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课件+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课件+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25 07:44:26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章末知识整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课时跟踪检测
[必刷基础题]
(2019·安徽铜陵一中期末)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交通便捷 D.工业集聚
解析: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度。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是因为该处交通便捷,与地形、气候和工业集聚无关。故C项正确。
答案:C
2.甲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文教区
解析:甲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租水平高,最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中心商务区,B项正确;低级住宅区应建在城市中地价较低的地方,A项错误;工业区应布局在郊外且地价低的地方,C项错误;文教区应建在距城市中心远近适中、环境较优越的地方,不宜在市中心,D项错误。
答案:B
3.下列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服务范围,且范围大小固定不变
B.城市的服务对象只来自服务范围之内
C.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交叉和重叠
解析:服务范围大小受服务人数、周围地区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以及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范围处于变化之中,A项错误;城市的服务对象主要来自服务范围之内,也有的来自服务范围之外,B项错误;相邻的城市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交叉和重叠,因此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故D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D
(2018·安徽芜湖期末)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镇发展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城市规划中,总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政务区
解析: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A项正确。
答案:A
5.化工厂企业最可能位于该市的(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解析: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读图可知该地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河流向西南流,故化工厂企业最可能位于该市的西南,B项正确。
答案:B
6.与郊区相比,该市市区灌木(  )
A.落叶期推迟 B.发芽期推迟
C.生长期较短 D.人工浇水减少
解析:市区与郊区相比,市区气温偏高,所以该市市区灌木发芽期提早,落叶期推迟,生长期较长,A项正确,B、C项错误;市区气温高,蒸发强,下渗作用弱,因此人工浇水比郊区增多,D项错误。
答案:A
(2018·贵州凯里一中期中)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7~8题。
7.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③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带 D.工业区
解析: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故①表示商业区;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周围,且占地面积最大,②表示住宅区;工业区位于城市的郊区,靠近交通线,④表示工业区;③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属于绿化带。故C项正确。
答案:C
8.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 向北流 B.东北风 向南流
C.东南风 向南流 D.东南风 向北流
解析:据图可知,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西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化工厂应该位于河流的下游,故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向北流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9.(2018·江苏连云港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安新县、容城县和雄县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将逐步构建水城共融生态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材料二: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1)作为首都,北京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城镇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雄安地区设立新区,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4)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集中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B.承接京津传统工业转移
C.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及空间结构
D.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答案:(1)全国的政治中心 (2)沿高速干道分布
(3)交通便捷,铁路、公路网密集,便于接收职能;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价格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劳动力充足且相对廉价;国家政策支持。
(4)B
[精刷能力题]
(2018·河南南阳期末)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 10~11题。
10.图中拟建居民住宅区和道路都合理的是(  )
A.N、① B.Q、③
C.M、② D.P、④
解析:图中拟建道路①占用农田,拟建居民住宅区N距铁路太近,不合理,A项错误;M靠近林地,环境好,②道路不占农田,都合理,C项正确;Q过于靠近风景区,会影响景区环境协调,B项错误;P靠近铁路,④线路太远,不合理,D项错误。
答案:C
11.现代城市居民出行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悄然兴起,蓬勃发展。工作日的5:00和16:00时停放的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分别是(  )
A.a c B.c d
C.b c D.b d
解析:工作日5:00是早晨,居民大多还在睡觉,停放公共自行车最多的地点应是住宅区,即c处;16:00时正是上班时间,公共自行车应主要停放在工业区,即d处;a是火车站,b是商业区,工作日的5:00不会有很多人将公共自行车停在火车站和商业区。故B项正确。
答案:B
(2019·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回答12~13题。
12.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解析: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民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的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
答案:B
13.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
答案:D
14.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________,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 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课件84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新知导学 梳理探究课前自主预习非农产业 产业活动 经济效益 信息交流 空间 绿洲 干支流 交通运输 工矿 铁路枢纽 人流物流沿河沿海交通运输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改造保护布局功能商业工业住宅商业区城市绿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商业核心商务枢纽职能旅游职能高度集中 高层 交通运输 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功能布局规模六边形数量正六边形远少包容覆盖讲练结合 透析考点课堂互动研析即时训练 当堂达标随堂达标检测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反馈 熟中见巧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课时跟踪检测
[必刷基础题]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回答第1题。
1.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
