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六下1.北京的春节 精品课件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六下1.北京的春节 精品课件 (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4 08: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教学课件
北京的春节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老舍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新课导入

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人们才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新课导入

听完关于“年”的故事,老师猜同学们肯定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过年”的习俗和小故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节都有不同的习俗,本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故事吧。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会写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作用;
3.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剧本《茶馆》。
rén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xún

línɡ




fěi





zhēn





jiàn


chān huo


luó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zhēng
xián
chì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整体感知—— 识记生字

轿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主要介绍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按照时间的顺序。
整体感知—— 层次划分
北京的春节

第一部分:
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
第1-7自然段
第二部分:
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第8-13自然段
第三部分:
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第14自然段

深 入 探 究
第三节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图中描绘的是集市,人们忙着购置年货。
热闹非凡、红红火火、喜庆……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阅读全文,小组合作,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 人们的活动 时间 人们的活动
腊八 除夕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三 初一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六
腊月二十四至二十九 元宵节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祭灶王、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拜年、逛庙会
铺户开张、放鞭炮
赏灯、吃元宵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通读全文,说一说文章哪些写得详细。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节


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1-2自然段,找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深入探究——想象画面
腊八粥食材种类多
腊八蒜色味双美
根据“腊八节”这一段内容,思考作者写出了腊八风俗的怎样特点?
深入探究——内容理解
继续阅读3-7自然段,总结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在几天前,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深入探究——内容理解
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祭灶王”的习俗,重点描写了街上卖糖的情形,写糖习俗的来历以及现在小年吃糖日的变化。
深入探究——内容理解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并思考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城内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深入探究——内容理解
吃团圆饭、守岁、祭祖、拜年、逛庙会……
深入探究——内容理解
吃元宵、赏花灯……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作者把腊八粥的材料理解为“农业展览会”,写出了腊八粥材料的多种多样,也告诉我们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是作者语言朴素、幽默的体现。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色味双美”写出了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细致的描写出了北京春节吃饺子的习俗。
深入探究——写作鉴赏
行文有序,详略得当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描写春节,从腊八节的年前准备写起,到除夕的热闹非凡,再到元宵节的小高潮,最后点出正月十九这个节点北京的春节结束了。文章读起来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文章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一笔带过,使我们对热闹的除夕、截然不同的大年初一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课 堂 小 结
第四节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习俗的文章。全文以时间为序,运用口语化,详略得当的手法记叙了北京春节的相关习俗,表达了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课堂小结

拓 展 延 伸
第五节
拓展延伸——春节的习俗
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拓展延伸——春节的诗词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 书 设 计
第六节
北京的春节(老舍)
板书设计
详写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节—赏灯
抓住特点
写出特点
详略得当

突出风俗特点

课 堂 演 练
第七节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 )腊八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

穿






课堂演练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A
D

布 置 作 业
第八节
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各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你眼中的春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