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课件与课后提能训练:第3章 热力学基础 第1节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配套课件与课后提能训练:第3章 热力学基础 第1节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23 23:26:20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年福州期末)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
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大
【答案】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故A正确.温度高时并不是所有分子动能都增大,故B错误;内能取决于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故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故C错误;只要在同一温度下,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就相同,但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不同物体中的分子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
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A、B两球用同一种材料制成,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明显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慢升高同一值,两球膨胀后,体积相等,则(  )
A.A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B.B球吸收的热量较多
C.两球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确定
【答案】B [两球初末态温度分别相同,初末态体积也相同,所以内能增量相同,但水银中的B球膨胀时对外做功多,所以吸热较多,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物体接触但没有传热,则两物体所包含的热量相等
B.做功和热传递的共同点是都能使系统内能发生改变
C.一物体先后经过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其温度均从t1升高到t2,则在这些过程中物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相同的热量
D.高温物体内能多,低温物体内能少
【答案】B [两物体没有发生传热是因为两物体温度相等,A错误;做功和传热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B正确;物体温度从t1升高到t2,内能的改变可能是由于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C错误;高温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但内能不一定大,D错误.]
4.如图所示,在紫铜管内滴入乙醚,盖紧管塞.用手拉住绳子两端迅速往复拉动,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  )
A.外界对管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管内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变大
D.管内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变大
【答案】D [克服绳与金属管间的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乙醚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管内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变大.故选D.]
5.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两部分水具有相同的内能
B.物体内能由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决定
C.物体内能由它的温度决定
D.物体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答案】BD [物体内能是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其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由温度反映,分子势能由分子间距离——宏观上表现为物体体积决定.另外,分子数越多,在相同条件下内能越大,因此BD正确,AC错误.]
6.把一个物体竖直下抛,下列哪种情况是在下落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考虑空气阻力)(  )
A.物体的动能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增加
B.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分子势能却增加
C.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物体的内能保持不变
【答案】CD [物体下落的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变;物体下落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和体积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保持不变.因此选项A、B错误.]
7.下列所述现象属于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传热的是(  )
A.冬天,用手去拿室外的铁块,手感到冷
B.夏天,开空调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内温度降低
C.在地面上晒小麦
D.冬天,用暖水袋暖手
【答案】AD [冬天,室外的铁块温度低,手温度高,用手拿铁块时,手上的热量直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到铁块上.用暖水袋暖手,道理同上.开空调后整个房间内降温,是空气通过对流的方式使热空气降温.晒小麦是依靠太阳热辐射来吸收热量的.所以A、D正确.]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苹果保持静止,子弹穿过苹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使苹果内能改变
B.子弹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苹果增加的内能
C.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苹果增加的动能与苹果、子弹增加的内能之和
D.子弹与苹果总动能守恒
【答案】AC [子弹损失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苹果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子弹和苹果的内能.]
9.器壁透热的汽缸放在恒温环境中,如图所示.汽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可以忽略不计,当缓慢推动活塞Q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平均动能增加
B.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平均动能不变
C.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压强增大
D.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压强不变
【答案】BC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缓慢推动活塞Q的物理含义,推动活塞Q使活塞对气体做功,本来气体的温度应升高,但是由于缓慢推动活塞,汽缸透热,所以使气体增加的内能又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由于环境温度恒定,所以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A错误,B正确;由于气体被压缩,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所以单位面积上,汽缸受到气体分子的碰撞次数增多,因此,气体的压强增大,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2018年新课标Ⅱ卷)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答案】BDE 
解析:气体内能中不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故A错误;实际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能忽略,故其内能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故B正确;气体的内能不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故C错误;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存在做功情况,但如果同时有热量交换,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其内能可能不变,故D正确;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E正确.
11.(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转变成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温度__________,体积________.
【答案】(1)做功 机械能 (2)热量 升高 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T、V和p之间的关系.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传热,做功的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传热是物体间热量的转移.
课件40张PPT。第一节 内能 功 热量1.印刷厂里为使纸张好用,主要应控制厂房内的(  )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温度 D.大气压强
【答案】B
2.饱和汽压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
B.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
C.温度升高,单位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减少
D.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大于返回液体表面的分子数
【答案】A
3.饱和汽压是指(  )
A.当时的大气压 B.饱和蒸汽的分压强
C.水蒸气的压强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饱和汽压是指液体和蒸汽达到动态平衡时蒸汽的压强,即饱和蒸汽的分压强,因为蒸汽中可能存在其他的气体,B选项正确;液体不一定是水,因此不一定是水蒸气的压强,C选项错误.]一、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和.
2.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决定.动能 分子势能 温度 体积 物质的量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在绝热过程中内能的改变用________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多少.
功 增加 减少 
2.热传递
(1)热传递:________物体总是自发地把它的内能传递给________物体,这种没有做功而使物体内能改变的现象称为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的量度.
(3)在系统与外界互不做功的条件下系统吸收了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________多少;系统放出了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________多少.
高温 低温 物体内能变化 增加 减少 “钻木取火”反映了怎样的能量转化过程?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内能与内能的变化的关系
(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在微观上由分子数、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和相互作用力决定,宏观上体现为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因此物体的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功和内能
(2)当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发生改变,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此物体的内能变化只由初、末状态决定,与中间过程及方式无关.