B.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C.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C
(2019·重庆八中期末)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的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2~3题。
2.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可看出,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指数最高,指数越高实力越强,故④城市发展水平最高,D项正确。
答案:D
3.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③城市、④城市在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方面指数最高,所以③城市和④城市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C项正确。
答案:C
(2018·广西桂林期末)阅读四个地区人口数量表,完成4~6题。
地区
城市人口
(万人)
乡村人口
(万人)
地区人口总数
(万人)

35
65
100

65
35
100

80
20
100

90
10
100
4.表格①②③④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①城市化水平为35%,其城市化水平最低,A项正确。
答案:A
5.与③地区相比,目前②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最有可能是(  )
A.水平低、速度慢 B.水平高、速度快
C.水平低、速度快 D.水平高、速度慢
解析:③地区城市化水平为80%,②地区城市化水平为65%,与③地区相比,②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水平低、速度快,C项正确。
答案:C
6.④地区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边缘区迁移
B.为了提高外围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
C.市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D.外围地带人口密集,交通拥堵
解析:④地区城市化水平为90%,其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的原因是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加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人口由城市中心区向乡村和小城镇转移,市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地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出现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A项正确。
答案:A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图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8.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解析: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幅度较小,速度较慢,且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提高,导致第三产业的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将导致迁入安徽省城市的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9.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国际社会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提出的现代城市化新概念,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方面,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据图甲,归纳我国1950年到2005年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据图甲和图乙,比较中国和英国2005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3)据图丙和图丁,比较发达国家和中国1950年以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差异。
(4)归纳分析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一产业的发展?说明理由?
答案:(1)195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经济城市化水平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
(2)2005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其经济城市化率和人口城市化率均高于中国;英国经济城市化率与人口城市化率二者的差异程度相比中国二者的差异程度小。
(3)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不断下降;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
(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精刷能力题]
(2019·4月浙江卷)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0~11题。
10.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只能是①,②③④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故选A。
答案:A
11.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解析:①为城镇人口比重,图中④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农业(第一产业);②③比值较高,应为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则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图中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错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总产值升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一定降低,B错误;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C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错误。
答案:C
(2018·四川成都期末)根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为1 604.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 152.81万人,流动人口为619.3万人;受人才落户制度的影响,201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增加了36.4万人,增长人数超过西安、武汉和杭州。根据资料回答12~13题。
12.2017年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  )
A.处于后期逆城市化阶段
B.发展水平高,速度慢
C.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
D.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成都市城镇常住人口较多,说明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C项正确,A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较快,说明成都市城市化速度快,B项错误;成都流动人口较多,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D项错误。
答案:C
13.推测201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变化短期内最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人口出生率增加
C.廉价劳动力增多 D.公共设施负担增加
解析:根据材料“受人才落户制度的影响,201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增加了36.4万人”可知,增加的主要为高素质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C项错误;落户的高素质人才以青年人为主,不会使人口老龄化加剧,A项错误;短期内新增的这些户籍人口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B项错误;大量户籍人口增加会加大公共设施负担,D项正确。
答案:D
14.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业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的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②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课件68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知导学 梳理探究课前自主预习乡村地区 城市地区 持续上升 第二、三产业 用地规模 城乡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农业人口 主要支柱 劳动力 服务业 成熟明显扩大边缘大都市连绵带低迅速不平衡市中心区衰落虚假人居环境卫星城人居环境城市数量 城市化水平 讲练结合 透析考点课堂互动研析即时训练 当堂达标随堂达标检测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反馈 熟中见巧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
