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第二章1-3节 培优强化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2-1-2所示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B.盲人用触觉器官感受外界信息
C.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
D.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2.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3.小明感冒了,他感觉吃饭不香,对香气的反应也没有健康时敏感了,这是因为( )
A.产生了嗅觉疲劳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感觉
4.如图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5.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
A. 扬声器发声时泡沫粒跳动 B.音叉发声时溅起水花
C.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时球被弹起
6.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D.声音在土地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7.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8.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9.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0.一人站在平行的峡谷之内,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秒和0.7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每秒内传播距离为330米,则此峡谷的宽度是 ( ???)
A.165米 B.198米 C.221米 D.330米
11.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实验:将A手机悬挂存密封瓶内,如图2-2-5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存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13.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 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15.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C.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16.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17.如下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声音发生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多大
C 振动频率是否影响音色
D接收声音是否要二只耳朵
1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1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来判断
D“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20.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鼓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8分)
21.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逐渐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22.夏天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雷声是由于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剧烈 产生的,这些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光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23.(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填字母)法。
A.推理??????B.类比???? ? C.控制变量? ? ??D.转化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
24.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____]__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经常套耳塞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减退。
2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26.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次声波的是__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9题16分,其余每空3分,共52分)
2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
说明: 。
28.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_______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
(4)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ft谷里,想估测ft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面ft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浙教版科学 七下第二章1-3节 培优强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C
C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A
B
A
A
A
A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9题16分,其余每空3分,共52分)
27.(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8.(1)耳廓(2)半规管;前庭(3)[②]外耳道;⑨→⑧→⑤(4)[⑥]咽鼓管(5)咽鼓管;鼓膜
(1)(2)339(3)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4)s=vt=342m/s×(0.3+0.5)/2s=136.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