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07: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时间:1405—1433年(明成祖、明宣宗时期),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
2.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7次,“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海外的奇珍。
3.条件
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郑和吃苦耐劳,有大无畏的精神
概况: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文莱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一、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
(1)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并做出了伟大贡献。合作探究 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政府的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日本倭寇2.概况(1)戚继光整顿军队①目的: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②举措: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③结果: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家军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2)戚继光抗击倭寇抗倭形势图精讲点拨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引导探究二: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
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
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上述材料体现了戚继光怎样的高尚品德?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性质)。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背景: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
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2.结果: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妈祖阁“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海洋必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达标检测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BAC3.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能力提升1.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B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CA一、单项选择题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5.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7.“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