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艺术字与图形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艺术字、文本框、手工绘画
2、培养审美意识,学会美化文档
教学重点:插入艺术字,绘制和编辑图形
教学难点:插入艺术字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示例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一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形有文档供学生欣赏2、谈话:我们在写作文、制作电子小报时肯定希望能给自己的作品添加一个有趣的标题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Word2003不但可以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文本框,还可以手工绘制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图形 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2、插入艺术字 1、演示:打开静夜思.doc文档,插入艺术字作为标题。2、调整艺术字的形状、大小、颜色。3、布置操作任务:打开D盘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插入艺术字标题。4、巡回指导 1、观察2、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哪种艺术字比较合适3、说出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和步骤。4、完成操作任务
3、插入文本框和设置文本框格式 1、巡回指导。2、补充有关设置文本框格式的知识。 1、打开D盘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86—87页相关内容进行插入文本框的操作。2、设置文本框格式操作
4、手工绘画 巡回指导,选出和展示优秀作品。组织全体学生欣赏和讨论。 按教材86—87页相关内容在中国黄山.doc文档中进行手绘画操作。2、和周围同学的比一比,议一议
5、巩固提高 总结,表彰 完成思考与练习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设置段落格式
教学目标:
1、掌握段落缩进、对齐、行间距、段间距的设置方法。
2、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缩进格式和对齐方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缩进格式的设置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展示一篇已设置好段落格式的文档。提问:为了使这篇文章整齐美观、结构清楚,使用了一些什么方法。2、谈话:段落是指以硬回车为标志结束的一段文字,段落格式包括段间距、行间距、缩进及对齐方式等。 1、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设置段落缩进格式 1、演示讲解:以一段文字为例具体讲述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右缩进的意思,演示其设置过程。2、巡回指导3、与学生共同总结比较。 1、认真观察,专心听讲2、讨论、总结:设置段落缩进有哪几种方式。3、打开D盘的中国黄山.doc文档,分别用两种方式设置正文各段的格式。4、比较:使用标尺和“段落”对话框两种方式设置段落缩进各有什么长处。
三、设置段落对齐方式 1、巡回指导2、提问:中间对齐方式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右对齐一般用在什么地方?正文一般采用哪种对齐方式。 1、阅读教材52——53页关于设置段落对齐方式的内容,对中国黄山一文的对齐方式进行设置。2、思考回答问题。
四、设置行间距、段间距,使用格式刷 1、谈话:行间距是指在一个段落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段间距是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距离。2、讲述并演示:使用格式刷快速对格式相同的段落进行统一设置。 1、阅读教材后把中国黄山一文中第一段正文行间距设为1.5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5行。2、使用格式刷把中国黄山一文的其它各段都设为与第一段相同的格式。
5、小结与巩固运用 1、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要点2、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评比。 以比赛方式完成思考与练习第1题。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设置字符格式
教学目标:
1、掌握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静态效果、动态效果、字符间距等字符格式。
2、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两份内容相同但格式设置不同的印刷品。2、谈话:对于编辑好的文档,可以进一步加以修饰和美化,让它变得赏心悦目。3、提问:用什么办法使它变得更漂亮呢? 1、观察、比较2、思考回答问题
二、设置字体 1、演示:打开D盘下的静夜思.doc文档,把第一句的字体设为楷体,第二段设为隶体2、引导学生总结设置字体的步骤和方法。3、提示:一定要先选定文字。 1、观察,思考,总结2、操作: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把第一段的字体设为宋体,第二段设为华文新魏体
三、设置字号和字形 1、巡回指导2、提问:我们一般希望对一篇文章的哪些内容加以强调,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 1、阅读教材44—46页关于设置字号和字形的内容。2、按书中的示例对中国黄山.doc文档进行设置字号和字形的操作。3、思考,回答问题
四、设置颜色、静态效果、动态效果等其它格式 1、谈话:在上面的学习中,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上面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格式”菜单的“字体”命令中完成。不仅如此,在“字体”命令中还提供了字符格式的效果设置。2、演示:将静夜思.doc的标题设为蓝色、倾斜、空心、动态效果为赤水情深,字符间距主为加宽3磅。 1、观察老师的操作。2、比较:设置前后哪个漂亮些3、操作:将中国黄山的标题设置为黄色、加粗倾斜、阴影、动态效果为礼花缩放,字符间距为加宽4磅。4、将中国黄山的标题改为你认为最漂亮的格式。5、思考:我们把文档打印出来时,文字的动态效果能看到吗?
