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第6册第2课: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
2、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进行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慢慢走,拒绝嬉笑打闹行为;
使用工具要安全,静止用工具玩耍;
爱护工具,准守纪律,听从指挥。
课前自主预习
能认识各种线条,能简单说出各种线条给人们的不同感觉。
“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青剑湖学校“三自六步”教学模式
示(预习汇报、展示成果) 导(明确目标、尝试探索) 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讲(释疑解难、归纳总结) 用(实践运用、检测巩固) 练(拓展延伸、训练提高)
一、自然中线条
1、身边的线条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线条,请大家仔细观察。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大家说的线条画出来)
2、自然中的线
一张风景照片(远山)
一张舞蹈照片
一张植物照片
3、你还能找到哪些有趣的线条?
海螺、蜘蛛、斑马、大桥、河流
请你看一看,这些物体中的线条一样吗?你觉得线条除了造型,还有什么功能?
导出课题:画中的线
二、中国绘画中的线条
1、欣赏《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这3幅画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
表现出什么样的场面?
你好像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1)在内容上,分别表现了自然、动物和人物
(2)工具:毛笔
(3)作品中线条的区别:
《放牧图》运用了曲线、直线,线条粗犷、豪放、简练、概括,表现出马的健壮。好像听到马蹄奔跑的声音。
《黄河逆流》柔中带钢,翻滚的线条,曲直变化,好像听到了黄河奔腾的声音。
《八十七神仙卷》神仙繁而不乱,随风飘荡的衣带。表现出神仙非凡的气质。
(4)猜一猜,把这些线条更改后,还能表达出作品原有的内涵吗?
(5)作品中的线条和作品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有关系。
三、外国作品中的线条
1、欣赏:《女像》、《两个青年农民》和《海景》
(1)请你猜一猜,画家分别会用怎样的线条去表现作品?为什么?
(2)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的心境?
2、教师小结
(1)在内容上:人物和风景
(2)工具:各有不同
(3)作品中线条的区别
《女像》马蒂斯用流畅简介的线条表达了一个宁静思考的少女,舒缓的笔触中,体会到画家安静、平和的心情。你觉得换做刚硬的线条可以吗?为什么?
《两个青年农民》表现农民的朴实和粗放
《海景》画面中大量交叉的直线又带给人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平静中仿佛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
3、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线条和作品有什么关系?
线条除了造型,还有其他功能吗?
你知道了哪些线条?
你发现了线条直接组合的哪些规律:疏密、排列
四、实践与探索
1、欣赏一张照片,请你谈一谈,你将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这件作品?(干枯的树枝和充满生命力的树枝)
2、学生用线条表现一件作品。
作业要求:运用的线条和作品表达的内容要一致
关注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排列。
课后自主
探究练习
能和家长说一说家里的照片,或作品中看到的线条给人们的不同感觉。
板书设计
线条
疏密、排列、曲直
教学后记
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不同的线条,通过中西两方作品的对比,感受线条在不同内容,不同工具的表现下,为作品服务的感情是一致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线条是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线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水平线有广阔、宁静感;流动的曲线使人感到柔和、轻巧、优美,给人轻快愉悦的感觉……线的粗细、刚柔、滑涩、虚实、疏密等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