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金色的鱼钩 课件+音视频素材(31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金色的鱼钩 课件+音视频素材(31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3 22:23:06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四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谈话导入 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谈话导入谈话导入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齐读课题13 金色的鱼钩初读课文自读提示请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读写学习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quánbìn我会认词语解释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严厉:严肃而厉害。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多音字学习宿sù宿营 宿愿星宿 ①表示 “住,过夜,夜里睡觉”“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旧有的,素有的”时,读sù,如,宿舍、宿将、宿愿得偿;
②表示“夜”时,读xiǔ,如,一宿;
③表示“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时,读xiù,如,星宿。xiǔ三天两宿xiù词语对对碰反义词 脆弱—坚强 粗糙—光滑
饱满—干瘪 喜出望外—大失所望
三长两短—安然无恙 目不转睛—东张西望词语对对碰 照顾一照料 安顿一安排
弥漫一充满 严厉一严肃
饱满一丰满 喜出望外一大喜过望
无边无涯一无边无际 目不转睛一目不斜视近义词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知识点拨 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繁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感悟(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3)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外貌描写,出示阅读要求: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此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精读感悟老班长 我 另外两个小同志 人物:精读感悟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这样显老的外貌特征? 证明他饱经风霜,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外貌
描写精读感悟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合不拢眼”指睡不着觉。是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如果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精读感悟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发现了鱼,开心。好处 可以表现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质,对刻画老班长的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读感悟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神态、语言、动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精读感悟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精读感悟 这些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体会:班长精神可贵精读感悟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老班长奄奄一息为什么不喝鱼汤呢?精读感悟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表面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结构图示要点解读主要内容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拓展阅读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拓展阅读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拓展阅读长征介绍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 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课后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