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09: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党项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
2、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思考北宋时民族关系的特征,认识到各民族的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难点】正确认识辽、西夏和宋的关系,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阅读下列材料,讨论“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和辽签订盟约?”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 国家纳契丹和好已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遗,不及(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一、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
材料三 由于辽军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萧太后派人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寇准在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可惜宋真宗畏敌如虎,只想媾和……
2阅读材料,讨论:宋与辽、西夏的盟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栾城集》宋·苏辙
材料四 课本36页知识拓展《宋与辽、西夏的互市场》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期中台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2.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3.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4.宋辽、宋夏之间议和,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交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答案:1B 2A 3B 4C

二、材料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
材料二:辽代前期,这一区域除沿燕北“塞下”一线及域中一些地方辟为牧场,有一定量的畜牧业生产外,其他部分则被有限制地陆续招民开荒,辟为农田,因而,辽代前期燕云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史籍中常有如“燕蓟大熟”等类似记载。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 分布与变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契丹人的经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三:辽国曾是中原北方强大一时的少数民族证券,它大力吸收中原文化。918年,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在修建都城的同时,就修建了孔殿,表示对儒学的重视。都城也是完全按照标准的汉式设计,建立了城墙、城门、宫殿、官署、驿舍等。不仅如此,耶律阿保机还下令创造一套本民族的文字。920年,契丹人在汉族只是分子帮助下,借鉴汉字创造数千个契丹文字。1027年,一部基于唐律的汉式法典被下令编撰修订,该法典也适用于契丹人。
(3)材料三反映了辽政权在哪些方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2分)
答案:(1)赵匡胤。(1分)女真。(1分)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分)(答民族政权并立得1分)
(2)学会农耕(2分)
(3)建筑、文字、法律、思想文化(任选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