[必刷基础题]
(2019·北京101中学期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该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据此完成1~2题。
1.合肥市城镇化进程过快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就业困难 
C.住房紧张 D.交通拥堵
解析:选项中的四项都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只有大气污染属于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
答案:A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对当地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③工业化进程加快 ④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干预自然最强烈的地区,城市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①错误;农业用地向工业和建筑用地方向转变,④正确;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因此地区城镇化会造成工业化进程加快,③正确;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②错误。故D项正确。
答案:D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某海绵城市的道路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路面相比,雨水口一定要下沉
B.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
C.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程保持一致
D.人行道要尽可能地采用透水砖铺装
解析: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程不能一致,这一点在图中也能看出来,C项叙述错误。
答案:C
4.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 ②削减各季节城市河流流量 ③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 ④破解雨天“城中看海”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削减雨季城市河流流量,增加河流枯水期时流量,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②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读漫画,回答5~6题。
5.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解析:该题以漫画中浑身布满灰尘与油渍的小鸟形象说明了当今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问题。
答案:B
6.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解析: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可能使城市化问题更加严重,故A项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污染严重关系不大,故B项错。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是针对臭氧层空洞而言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可以减轻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故D项对。
答案:D
近来,一个词很热,它就是“广场舞”。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据此回答7~8题。
7.“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
A.城市污染严重
B.城市化速度过快
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健全
解析:“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健全,人们缺少休闲、娱乐的场所,D项正确。“广场舞”的流行与城市污染严重、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无关,A、B、C三项错误。
答案:D
8.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
B.城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城市环境恶化
解析: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广场舞”场地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A项正确;城市人口素质与矛盾是否激化无关,B项错误;城市居住用地紧张、城市环境恶化与材料反映的矛盾关系不大,C、D两项错误。
答案:A
9.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1)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2)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2)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 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精刷能力题]
(2018·江苏徐州期末)下左图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目前常见的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布局方式,右图为部分城市提出的新的设计建议。读图回答10~11题。
10.新的设计建议有利于缓解城市(  )
A.热岛问题 B.拥堵问题 
C.内涝问题 D.污染问题
解析:题干中右图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故C项正确。
答案:C
11.和左图相比,右图布局方式会使(  )
A.地表径流增多 B.地下径流增多
C.植物蒸腾减少 D.大气降水减少
解析:种植池低于路面,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因此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B项正确,A项错误;地下径流增多,植物蒸腾增加,C项错误;影响我国大气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对降水影响不大,D项错误。
答案:B
(2018·广东汕头期中)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 B.大气降水量减少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表水下渗增加
解析: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D项正确;提高下渗比重就会减少地表径流比重,C项错误;植生滞留槽会使得植物蒸腾水汽量增加,A项错误;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增加,B项错误。
答案:D
13.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的主要目的是(  )
A.隔离人行道和车道 B.美化环境 
C.缓解城市内涝 D.灌溉绿化带
解析:根据上题结论,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增加城市地表水下渗,提高地表水的下渗比重,减少地表径流量,从而缓解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威胁,C项正确;隔离人行道和车道、美化环境和灌溉绿化带都是“植生滞留槽”的作用,但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内涝,A、B、D三项错误。
答案:C
14.城市改变我们的生活。2016年全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地区分布、就业领域及文化水平的比例如下表,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
比例(%)
小学及以下
22
初中
64
高中以上
14
表二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比例(%)
东部地区
57
西部地区
18
表三 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领域
就业领域
占总数(%)
工业、交通、运输业
34
服务业(包括垃圾清运等)
15
商业服务业
10
其他
41
(1)进城农民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城农民从事的主要是________密集型的工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改变了当地的人文环境,请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有怎样的改变。
①产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土地利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化改变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从温度、生物等方面分析有怎样的改变。
①对温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部多于西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城市劳动力需求少于东部地区
(2)劳动 大多数进城农民文化素质低,只能从事对体力要求较高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
