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4 08: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由来
(1)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败退台湾,并长期占据,导致台湾问题产生;
(2)美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2.两岸交流政策
(1)改革开放前(毛泽东)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自1979年始,停止炮击,倡议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4.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关系变化: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意义: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个变化四十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海基会:
“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0年在台湾成立 海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1年在大陆成立2.两个机构: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3.一个共识: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4.三次会谈:1993年 汪辜会谈意义: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两岸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反分裂国家法》 2015年11月,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政治会谈 ☆民间交往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密切的交往: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我们又应该怎样应对?合作探究 1988年,蒋经国逝世,李登辉主政,台独势力猛然抬头…… 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陈水扁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跟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吕秀莲宣称台湾自从1895年《马关条约》后就脱离了中国。她参拜日本靖国神社时说:“我认为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是非常遗憾的事,特别是中国成为战胜国是很不公平的、是很荒唐的。”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獗●2015年12月,美向台出售总额约18.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2010年1月,美宣布向台出售爱国者导弹;
●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进行军事演习,假想“大陆进攻台湾”与美军协同作战。
●2010年1月, 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对台军售报告。国际反华势力阻碍统一(干涉内政)有利因素:(1)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关键、根本)(3)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4)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5)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应对:1、继续推行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坚持和平统一的基础之上,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利用法律依据,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台独”势力,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