五、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设置文字格式都可以通过哪个命令来实现。 阅读课后小知识。完成思考与练习题。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保存与打开文档
教学目标:
1、掌握在Word2003中保存和打开文档的方法
2、培养珍视信息资源的意识,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正确的选择保存文档的文件夹和文件名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温习旧知,引入新课 1、在学生的提示下启动Word2003,输入古诗《静夜思》2、提问:今天我输入了这首诗,我以后还想用,该怎么办?3、谈话:在文档输入过程中和文档输入完成后,都应及时存盘,以免因停电、死机而损坏或丢失,或以备以后使用。 1、启动Word2003,输入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2、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保存文档 1、提问:回顾第一节课所学内容,Word2003窗口中哪些地方有“保存”命令? 在“保存”菜单后面有一个加S是什么意思呢?2、演示:保存新建文档引导学生思考:把文档存在哪一个文件夹中较好?取个什么文件名较好?提示学生:在另存为对话框中也可以新建文件夹。3、演示:保存已有文档 两种情况:覆盖原文档加存为一个新文档。4、谈话:重要的文档我们要进行备份,即保存在不同的磁盘内。 思考回答问题。2、观察教师的操作,提出自己的疑问。3、将刚才输入的文档保存在D盘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内(如果没有,就新建一个),命名为《李白诗》4、将刚才的《李白诗》以另外一个合适的文件名存储在一个合适的文件夹内。
三、打开文档 引导学生总结打开文档的方法 1、阅读教材,依照例子进行操作。2、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建立文档
教学目标:
1、掌握在Word2003中新建文档的多种方法;
2、练习在Word2003中输入文本,了解软回车和段落标记的判别
3、学会应用模板新建文档,树立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教学重点:应用模板新建文档和输入文本
教学难点:中文输入法不熟练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提问:1、启动Word2003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Word2003的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 启动Word2003,指出Word2003的窗口组成。
二、建立新文档 1、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Word2003窗口中哪些地方有“新建”命令? 在“新建”菜单后面有一个加N是什么意思呢?2、演示:使用菜单命令、快捷按钮、组合捷新建空白文档、模板、根据模板新建文档。3、提问:模板有什么好处? 1、思考回答问题2、使用不同的方法新建:空白文档、典雅型备忘录文档、个人简介模板3、比较:使用菜单命令和快捷按钮新建文档各有什么好处?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输入文本 1、简介在Word2003中输入文本的方法2、引导学生回顾智能ABC输入法的要领4、提问:怎样切换中英文输入法。3、演示:输入课本第9页《中国黄山》文中第一段的内容4、讲述空格的使用。5、引导学生比较软回车和段落标记。 1、输入课本第9页《中国黄山》文中的内容2、交流经验体会
四、小结 1、与学生共同总结在Word2003中新建文档的几种方法。2、提出希望:多进行中文输入练习。 提出自己的疑问总结自己的收获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查找与替换文本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查找文本和批量替换文本。
2、培养勤于思考,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成批替换文本
教学难点:高级查找和替换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谈话:在一篇文档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文字错误,如果单靠眼睛浏览查找一个字词或与一句话,费时、费力还有可能漏查。Word2003为我们提供很强的查找和替换文本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打开D盘的联合国.doc文档,逐一找出其中所有的“联合国”一词。
二、查找文本 1、巡回指导2、与学生共同总结查找文本的方法。 1、阅读教材36—37页的关于查找文本的内容。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替换文本 巡回指导2、提问:替换与全部替换有什么不同?3、提问:“查找与替换”对话框中的“高级”按钮有什么用呢?4、演示:打开D盘的2.doc文档,把其中的半角省略号全部替换为全角省略号。 1、阅读教材38—39页的关于查找文本的内容。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2、打开D盘下的联合国.doc文档,把其中的软回车符全部替换为段落标记、其中的“联合国”全部替换为“UN”
四、小结 1、与学生共同总结查找与替换的用法2、总结表彰 提出疑问。阅读40页小知识。说一说自己经常用而课本内容没有列出的快捷键,并把功能介绍给大家。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Word2003工作窗口
教学目标:
1、认识Word2003的工作窗口,了解其主要功能;
2、掌握启动、退出Word2003的方法;
3、开动脑筋,从旧知中发现新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Word2003的窗口组成,启动、退出Word2003
教学难点:菜单命令的主要作用。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几张精美的贺卡。2、谈话引入新课 观察
二、Word2003的主要功能 简介Microsoft Office及其主要特点;简介Word2003的主要功能:多媒体混排、强大的制表功能、自动功能、模板下向导功能、智能Office助手3、演示上述功能 观察2、思考:你认为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功能最有用?3、创新:你还希望增加哪些功能?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启动Word2003 1、提问:常用的启动程序的方法有哪些?2、提问:你能告诉我启动Word2003吗?3、用多种方法启动Word2003 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提示教师操作,观察过程。用多种方法启动Word2003
