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春秋战国前)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发达的古代农业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春秋战国前)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青铜农具麦菽 (豆)六畜: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春秋战国前)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3.影响:(1)人们的生活从迁徙走向定居;
(2)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4.特点:(1)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及时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C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 ( )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A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出现
(2)汉朝: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曲辕犁奠定了中国传统步犁的基础。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种子箱排种管开沟器机架牵引输种管奠定了我国传统步犁的基础。2、耕作技术进步:①春秋战国: 垄作法.
②西汉: 代田法.③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3、耕作制度:
①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代 田 法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
战国——秦国的都江堰
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
曹魏的翻车、 唐朝的筒车
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鱼嘴”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漕渠白渠
漕渠
灌溉工具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进步:3、耕作制度:4、水利灌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1.含义: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目的性质2. 特点:1)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2)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自给自足;4) 精耕细作;5)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具有脆弱性。4.形成条件/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的发展 ;3 .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5.影响:(1)积极:
(2)消极: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③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①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③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精耕细作;
2.自给自足;
3.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4.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及时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C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 ( )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A巩固练习: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C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A3、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时期
B.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和确立时期
C.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 法—垄耕法
D.我国农业进入耜耕阶段D4、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
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
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D5、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D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C7、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B8.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D9.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B10.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材料一: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
①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
②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③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请思考:(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 理由:①第一手材料 ②实物史料。 材料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请思考: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答: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答:?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思考:上面两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材料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思考:对于材料三,请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指出为什么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答: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较为稳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①小农经济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和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