2.做功与内能的变化的关系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3)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了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气体膨胀,是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气体内能的减少量等于气体膨胀对外做的功.
3.功和内能的区别
(1)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
(2)在绝热过程中,做功一定能引起内能的变化.
(3)物体的内能大,并不意味着做功多.在绝热过程中,只有内能变化较大时,对应着做功较多.4.内能与机械能
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内能是由大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机械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物体形变所决定的能.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具有机械能.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等于零,但物体的内能不可能等于零,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
内能和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且总量保持不变. 例1 关于系统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B.一个物体当它的机械能发生变化时,其内能也一定发生变化
C.外界对系统做了多少功W,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 ΔU=W
D.系统从外界吸收了多少热量Q,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ΔU=Q
解析:在分子动理论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定义为物体的内能,A对.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两者没有什么关系,如物体的速度增加了,机械能可能增加,但如果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可能不变,故B错.只有当系统与外界绝热时,外界对系统做的功才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同理,只有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才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或减量),故C、D错误.
答案:A
【题后反思】1.内能是与系统状态相对应的热力学能,是由于物体分子的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做功与热传递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有关系统的内能,一般从两个角度考查,一是从微观角度:内能是与分子热运动相对应的一种能量形式,不可能为零,是状态量;二是从宏观角度: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一样,可以相互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3.物理量之间进行比较时,关键是弄清物理量的概念及其意义,特别是相近的物理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①状态量与过程量;②矢量与标量,只有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区分物理量.1.对于热量、功和内能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功、内能三者的物理意义相同
B.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
C.热量、功、内能的单位不相同
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的
【答案】D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要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途径,这三者的物理意义不同,A错误;热量是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而功是用做功的方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的,即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B错误;三者单位都是焦耳,C错误;热量和功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D正确.]1.热传递
(1)定义: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我们说,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这样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温度不同.
热传递和内能
(3)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4)实质:用热传递来改变系统的内能,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来完成,它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这种转移也就是系统间的内能转换的过程.功是在没有热传递的过程中,系统能量变化的量度;热量是在没有做功的过程中,系统能量变化的量度.
2.热传递和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1)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只有在热传递情况下,吸热过程中物体吸收了热量,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或状态、体积发生变化,分子平均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大,反之物体内能减少.在只有热传递的情况下,系统由状态1到达状态2,内能增量为ΔU=U2-U1,吸收的热量即Q=ΔU.
(2)在只有热传递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并且内能的变化量等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特别提醒:(1)就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和“功”,因此,不能说一个系统中含有“多少热量”或“多少功”.
(2)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是无法测量的,但物体内能的变化是可以测量的. 例2 关于物体的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多
B.温度高的物体其热量必定多,内能必定大
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其内能将减小,内能小的物体其内能将增大,直到两物体的内能相等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
解析:物体的内能由温度、体积及物体的质量决定,不只由温度决定,故A、B错;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与物体的内能大小无关,所以完全有可能内能大的物体的内能继续增大,内能小的物体的内能继续减小,故C项错;关于热量的论述,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题后反思】明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与分子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有关;热量是过程量,是内能转移的量度,内能是状态量,可以比较但不容易直接测量.2.给旱区送水的消防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放水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  )
A.从外界吸热 B.对外界做负功
C.分子平均动能减小 D.内能增加
【答案】A [胎内气体经历了一个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的过程.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正功.从而要从外界吸热,A正确,B、C、D错.]1.区别与联系(在只有一种方式的情况下) 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
2.内能、温度、功和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内能与温度
从宏观看,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微观看,温度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但向物体传递热量,物体的内能却不一定增加(可能同时对外做功).
(2)内能与热量
①热量的概念在涉及能量传递时才有意义.我们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②在单纯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3)热量与温度
热量是热传递中内能变化的量度,而温度是系统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虽然热传递的前提是两个系统之间要有温度差,但是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
(4)热量与功
热量和功,都是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都是过程量,一定量的热量与一定量的功相当,热量可以通过系统转化为功,功也可以通过系统转化为热量,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例3 下列关于做功和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与热传递的实质是相同的
B.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C.做功与热传递是对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说法
D.做功与热传递不可能同时进行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做功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或将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热传递是内能在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且做功与热传递可以同时进行,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题后反思】1.做功和热传递都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内能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2.两个物体间有温度差是热传递的前提,温度相同时即达到热平衡状态. 例4 金属筒内装有与外界温度相同的压缩空气,打开筒的开关,筒内高压空气迅速向外溢出,待筒内外压强相等时,立即关闭开关.在外界保持恒温的条件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再次打开开关,这时出现的现象是(  )
A.筒外空气流向筒内
B.筒内空气流向筒外
C.筒内外有空气交换,处于动态平衡,筒内空气质量不变
D.筒内外无空气交换
解析:因高压空气急剧外溢时,气体来不及充分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可近似看成绝热膨胀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所以关闭开关时,筒内气体温度较外界偏低,再经过较长时间后,筒内外气体温度相同.筒内剩余气体属于等容升温过程,压强要升高,大于外界气压,所以再打开开关时,筒内气体要流向筒外.
答案:B
3.(2016年丰台二模)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B.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0 ℃的物体内能为零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D [物体内能由物质的量、物体温度与物体体积决定,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故A错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任何物体内能都不可能为零,故B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并不是每一个分子动能都增大,可能有的分子动能还减小,故C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