四、Word2003的窗口 对着Word2003的窗口介绍其组成。对菜单、常用工具栏的按扭、流动条进行简单的操作 观察2、对菜单、常用工具栏的按扭、流动条进行简单的操作,观察其效果
五、退出Word2003 1、提问:常用的关闭程序的方法有哪些?2、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几种退出Word2003的方法。3、提问:想一想,在退出Word2003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思考回答问题2、操作:用多种方法退出Word2003。3、回答问题后进行保存文件的操作。
六、小结 总结课堂情况,简介WPS 阅读小知识完成课后思考下练习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设置页面格式
教学目标:
1、理解页面设置的作用
2、学会设置页面和利用打印预览观看和调整设置效果。初步知道打印输出的设置。
教学重点:设置页面
教学难点: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 谈话:在文档编辑排版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打印机将文档打印出来了。但在打印之前,还必须做一些打印前的准备工作,使打印出来的文档更整洁、规范、美观。 1、专心听讲。2、思考讨论:你认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设置页面 1、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对四个选项卡中各设置项的用途作简要说明。2、提问:你认为进行页面设置时要注意些什么。3、演示:设置页眉页脚。 1、认真观察,专心听讲。2、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作适当的页面设置。3、思考并讨论回答问题。4、为中国黄山.doc作适当的页面设置合适的页眉页脚。
三、打印预览和打印输出 巡回指导。 1、阅读教材后,进行打印预览和打印输出的实际操作。
四、小结和巩固 总结本课内容,进行表彰。 完成思考与练习。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图片文字混排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和调整图片、设置图片格式和文字环绕风格。
2、能较合理地进行图文混排,做到新颖美观。
3、培养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插入和调整图片,设置图片格式和文字环绕风格
教学难点:设置图片格式和文字环绕风格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欣赏激趣 1、谈话:图文并茂的文章,使人赏心悦目。同时能增强文章的表现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Word 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功能,以增强我们的文章表现效果。2、展示图文并茂的一段文章。 欣赏讨论:展示的文档好在哪些地方。
二、插入图片 1、演示:插入剪贴画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2、提示:课后可以到www.网站上下载更多的剪贴画。 网上许多网站上有很多图片下载,我们可以用百度搜索。 1、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在标题前插入一个山的剪画。2、D盘下有个关于黄山的图片文件,名为huangshan.jpg,将它插入中国黄山.doc文档中的第二段前。
三、调整图画的大小和位置 1、谈话:刚才插入的图片太大了,位置也不好,能不能调整呢?2、出示任务:将刚插入的图片的位置和大小调整为如书上65页图4—6所示。3、巡回指导, 1、阅读教材2、完成操作任务。
四、设置图片格式文字环绕风格。 1、谈话:有时候,我们对图片的颜色、透明度、与文字的配合方式不太满意,有没有办法调整呢?2、提示,用右键单击图片可以快速找到“设置图片格式”菜单命令3、提问:你认为在设置图片格式和文字环绕风格中要注意些什么。 1、阅读教材66—70页,按示例进行操作。2、用老师讲的方法把文档修饰得更整齐、漂亮些。3、交流体会。
小结与巩固 谈话:我们要善于在文档中利用图片,做到图文并茂、新颖美观。 1、阅读课后小知识并尝试操作。2、完成思考与练习题2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移动与删除文本
教学目标:
掌握移动及删除文本的方法、及撤消、恢复和重复操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高效快捷处理问题、追求完美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谈话:当文档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的位置不对时,我们可以通过剪切、粘贴操作移动它们的位置。某些东西是错误或多余的,我们可以删除它。 1、认真听讲2、思考:我们在进行复制操作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
二、剪切与移动文本 1、提问:除了书上讲的,你还能找到剪切广西的其它方法吗?2、与学生共同总结剪切文本的方法。3、提问:剪切操作与复制操作有什么不同?4、提问:进行移动操作时,什么时候用鼠标拖动比较方便,什么时候用剪切和粘贴命令比较方便?4、提问:能不能先连续进行多处文本的剪切,然后再分别粘贴呢?5、演示:连续进行多处文本剪切再复制 1、阅读教材30—31页的关于剪切文本的内容。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2、使用其它方法进行上面的操作。3、阅读教材31—33页的关于移动文本的内容。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4、思考回答问题5、操作:连续进行多处文本剪切再复制
三、删除、撤消、恢复和重复操作 1、提问:清除与剪切有什么区别?提醒:消除和内容不以通过粘贴操作恢复。2、谈话:文档保存后就不能通过撤消操作找回误操作的内容了,所以在保存文档前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误操作。3、与学生共同总结撤消、恢复、重复操作的要领。 阅读教材33—34页的关于删除文本的内容。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2、阅读教材34—35页的关于撤消、恢复和重复操作的内容。对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3、尝试:把中国黄山.doc文档中一个句子删除并保存后,看还能不能进行撤销操作。
四、小结 回顾本课内容,表彰和总结 提疑问,谈感受完成思考与练习。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复制与粘贴文本
教学目标:
