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1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07: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导航明朝文学科技建筑八达岭长城《西游记》插图明代科技 “东方医学巨典”“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业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天工开物》插图《农政全书》书影明代科技 阅读课文P76-78,了解明代古代三大科技名著《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图,对药物分类,介绍产地、形色、气味等。总结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医药学宝库。分18个生产门类,涵盖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和加工部门,介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记录了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科技革新及创新研究成果。对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全面。明代科技人物专访: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三位科技巨人有哪些创作经历? 
     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注重实践、归纳,
善于吸取前人成果。勤奋好学,专心致志,
长期积累和不懈研究。与意大利人共同翻译著作,积极汲取西方科技。李时珍宋应星徐光 启明朝建筑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明长城为防御蒙古贵族南扰①规模大:东起鸭绿江,西至嘉裕关②质量坚固:以砖石为主③布局合理: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等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鸭绿江嘉峪关①处在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明长城为防御蒙古贵族南扰①处在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②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鸭绿江嘉峪关①规模大:东起鸭绿江,西至嘉裕关②质量坚固:以砖石为主③布局合理: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等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明长城为防御蒙古贵族南扰②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①规模大:东起鸭绿江,西至嘉裕关②质量坚固:以砖石为主③布局合理: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等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①处在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北京故宫明成祖朱棣修建,1421年建成。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北京故宫明成祖朱棣修建,1421年建成。①结构:北京城以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分内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皇 城
宫城外 城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北京故宫明成祖朱棣修建,1421年建成。①结构:北京城以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分内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②紫禁城以宫殿为重点,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中轴线上。占地约16万多平方米,殿宇9000多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朝建筑1.建立背景:2.规模结构:3.文化内涵:北京故宫明成祖朱棣修建,1421年建成。①结构:北京城以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分内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②紫禁城以宫殿为重点,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中轴线上。占地约16万多平方米,殿宇9000多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紫禁城 ”的由来:“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皇帝自认为是 “天子”,他的宫殿就应当位于地球的正中间。“禁”,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 君权至上明朝文学明朝文学阅读课文P82-83,完成下表: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汤显祖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三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宋代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以唐僧取经为题材抒发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通过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白话描写故事人物生动传神浪漫主义神话小说曲文流利2.明朝文学由过去的高雅走向通俗,大众文学流行,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要求。3.明朝是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1. 作品都描写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对人的主体个性的张扬,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起到人文觉醒的作用课后拓展  课后行走长城北京、阅读经典名著,从宏伟建筑、经典名著中感受历史的气息,滋养人文的情怀。  明代书法名家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明代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建筑文学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明长城北京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