(3)①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②由以农业用地为主转为以建设用地为主
(4)①“热岛”效应(温度升高)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课件66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知导学 梳理探究课前自主预习缩小 热岛效应 生态环境 功能分区 第二、集聚 三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 郊区或卫星城 辐射带动 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 农业人口 环境污染信息化讲练结合 透析考点课堂互动研析即时训练 当堂达标随堂达标检测word部分: 请做: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反馈 熟中见巧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阶段性测试题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山东枣庄八中期末)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1~3题。
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OA B.OB
C.OC D.OD
解析:沿OA线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弯曲,说明OA沿线地租较周围地区高,交通通达度好,且A点离O点较远,故A项正确;OB线较短且等地租线向外弯曲程度不明显,B项错误;OC线较短且等地租线没有向外弯曲,C项错误;OD线较长但等地租线向外弯曲不明显,D项错误。
答案:A
2.O处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解析:O处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最可能是商业区,B项正确。
答案:B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甲处为印刷厂,应位于市区,靠近市场,不能位于郊区,A项错误;乙处为自来水厂,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可知,图中自来水厂位于河流下游,而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B项错误;丙处为铁路线,穿过市中心,会严重干扰市内交通,C项错误;丁处为钢铁厂,该钢铁厂位于城市外缘,且位于与西北风、东南风相垂直方向的西南郊外,减少了对市区的污染,D项正确。
答案:D
(2018·河南新乡期末)读某大城市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4~6题。
4.据图判断,图中城市最初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位于(  )
A.季风气候区 B.河流入海口处
C.河流交汇处 D.古老文明中心区
解析:图中城市最初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城市兴起时,陆上交通不便,以水运交通为主。故C项正确。
答案:C
5.适宜布局炼油厂的小镇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炼油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丁地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和河流下游,且邻近铁路,交通便利。故D项正确。
答案:D
6.下列工厂中,可以布局在城区的是(  )
A.钢铁厂 B.小型食品厂
C.化工厂 D.造纸厂
解析:小型食品厂基本没污染,可布局在城区,这样布局又靠近市场,又方便工人上下班,B项正确;钢铁厂有大气污染,造纸厂有水污染,化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水污染,都不适宜布局在城区,A、C、D三项错误。
答案:B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发展阶段,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因此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折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解析: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发展第三产业所致,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故B项错误;城市环境恶化出现在中期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故D项错误。
答案:A
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9~10题。
城市人口规模
个数
>100万的大城市
4
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
10
50万~10万的小城市
70
<10万的乡镇
13 500
9.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解析: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
答案:C
10.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解析: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答案:D
(2018·重庆中山外国语学校期末)下图是某城市及周边略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城市地域结构类型属于(  )
A.同心圆 B.扇形式 
C.多核心 D.集中式
解析:图示城市各功能区以市中心为圆心,呈同心圆式分布,反映该城市的地域结构是同心圆模式,A项正确。
答案:A
12.图中甲为该城市某功能区,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文化教育区 B.休憩旅游区 
C.商业金融区 D.水景绿化区
解析:甲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消费人群,所以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商业金融区,C项正确。
答案:C
13.图中乙城镇为卫星城,该卫星城最适宜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A.化学工业 B.高科技工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解析:图中乙城镇为卫星城,该卫星城靠近飞机场,交通条件好,交通运输速度快,最适宜布局的工业类型是高科技工业,B项正确。
答案:B
下图为世界四个大都市圈核心区域人口密度对比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大都市人口规模的扩张主要由于(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外来人口迁入多 D.本地人口迁出少
解析:四个大都市圈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而导致大都市人口规模的扩张,C正确。
答案:C
15.四大都市面临的共同城市问题是(  )
A.内涝严重 B.交通拥堵
C.逆城市化 D.经济衰退
解析: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住房紧张、地价升高等问题,B正确;只要城市规划合理,排水设施完善、一般不会产生内涝,A错;上海、北京目前还是以城市化为主,没有出现逆城市化,C错;它们都处于经济发展时期,D错。
答案:B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16~17题。
项目
1999年
2012年
城市数目(个)
3
7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城市人口(万人)
56
340
城市人口比重(%)
30.4
48.6
16.1999年以后,该城市的城市化处于(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解析:城市化水平20%~30%以下为城市化初期阶段,60%~70%以上为后期成熟阶段,之间为中期加速阶段。从表中可看出1999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为30.4%,到2012年城市化水平增长为48.6%,因此该城市的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B项正确。
答案:B
17.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B.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农村
C.城市中心区空洞化
D.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解析: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农村、城市中心区空洞化都是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出现的现象和问题,A、B、C项错误。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由于乡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造成市区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等问题,D项正确。
答案:D
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18~19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 467
2 280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 533
4.54
31.2
51.5
20.3