1、掌握选定、复制、粘贴文本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理解“剪贴板”的概念、原理和使用技巧
3、培养敢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插入和修改文档,但文档中经常有一相同的内容,重复输入既慢又易出错,怎么办呢?生活中你是怎样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 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选定文本 1、谈话:在对文档内容进行各种操作时,都先要选定操作对象,即选定需要操作的字词句段,乃至整篇文档。2、出示表格,共同总结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 1、阅读教材22—24页的内容。2、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按教材提示进行操作。3、列表总结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复制和粘贴文本 1、谈话:当文档中的一段文字需要多次使用时,不必重复输入,利用复制和粘贴功能就可以快速解决。2、介绍剪贴板及其调出方法。3、根据学生提示在不同文档之间进行复制操作。4、提问:能不能连续进行多处文本的复制呢?5、演示:连续进行多处文本的复制6、引导学生总结复制文本的一般步骤。 尝试调出和隐藏剪贴板。2、阅读教材,25—29页,按教材提示对中国黄山.doc文档进行操作。3、思考:在Word2003中复制文字与生活使用复写纸有什么相似和不同?4、讨论:能不能在不同文档之间进行复制呢?5、操作:连续进行多处文本的复制
四、小结 总结:我们今天有很多方法是自己试出来的,看来,我们在学习信息技术时要敢于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尝试和创新。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提交学习计划
教学目标:
1、温习实践文字与表格的排版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文字与表格的排版
教学难点:合理规划表格和文字
教学组织方式:自主学习,
教学教程:
一、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示例
要求:有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有经验提出来大家分享。
可以在文档中加进自己的创意。
二、为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学习时间表,要求既漂亮又一目了然。
三、交流作品,展示优秀作品。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插入与修改文档
教学目标:
1、掌握在Word2003中设置插入/改写状态、设置插入点和修改文本的方法。
2、学会使用Office帮助,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设置插入点
教学难点:插入下改写状态的区别,退格键与Del键的区别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提问:作文时经常要修改吗?怎么改?2、谈话:同样,已经存在的Word文档也可以修改和调整。而且不会留下痕迹,使文档清楚美观。3、演示一个修改错别字的例子。 1、思考回答教师的提问。2、观察教师的操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设置插入/改写状态。 1、打开上节课保存的静夜思.doc文件,分别在插入和改写状态下输入文字,要求学生比较结果有什么差别。2:演示:切换插入/改写状态。(单击状态栏或按INSERT键) 观察,比较2、操作:打开上节课保存的送孟浩然之广陵.doc文件,分别在改写和插入状态下输入文字。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设置插入点 巡回指导。 1、操作:阅读教材后分别用鼠标和键盘进行设置插入点的振作2、总结:什么情况下用鼠标、什么时候用键盘进行设置插入点的操作比较方便。
四、插入和修改文本 1、提问:要插入文本很简单,中要设置插入点后直接输入文字就行了。修改文本时我样除了输入文字还要干什么?2、演示:分别用Backspace键和Delete键删除文字,引导学生比较区别。 1、思考,回答问题。2、打开D盘的1.doc文件在第一话加入“是一所全日制的初级中学”,把第三段中“现有八个教学班”改为“现有七个教学班”3、说出修改文本的操作步骤。4、思考:如果是在“改写”状态修改文字会有什么不同?试一试。
五、使用Office助手 巡回指导。 阅读21页小知识并进行操作。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表格文字混排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2003中插入、绘制、填写表格、调整与美化表格。
2、认识表格文字混排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工具为工作和学习服务。
教学重点:调整表格
教学难点:在表格中插入斜线表头。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示例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做好含有表格的文档,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篇文档好在哪些地方。2、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表格,表格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比较。Word2003提供了较强的表格处理功能,它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生成相应的环形图、条形图等图表。 观察、交流讨论
2、插入表格和填充表格数据。 1、出示任务:打开D盘下的中国黄山.doc文档,在文档的最后一段后插入图4—20中的表格。2、巡回指导。3、展示又快的作业。4、引导学生总结插入表格的方法 1、按教材74——76页的提示完成任务。2、比较两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三、调整表格 1、出示任务1:按教材77——80页的提示对中国黄山.doc文档中的表格进行调整。2、巡回指导。3、演示:制作一个含有斜线表头的表格并对斜线进行调整。4、布置任务2: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制作一个带斜线表头的课程表。5、评比展示 阅读教材,完成任务1。2、观察后说出操作步骤。3、完成任务2。
四、调整表格的风格。 1、出示任务,讲清要求2、巡回指导3、及时解决出现的典型问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按教材82—83页的要求对中国黄山.doc文档中的表格风格进行调整。
