态可看成恒容(2)容器平衡状态增加压强而成,此过程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浓度增大。
24.【答案】(1)DE (2)ABC (3)CDE (4)ABDE
【解析】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时,只有投料对应相等,才能形成什么量都对应相等的全等效平衡;当投料对应成比例时,什么都不相等,也不对应成比例。
(1) 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时:
利用“一边倒”方法,将产物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后,只要起始状态完全相同即可建立等效平衡,各物质的浓度相同,综上,D、E项正确。
(2)甲、乙二个对象只有放在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中才能比较。同温同体积不同起始量建立的平衡的比较,一般先以x个甲对象作为乙对象的起始(常称“先同”),后将体积变化到原来乙的体积,在改变中实现比较(常称“后变”)。
假设已知投料在体积为V恒容容器中,在(1)转化中可以看到,A、B起始投料相同,以2个已知投料的平衡2V为它们的起始,后将体积缩小为V,瞬间C的浓度将变为原来的2倍,此过程相当于增加压强,同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浓度在原来2倍的基础上有所减小,但比原浓度肯定要大,A、B项正确;状态C相当于在参考状态中加入A,平衡正向移动,C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
(3)若将A改为固体,改变A的用量将对平衡无影响,只要起始时B的量与已知投料中1 mol B相同即可,C、D、E项正确。
恒温恒压下,只要投料对应成比例,无论什么反应,平衡中各物质的量对应成比例,浓度、转化率、体积分数等相对量对应相等。
(4)由上可知,A、B、D、E投料与已知投料中对应成比例,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