18.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解析:苏北、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两地区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均快于苏中,A项错误;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多,B项错误;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北,低于苏南,C项错误;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为20.3%,高于苏中和苏南,D项正确。
答案:D
19.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解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地下径流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增强,土壤肥力降低。C项正确。
答案:C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20~22题。
20.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解析: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为海港,A错误;只有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B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C错误;根据图例可知,这些城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正确。
答案:D
21.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解析: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A、C、D错误。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正确。
答案:B
22.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正确;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误;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级市城市,因此城市性质不同,C错误。
答案:A
(2018·重庆开州期末)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5月联合出台意见:大城市初期应重点开发新建高铁车站周边2公里以内区域,可适当控制预留远期发展空间,避免摊子铺得过大、粗放低效发展。中小城市不宜过高预估高铁带动作用,避免照搬照抄大城市开发经验,硬造特色、盲目造城。新建铁路选线应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分割,新建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确保人民群众乘坐高铁出行便利。据此回答23~25题。
23.国家出台该意见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B.平抑城市高昂的房价
C.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
D.限制中小城市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意见提出大城市初期应重点开发新建高铁车站周边2公里以内区域,避免摊子铺得太大、城市建设低效发展,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所以国家出台该意见的根本目的是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C项正确。
答案:C
24.意见提出中小城市不宜在高铁车站周围盲目造城,是因为(  )
A.中小城市辐射能力强,人口流动性强
B.中小城市服务范围小,城市功能较少
C.中小城市人口数量少,收入水平较低
D.中小城市环境质量好,不能污染破坏
解析:意见提出中小城市不宜在高铁车站周围盲目造城,是因为中小城市服务范围小,城市功能较少,B项正确。
答案:B
25.新建铁路选线如果对城市进行了分割,其对城市居民的主要不利影响是(  )
A.铁路两边城区联系不便
B.铁路造成沿线污染较大
C.分割影响城市规划布局
D.影响城市的景观和文化
解析:新建铁路选线如果对城市进行了分割,则会造成铁路两边城区居民联系不便,A项正确。
答案:A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8分)(2018·江苏宿迁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未来3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1960年以来广东、香港和澳门城市化率统计图”。
(1)未来3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该类城市在数量和距离上表现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与香港和澳门相比,广东省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1)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任填两个) 
(2)香港 数量少 距离远
(3)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
27.(14分)(2018·河北唐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规划构建蓝绿交织、和谐自然、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下图为雄安新区用地规划图。
(1)图中甲类功能区最可能规划为________(选填一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①商业区 ②工业区 ③住宅区
(2)简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北京今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说明雄安新区构建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的主要优点。(4分)
答案:(1)③ 占地面积广,主要分布在新城的南北两侧,靠近湖泊。
(2)疏解非首都职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
(3)优化用地结构(营造合理空间),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28.(14分)读“北京第二热电厂位置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北京第二热电厂(简称“二热”)将分散的燃煤小锅炉供热变为集中供热。从1980年建成到2009年最后一台燃油机组正式关停,“二热”担负着中南海等重要部门及北京市老城区50多万户居民的采暖供热任务。“二热”厂房气势宏伟、坚固宽敞。目前,西城区政府正将其改建成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二热”位于________________,其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双选)导致2009年“二热”停产的主要原因有(2分)(  )
A.市场需求减少 B.煤炭价格上涨
C.城区范围扩大 D.城市功能区调整
(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4)“二热”烟囱与天宁寺辽代砖塔同为该区域地标性建筑。改建中“二热”烟囱的拆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你认为该拆还是该留?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北京老城区西南部(天宁寺附近) 政策支持 位于老城区边缘,离供热地近 以燃油为原料,技术先进 污染小(老城区西南部为盛行风向垂线的城区边缘,污染对城区影响小等)(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CD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区域环境等) (4)拆除。两类景观差异大,不协调等。(或不拆除。作为特色景观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等。)
29.(14分)(2019·江苏卷)某县地处平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下图为“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道路网络类型为________,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图中①地最适宜布局的功能区为__________,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概括甲类功能区布局的相同点。(2分)
(4)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为方格状的网络类型,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通达度高,四通八达,但是对角线之间不能直线到达,延长了对角线的距离,不方便对角线方向进行联系。(2)图中①地位于城市的外围,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并且还靠近客货运总站,有利于交通联系和人流物流的配送,可以布局仓储区。(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类功能区主要位于城市的外围,并且靠近交通线,交通通达度较高,该类功能区有可能是工业区。(4)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要隔绝污染,又要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绿地,并且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减轻工业污染。沿河流地区有湿地分布,有利于调节湿度和温差。
答案:(1)方格状 交通分散灵活;不便于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
(2)仓储区 靠近公路和铁路且临近客货运总站,便于货物集散;地处城市郊外,地价低
(3)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
(4)工业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并且绿地面积较大;沿河打造生态走廊。