小结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期末考核(设计电子板报)
考核方法:
1、要求在教材100页上;提示:一定有图文并茂,单纯的文字性报得分肯定不高。
2、能预先准备好带来的更好;如果没有,老师会提供一些,但如果有你自己的资料,我会加分;
3、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千万不要忘记保存(保存在D盘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4、优秀作品将被展出,并可能送往上级参加比赛。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制作个人简介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操作方法,实现文字与图形等的混合排版,合理地设置纸张和页面,制作一份完整、美观的文档。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字符、段落格式的设置,插入图片并进行调整。
教学难点:合理规划和搭配
教学组织方式:分组,两人为一组
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学生分组
教师准备好图处素材(鼓励有条件的同学自己搜集和准备素材)
2、宣布比赛规则和时间限制:
3、展示作品,集体评议。
4、布置课外作业:为自己制作一份个人简介,内含各科成绩和获奖图片。信息技术第二册教学计划
2007年上学期
(排头乡中心学校 胡争阳)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要求,重点拓宽中学生对现实信息时代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把握好初中阶段的信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目标任务:
1、帮助学生掌握Word启动与退出方法,Word窗口界面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掌握文档的打开和关闭、文档编辑、文档预览、保存和打印、字符格式和字体设置、段落格式和段落设置、页面设置、图片的插入和调整修饰、表格的建立和编辑修饰排版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使用Office助手。能较熟练地制作较为美观的文档。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应用来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培养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和情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尊重他人隐私权和知识产权。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4、用信息技术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各项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Windows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有了初步提高,为本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受条件和基础的制约,发展极不平衡,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输入法、程序的基本界面和操作)。由于受升学考试体制的影响,部分学生仍未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信息技术是“杂科”,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全部是Word2003的基本操作,借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贯穿于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教学之中,内容由浅入深,共分五章,依次是:建立个人文档、编辑修改文档、排版制作文档、编辑特色文档、制作应用文档,基本涵盖了Word2003的日常应用,教材未涉及宏、域、超级链接、联机协作等较高级知识和操作,对初一学生很适用,教师在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建立模板等学生能掌握又很实用的内容。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不断渗透计算机文化,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计算机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工具之一。
2、钻研教材、教参和教学涉及的相关软件,用好配套光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大餐准备好的材料。耐心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的方法并注意不同环境下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实施素质教育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坚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成就感。
4、考虑到学生基础的不平衡学校硬件设备的不足,拟采用分级协作的教学组织方式,促进学生在协作中共同提高,共同培养协作精神。
6、开办信息技术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的各项竞赛活动,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发现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7、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惜电脑,不人为破坏教学场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自觉抵制盗版和拒绝网上不健康信息。
8、加强教学实习场所微机房(计算机中心)的日常管理,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软件、示范文档、练习文档、安全上网),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教研课题
“任务驱动”与分组协作教学模式的结合
七、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五章17节,每节内容一课时,共需17课时,其中最后一节(设计电子板报)作为期末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